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单元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6583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477826.8

    申请日:201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一对电池模块并列配置并使它们一体化而形成的电池模块单元,其能够削减端板的个数并同时吸收电池模块的长度差。在将一对电池模块(16)并列配置而使它们一体化时,与一对电池模块(16)的一端侧抵接的第一端板(37)由一个构件构成,与一对电池模块(16)的另一端侧抵接的两个第二端板(38、39)由分体构件构成,因此与在各电池模块(16)上分别设置一对端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端板的个数削减一片,而且即使因电池单体(32)的厚度的公差累积而在两个电池模块(16)的层叠方向的长度上产生差异,也能够使两个第二端板(38、39)的位置不同来吸收该长度差。

    蓄电池的冷却结构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852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110316490.2

    申请日:2011-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结构。其能够对配置成三列的第一~第三蓄电池组均匀地进行冷却。由于供热交换前的制冷剂流动的第四通道(D4)与供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动的第五通道(D5)彼此邻接,因此通过第五通道(D5)的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将第四通道(D4)的热交换前的制冷剂加热而第二蓄电池组(B2)的冷却效果下降,但通过将第五通道(D5)的热交换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旁通通道(Db)向第二通道(D2)排出,而缩短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滞留在第五通道(D5)中的时间,第四通道(D4)的热交换前的制冷剂很难被加热,从而确保第二蓄电池组(B2)的冷却效果。由此,能够使第一~第三蓄电池组(B1~B3)的温度均匀化而提高耐久性。

    电池模块单元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6583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477826.8

    申请日:201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一对电池模块并列配置并使它们一体化而形成的电池模块单元,其能够削减端板的个数并同时吸收电池模块的长度差。在将一对电池模块(16)并列配置而使它们一体化时,与一对电池模块(16)的一端侧抵接的第一端板(37)由一个构件构成,与一对电池模块(16)的另一端侧抵接的两个第二端板(38、39)由分体构件构成,因此与在各电池模块(16)上分别设置一对端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端板的个数削减一片,而且即使因电池单体(32)的厚度的公差累积而在两个电池模块(16)的层叠方向的长度上产生差异,也能够使两个第二端板(38、39)的位置不同来吸收该长度差。

    蓄电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66584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80251.0

    申请日:2006-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4 H01G9/008 H01G9/06

    Abstract: 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蓄电元件,其分别在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第一端子、在另一端侧具有第二端子,沿所述轴线方向配置了多个,同时沿与该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了多个;上板,其被配置为与沿着所述轴线方向配置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连接;下板,其被配置为与沿着所述轴线方向配置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连接;以及中间板,其配置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相邻的蓄电元件之间,所述中间板使沿所述轴线方向相邻的蓄电元件之间的配合的端子贯通,同时对这些蓄电元件进行定位,所有的所述蓄电元件在被夹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电池组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07381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210391344.0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防止电池支承构件与盖构件经由密封构件结合而成的电池箱的内压发生变动,从而实现防止电池箱的变形及确保密封性能。电池箱(24)包括从下方支承多个电池(42)的电池支承构件(38)和经由密封构件与电池支承构件(38)结合而覆盖电池(42)的上方的盖构件(39),因此当因电池(42)的发热及冷却而使电池箱(24)的内部的气压增减时,可能会对密封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但由于在盖构件(39)上设有使电池箱(24)的内外连通的通气机构(61),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箱(24)的内部的气压的变动而确保密封功能。

    蓄电池的冷却构造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6595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392256.2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构造,其可靠地防止因结露水而在蓄电池模块和冷却板之间产生接地。由于将层叠了多个蓄电池单元(14)的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14a)支承在冷却板(12)上,所以能够通过将蓄电池模块(13)的热量从冷却面(14a)传递给冷却板(12),从而进行冷却。由于在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14a)与冷却板(12)之间配置有非导电性的绝缘片(22),所以因结露而产生的水滴即便附着于蓄电池模块(13)的表面,也可以由绝缘片(22)遮住该水滴向冷却板(12)侧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在蓄电池模块(13)及冷却板(12)之间产生接地。

    蓄电池的冷却构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6595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392256.2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构造,其可靠地防止因结露水而在蓄电池模块和冷却板之间产生接地。由于将层叠了多个蓄电池单元(14)的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14a)支承在冷却板(12)上,所以能够通过将蓄电池模块(13)的热量从冷却面(14a)传递给冷却板(12),从而进行冷却。由于在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14a)与冷却板(12)之间配置有非导电性的绝缘片(22),所以因结露而产生的水滴即便附着于蓄电池模块(13)的表面,也可以由绝缘片(22)遮住该水滴向冷却板(12)侧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在蓄电池模块(13)及冷却板(12)之间产生接地。

    蓄电池的冷却构造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6595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390813.7

    申请日:2012-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0 H01M2/1016 H01M10/613 H01M10/6554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构造,其容易进行传热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的冷却面的定位。由于在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14a)和冷却板(12)之间夹着可以变形的传热片(21),所以可以使传热片(21)变形而防止在二者间产生空隙,从而可以提高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效果。当相对于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14a)对传热片(21)进行定位时,存在如果弄错其定位则传热片(21)相对于冷却面(14a)的位置偏离的问题,但是,由于作业者可以通过设置于传热片(21)上的定位孔(21a)目视蓄电池模块(13)的冷却面,所以可以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对传热片(21)定位的作业。

    电池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07381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391344.0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防止电池支承构件与盖构件经由密封构件结合而成的电池箱的内压发生变动,从而实现防止电池箱的变形及确保密封性能。电池箱(24)包括从下方支承多个电池(42)的电池支承构件(38)和经由密封构件与电池支承构件(38)结合而覆盖电池(42)的上方的盖构件(39),因此当因电池(42)的发热及冷却而使电池箱(24)的内部的气压增减时,可能会对密封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但由于在盖构件(39)上设有使电池箱(24)的内外连通的通气机构(61),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箱(24)的内部的气压的变动而确保密封功能。

    电动车辆用电池组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07375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21154.9

    申请日:2012-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3 H01M10/625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能够进行冷却空气相对于电池箱的供给及排出的同时,使电池箱向车身的布局容易的电动车辆用电池组。以沿车宽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将冷却空气吸入到在电池箱(24)的内部形成的冷却通路中的冷却空气吸入构件(48)、从所述冷却通路排出冷却空气的冷却空气排出构件(49),因此能够使上述构件紧凑地集中,并且不易与车身的底板或横梁发生干涉,从而使电池组向车身的布局容易。而且,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配置的冷却空气吸入构件的车宽方向两侧分别配置冷却空气排出构件,因此冷却空气排出构件位于溅起尘埃或水的车轮与冷却空气吸入构件之间,从而能够不易将尘埃或水与冷却空气一起吸入到冷却空气吸入构件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