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722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44584.6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4 , G06K9/62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多钢种力学性能预报方法,涉及热轧带钢轧制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搭建综合数据平台,采集一段时间内的热轧带钢生产数据样本,获得完整生产数据样本集合;并对完整生产数据样本集合进行特征信息筛选及数据清洗;然后基于改进随机森林方法构建多钢种力学性能预报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将待预测的完整生产数据样本输入多钢种力学性能预报模型,得到待预测的完整生产数据样本的力学性能值。该方法利用已建立好的力学性能预报模型可以实现力学性能的实时预测,降低产品的检测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37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1244672.3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托卡马克装置超导磁体保护套用极低温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技术领域。极低温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30~0.61%,Si:0.12~0.64%,Mn:16.8~25.2%,Al:2.0~6.1%,P≤0.020%,S≤0.00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制法为:铸锭经冶炼铸造与均质化处理后,控制轧制、冷却及后续热处理,制得极低温钢。该极低温用钢具备无铁磁性特性,且配合超导磁体Nb3Sn制备过程,经预应变与长时间时效处理后,4.2K下力学性能远高于现有保护套材料力学性能要求,且优于316LN、JK2LB等现有极低温用钢。采用廉价Mn元素稳定奥氏体,代替Ni、Cr、Mo等贵重金属,通过Al元素提高抗时效脆性能力,极大降低合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5735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244686.5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16 , C22C38/12 , C22C38/38 , C22C38/20 , C22C38/24 , C22C38/26 , C21D8/02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4.2K温度下适用的高锰型高韧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技术领域。高韧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40~0.68%,Si:0.18~0.54%,Mn:17.8~24.6%,Al:0~5.1%,Cr:0~5.4%,Cu:0~0.52%,V:0~0.27%,Nb:0~0.24%,P≤0.030%,S≤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制法为:铸锭经冶炼铸造与均质化处理后,经轧制冷却与热处理,制得高锰型高韧钢。相对于传统极低温领域奥氏体不锈钢,该钢极低温冲击韧性优越,并采用廉价Mn元素稳定奥氏体,代替Ni、Cr、Mo等贵重金属,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极大降低合金成本,在核聚变反应堆的超导磁体、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低温推进剂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67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296623.X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高硅梯度硅钢薄带及其制备方法,薄带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 0.001~0.08%、Si 4.5~6.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厚度为0.1~0.35mm,宽度≤1000mm,磁感应强度(B8)/T 1.25‑1.56,铁损P10/400 5.1‑12W/kg,强度470‑720MPa,延展率2.5‑10%。制备时,取硅钢薄带原料经表面处理,依次经过特定温度的预热,还原操作后,进行第一阶段渗硅处理,退火后进行第二阶段渗硅与退火处理,并以特定冷速冷却至室温,制得高硅梯度硅钢薄带。该工艺使用极薄低硅钢薄带为初始原料,避免了高硅钢轧制过程脆性开裂,且能够制备出表面和心部Si含量一致或Si含量逐步降低的高硅浓度梯度薄带产品,制备的硅钢薄带具有优异的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3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44672.3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托卡马克装置超导磁体保护套用极低温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技术领域。极低温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30~0.61%,Si:0.12~0.64%,Mn:16.8~25.2%,Al:2.0~6.1%,P≤0.020%,S≤0.00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制法为:铸锭经冶炼铸造与均质化处理后,控制轧制、冷却及后续热处理,制得极低温钢。