-
公开(公告)号:CN104898287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510312641.5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2B2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加速类贝塞尔光束的产生装置,包括光源、接收光纤、场型变换光纤和相位调制光纤,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接收光纤进行接收,场型变换光纤将接收光纤传输的光场转换为高阶类贝塞尔光束,相位调制光纤对高阶类贝塞尔光束进行相位调整,得到自加速类贝塞尔光束。本发明涉及的新型自加速类贝塞尔光束具有横向加速度特性,因而能够对处于其中的微粒实现捕获和沿弯曲的轨道进行输运等操作,这种操控机制有望将特定粒子绕过障碍物输运到目标位置,可在生物、化学和医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675808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102507.2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体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微流体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光纤微流体驱动装置,包括微型水槽1、石英微管2、微流体3、光纤4、光源5、吸收流体6,光纤与石英微管嵌入微型水槽中并置于微型水槽两侧,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入射在微型水槽中使得槽中的吸收流体产生热对流运动,热对流运动在石英微管管口处产生负压,使石英微管中的微流体产生向微型水槽内的流动。本发明使用石英微管作为微流体通道,石英微管的结构参数可以如拉制光纤的方法拉制,能够灵活控制微流体通道的大小、结构,且技术成熟、制作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06631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352280.1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4 , G01N21/4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多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探针及测量方法。包括偏双芯光纤、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偏双芯光纤与单模光纤焊接,偏双芯光纤的第一纤芯与单模光纤的纤芯对准,单模光纤一端研磨出角度为α的斜面形成第二包层传感区和纤芯传感区,单模光纤的包层表面作为第一包层传感区,多模光纤经过研磨形成角度为β的斜面,单模光纤的研磨成斜面的一端与多模光纤的研磨成斜面的一端焊接,在第一包层传感区、第二包层传感区和纤芯传感区上均镀有传感膜。本发明结合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增加了传感通道,实现了多物质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99642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05307.8
申请日:2014-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纤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捕获位置横向可调的单光纤光镊。捕获位置横向可调节的单光纤光镊,包括普通通信用标准单模光纤,光纤光源和模式旋转装置,光纤光源的尾纤与单模光纤错位连接,在单模光纤的纤芯中激发出LP11模光束,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模式旋转装置连接后,末端制备成倾斜圆锥结构尖端,倾斜空间锥角为,由模式旋转装置旋转LP11模光束剖面光斑的分布方向,使通过倾斜圆锥光纤尖汇聚的LP11模光束形成的出射光场随之旋转。本发明拓展了光纤光镊技术在极端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新功能;单光纤光镊可实现捕获微粒横向位置的可控调节,使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09253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00263.6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分布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在一段双芯光纤上加工有成对分布的V型槽,V型槽的深度超过纤芯,每对V型槽中的两个V型槽相互错位布置,V型槽的斜面上镀有传感层;在每对V型槽中,从第一纤芯入射的宽谱光在第一V型槽斜面处激发SPR并发生全反射,反射至第二V型槽斜面处也激发SPR并反射至第二纤芯;光在各对V型槽中依次传递实现分布式传感。本发明的传感器能够很好的与全光纤系统进行低损耗连接,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突出优点。本发明的分布式SPR光纤传感器在光纤侧面制作多组传感区,利用光纤的特殊结构将多个传感区串联,实现了实时的多通道分布式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84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257479.1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2B6/29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9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液滴耦合的光纤分路器。包括两个微纳光纤、激光光源、液滴、背景液体和石英毛细管,两个微纳光纤均与液滴相切,激光光源从第一微纳光纤的一端口进入,该微纳光纤中的光一部分耦合到液滴中,在液滴里产生谐振,并在沿着液滴边缘传输n周后将光耦合到第二微纳光纤中,最后从第二微纳光纤的一端口射出,第一微纳光纤中其余的光继续沿着第一微纳光纤向前传输,最终从第一微纳光纤另一端口出射,两个微纳光纤、液滴和背景液体均封装在石英毛细管中。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便、操作容易、价格低廉、结构小巧易于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99337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295509.8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可调谐液体微球激光器。第一捕获光源(1)、第二捕获光源(2)和泵浦光源(3)分别通过隔离器连接至激发控制部分(7),激发控制部分(7)通过1x2耦合器(8)连接至光检测器(9),1x2耦合器(8)的另一端口为激光输出端口;激发控制部分(7)包含第一捕获光纤(7a)、第二捕获光纤(7b)、泵浦光输入光纤(7c)、激光输出光纤(7d)和液体微球(7e),液体微球位于泵浦光输入光纤和激光输出光纤之间;液体微球中包含活性激光介质并被置于外部透明液体介质(7f)中。本发明采用光纤光镊技术、光学谐振原理和激光原理,提出了一种可调谐的液体微球激光器,具有稳定性高,易操控,高Q值,输出阈值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630515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89966.6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纳米金粒子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多芯光纤的端面呈锥台结构,锥台表面镀有全反射膜,镀有全反射膜的光纤端面上固定有规律排布的纳米金粒子,在多芯光纤的一个纤芯中注入激发光,激发光在锥台镀膜处被反射至光纤端面处、并在光纤端面发生全内反射,产生的倏逝场激发纳米金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反射光通过与注入激发光的纤芯对称德纤芯收集,通过反射光光谱感知外界物质物理量的变化。本发明将多芯光纤、近场光镊自组装技术与纳米金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相结合,利用多芯光纤构成的近场光镊能够对纳米金粒子捕获,使得纳米金粒子按照捕获区域分布规律进行光学自组装规则排布,结构简单、体积更小、重复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893737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197496.8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三芯光纤光学微手及其控制方法。由三芯光纤、光纤光源、单模光纤、压电陶瓷相位调制器构成三芯光纤光学微手,光纤光源与单模光纤连接,单模光纤的另一侧通过熔融拉椎的方式与三芯光纤耦合连接,该三芯光纤再缠绕在压电陶瓷相位调制器上,经压电陶瓷相位调制器之后的三芯光纤的尖端再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加工出锥体尖端,通过压电陶瓷相位调制器改变三纤芯方向位移来调节输出光束的相位,进而对三芯光纤出射光场光阱力进行调节。本发明将三个光波导集成于一根光纤中,在节约物理空间的同时,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大大提高了光纤光学微手技术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59034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1010186844.1
申请日:2010-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集成在一根光纤中的双芯光纤开关。输入端为入射光纤;电光调制端包括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金属阳极、金属阴极、直流压源和双芯光纤拉锥耦合区,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一端与入射光纤熔接耦合、另一端经过熔融拉锥形成双芯光纤拉锥耦合区,金属阳极封闭在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中,金属阴极位于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外,两电极分别位于熔嵌式中空双芯保偏光纤中一个纤芯的两侧,直流电源连接在两电极之间;双芯光纤拉锥耦合区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本发明不仅具有偏振保持功能,且具有集成于一根光纤中、制造成本低廉、无运动件、开关速度快、稳定性好、集成度高、串扰小、插入损耗小和体积小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