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52082.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渗流‑应力‑开裂分析方法,以大型商业软件ABAQUS为平台,引入内聚单元描述衬砌开裂非连续拓展过程,结合数值算例论证了衬砌启裂过程受内聚单元刚度及组数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充水加压模拟方法,并提供了二次开发步骤说明,所建方法可正确描述隧洞充水加压过程中力学行为,兼具了计算效率高和实现难度低的优点,便于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应用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14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50261.9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13/00 , G01N33/00 , G06F30/27 , G06F17/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径流组分及碳通量估算方法和系统,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每季度收集监测区域内各种水源的样本,并进行碳通量监测;依据经验公式,结合统计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确定各种水源的流量与碳通量关系模型;将监测区域内气象站数据和遥感数据导入水文模型中,模拟各种水源的流量;将各种水源的流量与碳通量关系模型与所述各种水源的流量相结合,建立三端混合模型,估算各种水源的对河流碳通量的贡献。本发明针对数据稀缺和环境变化迅速的高海拔地区,通过集成先进的水文模型和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解决了河流中径流组分碳通量的估算,为全球碳循环研究贡献新的视角。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29030.2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涉水桩柱的主被动冲刷防护方法,包括:利用支撑梁将钢板固连在一起形成刚性的第一防护单元,每个钢板的中部具有中心孔;在下方的钢板上安装花管,花管沿钢板圆周方向间隔布设,花管与灌浆支路一一对应连接;将固连有花管的第一防护单元自上而下穿过涉水桩柱,使花管插入靠近涉水桩柱的泥沙内,第一防护单元平放在泥沙面上;利用灌浆泵灌浆并渗透至泥沙内形成第一固化层。本发明对泥床内的桩基进行加固处理,由于花管间隔布设,使相邻花管对应的固化区域相互咬合,保证第一固化层的整体性;第一固化层和第一防护单元相结合,提高了抗冲刷性能,有效抑制加固范围内泥床土体的刚度衰减,提高了桩基在水流冲击作用下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52062.2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围岩渗流应力损伤分析方法,通过归纳衬砌与围岩联合承载特性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内置的接触模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透水薄层单元的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充水加压模拟方法,能够正确模拟衬砌与围岩的联合承载特性,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析方法,可正确描述隧洞充水加压过程中力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48706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626441.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F27/70 , B01F33/501 , B01F35/30 , B01F35/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淤地坝施工现场用黄土固化剂生产设备及使用方法,设备包括双动力拌合装置、折叠式传送装置,双动力拌合装置由第一移动轮、壳体、出料口、第一变频电机(无极调速电机)、固定支架、轴承、传动轴、犁形拌合翼、进料口、支腿、阀门构成。折叠式传送装置由主动轮、从动轮I、从动轮II、主体桁架、传送带、支撑桁架、底盘桁架、可拆卸卡扣、质量传感器、数据传输线、数据显示器、支架、第二移动轮构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固化剂生产设备模块设置、模块装置可拆解折叠,拌合动力强、智能称量、劳动强度低,造价低、便于运输,适用于淤地坝“散、偏、远”的现场施工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6407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46230.X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6 , E02B7/06 , E02B8/00 , E02B3/12 , E02B3/16 , E02B3/02 , E02B5/00 , E02B5/08 , E03F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溃‑自适应抗冲刷消能土石坝及消能方法,包括坝体,所述坝体顶部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挡水体,所述挡水体上设置有带有阀门的排水孔,坝体下游设置有位于坝面两侧的侧向排水沟,所述侧向排水沟之间的坝面上设置有柔性消能层,所述柔性消能层上设置有位于坝面中心的纵向排水沟和沿坝面布设的网状排水沟,所述纵向排水沟、所述网状排水沟和侧向排水沟的底部出口端均与消力池相连。本发明通过综合运用防护结构材料特性、消能原理、土石坝漫顶泄洪能力相结合等方式,在提高结构材料之间的变形协调性的同时,保障了中小型水库坝体漫而不溃或漫而缓溃的安全防护与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50259.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31 , G06F18/23213 , G06F18/2321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相似性水文计算区间识别方法,收集不同流域内的历史气候、生态分布和水文数据,选取具有流域代表性的气候指标、生态指标、水文指标;对所述指标下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聚类分析算法划分为若干类;则同类中的流域具有相似性,同类中流域间能够动态传递和调整水文模型参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克服了传统相邻流域置换法、属性相似法和流域水文相似性分组法等方法在动态、复杂和数据缺失环境中的局限性;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在类似流域内动态传递和调整水文模型参数,以更好地模拟和预测流域水文响应,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方便水文领域学者更为精确、灵活的评估气候变化对不同流域的深远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6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52074.5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隧洞透水衬砌设计方法,通过类比确定初始设计参数、建立试验样本库、透水衬砌水压致裂分析、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设计参数控制方程、构建工程造价方程、优选设计方案等步骤,可全面系统反映不同参数演化对衬砌开裂及承载特性影响规律,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建立控制方程,耦合工程造价方程优选设计方案,可有效提升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70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65476.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5 ,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Q50/2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山洪灾害防治的减灾坝系的建设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目标流域的地理信息、水文信息,向所述目标流域配置坝系基础,步骤2:基于所述目标流域的洪水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的洪水路径及影响集合,并确定需要进行山洪防治的重点区域以及高危区域;步骤3:基于所述坝系基础,从坝型数据库中筛选相应的初始生态坝系;步骤4:根据区域确定结果对所述初始生态坝系进行规划调整;步骤5:基于构建的传感系统监测规划调整后的坝系的周围环境情况,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证坝系建设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3836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7136.5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淤地坝下游坝坡的榫卯式预制块护坡及施工装置,包括:土工布铺设在淤地坝下游台阶状坡面上,土工布上铺设若干通过榫卯互相嵌锁预制块、且沿淤地坝下游台阶状坡面横向和竖向延伸形成整体护坡,各预制块通过榫卯实现上下位置的嵌锁,错缝铺设保证相邻两列预制块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形成具有可靠连接和变形能力的护坡结构。预制块铺设成台阶状,并且设置挑坎,使水流在下泄过程中掺气、翻滚,流速降低,对护坡的安全有利,土工布起到反滤排水的作用,有利于坝坡的稳定;本发明护坡抗冲刷能力强,连接可靠,对坝体的不均匀沉降和局部变形的适应性强,用于淤地坝下游坡面,可实现土坝过水,能够有效解决超标准洪水易溃坝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