该极低温用钢具备无铁磁性特性,且配合超导磁体Nb3Sn制备过程,经预应变与长时间时效处理后,4.2K下力学性能远高于现有保护套材料力学性能要求,且优于316LN、JK2LB等现有极低温用钢。采用廉价Mn元素稳定奥氏体,代替Ni、Cr、Mo等贵重金属,通过Al元素提高抗时效脆性能力,极大降低合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76685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781065.X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屈服强度555MPa级高韧性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管线钢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4~0.08%,Si:0.05~0.15%,Mn:1.0~1.2%,S:0.001~0.003%,P:≤0.008%,Als:0.02~0.05%,Nb:0.05~0.07%,Ti:0.015~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制备时,将相应成分钢坯加热保温后,控制开轧温度和总累计压下,进行3道次粗轧,粗轧后对中间坯进行快速降温,再进行4道次精轧,控制开轧、终轧温度与总累计压下,获得7~15mm厚钢板,结合快冷与空冷降温,制得屈服强度555MPa级高韧性管线钢。本发明通过成分与工艺整体调配,制备出具有高强度,高低温韧性,低屈强比,易于成形,‑40℃下冲击吸收功可达380J的高韧性管线钢。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809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1126633.6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制热轧高碳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尺寸均匀性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高碳奥氏体不锈钢热轧中厚板;(2)置于加热炉中900~920℃预热,预热时间t1=(0.4~0.6)h;(3)预热板随炉升温至1000~1010℃进行再结晶处理;或取出后缓慢冷却,将加热炉升温至1000~1010℃,再将预热板置于加热炉中再结晶处理;(4)再结晶板随炉升温50~100℃固溶处理;或取出缓慢冷却,将加热炉升温50~90℃,再将再结晶板置于加热炉中固溶处理;(5)固溶板水淬至常温。本发明的方法以再结晶动力学和热力学为着力点,采取多阶段阶梯式退火的工艺将形变储能逐步释放,获得了晶粒均匀且可调控晶粒尺寸的中厚钢板,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01071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116991.5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湖南华菱涟钢薄板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耐候钢,所述高强度耐候钢包含以下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含量为,C 0.06~0.07%,Si 0.23~0.26%,Mn 1.40~1.50%,P≤0.009%,S≤0.007%,Als≤0.015%,Ni 0.0~0.19%,Cr 0.0~0.51%,Cu 0.31~0.33%,Ti 0.110~0.12%,Nb 0.030~0.036%,Sb 0.0~0.09%,N≤0.05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申请提供的高强度耐候钢,实现了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平衡,同时获得近全铁素体基体组织,大幅降低晶界额外体积,而且采用相对较高的卷取温度,大幅降低位错密度,实现了高耐候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1914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012085.8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针对热轧短流程产线炉生氧化铁皮的高效除鳞方法,该方法通过气雾喷淋和高压水除鳞实现短流程生产过程中加热炉炉生氧化铁皮完全去除。本发明的方法是根据热轧钢板的成分、加热制度、炉生氧化铁皮厚度及所在温度区间调整气雾喷淋装置的气/水比、装置距钢板的高度及装置与高压除鳞装置的距离等参数,基于氧化铁皮的高温塑性变化区间,利用快速变温过程中氧化铁皮产生巨大的热应力,在氧化铁皮无塑性区快速解离氧化铁皮的完整性,配合后续高压水除鳞,提高短流程隧道式加热炉炉生氧化铁皮的除鳞效率,减少氧化铁皮压入缺陷,提高热轧短流程生产钢材的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5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44370.9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加热炉内气体供给装置,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加热炉内气体供给装置,安装于加热炉,加热炉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炉壁外壳、炉壁和炉膛,炉膛内部为炉腔,加热炉内气体供给装置包括供气喷嘴和进气管,供气喷嘴通过安装座设置于炉膛内壁,供气喷嘴包括外筒以及设置于外筒内部并与外筒内壁固连的内筒,内筒筒壁沿内筒轴向方向设置有一排通气孔,使内筒内的气体进入到外筒内部,外筒筒壁设置有气体喷出结构,使外筒内部的气体喷出到炉腔内,进气管穿过炉壁外壳与内筒的一端在炉壁内部固连。所述加热炉内气体供给装置能够对冷的反应气体进行预热,提高喷射的均匀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