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及其转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75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729579.6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及其转轮,属于流体机械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冠、下环以及多个叶片,叶片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其中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交叉设置,第二侧边与第四侧边交叉设置,使得叶片呈圆弧螺旋形;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及其转轮,叶片采用了“负倾角”结构,消除了大部分工况区叶片正面的横流,叶片间流动顺畅,转轮上叶片压力均匀,下环区流速降低,使得转轮抗磨损提高,延长转轮寿命。

    一种气液固混合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87533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810090969.0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固混合装置。装置为密闭容器,有隔板径向布置将容器分隔为上、中、下三个等体积的腔室,隔板上设置有密布的孔,还有输入管路、输出管路和搅拌装置,搅拌叶位于中部腔室中,输出管路接口位于混合罐中部罐壁上,输入管路包括固相管路、液相管路和气相管路;固相管路有两组,接口分别设置于混合罐顶面驱动电机两侧,液相管路接口位于混合罐中部与输出管路接口相对一侧罐壁上,气相管路接口位于混合罐底部中心,输入管路各流量计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控制连接。本发明可同时实现气液固的均匀混合,可测量出流入固体、气体和液体以及流出混合物的流量,可精确地获得混合罐内固体和气体混合后的浓度,对混合物比例进行控制。

    一种适应高水头、高转速和高含沙量的抗磨损混流式水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1043972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10601497.5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高水头、高转速和高含沙量的抗磨损混流式水轮机,包括蜗壳、固定导叶、活动导叶、转轮和尾水管,活动导叶型线是对称的两条三次曲线组,使导叶域的流速及流道中的阻力损失更小,流动更加顺畅,有效减轻泥沙对导叶出口区域的磨损;全新设计的长短叶片转轮、对转轮直径、叶片包角、叶片进口安放角、进口到出口的叶片厚度变化规律,可更好的匹配流场和转轮结构强度,显著降低泥沙对转轮出口边的磨损。本发明的水轮机可大大降低导叶域和转轮域的流速,显著提高高含沙水流条件下转轮及导叶抗磨损的性能,并减轻机组的振动和压力脉动,可明显延长转轮及导叶的检修更换周期,提高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运行寿命。

    泵与透平两用多相特性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471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090606.7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为多相流输送装备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泵与透平两用多相特性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发动机和第一电动机组合体中包括发动机和第一电动机,选择发动机和第一电动机分别通过扭矩仪连接第一泵,第一泵为被测试泵;第一泵的进口低压混合罐;低压混合罐连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上端出口连接低压混合罐底部气体进口;低压混合罐底部气体出口连接空气压缩机;第一泵的出口连接高压混合罐,高压混合罐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本发明将泵多相实验台和透平多相实验台组合在一起,第一泵正转时连接第一电动机,测量泵特性,反转时连接发电机,测量透平特性,实现自动控制,使得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有效的整合了资源。

    一种采用新型导叶和转轮叶片型线的混流式水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0201167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88542.7

    申请日:2010-12-08

    Inventor: 王正伟 孙德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Y02E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叶和转轮叶片型线的混流式水轮机。该水轮机包括蜗壳、固定导叶、活动导叶、转轮和尾水管,对蜗壳的鼻端挡板形状、活动导叶形状进行了设计,采用了全新的导叶型线,使流动更加顺畅,流道中的阻力损失更小;对上冠和下环面的高度差、尾水管直锥段长度、水轮机叶片出口液流角进行了全新设计;对转轮叶片从进口到出口采用了新的厚度变化规律。新发明的水轮机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振动和压力脉动,增加了转轮机械强度,减小了转轮叶片动应力,使转轮叶片出现裂纹几率大大降低,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得以提高。

    一种采用新型导叶和转轮叶片型线的混流式水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02011672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88542.7

    申请日:2010-12-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王正伟 孙德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Y02E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流式水轮机,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叶和转轮叶片型线的混流式水轮机。该水轮机包括蜗壳、固定导叶、活动导叶、转轮和尾水管,对蜗壳的鼻端挡板形状、活动导叶形状进行了设计,采用了全新的导叶型线,使流动更加顺畅,流道中的阻力损失更小;对上冠和下环面的高度差、尾水管直锥段长度、水轮机叶片出口液流角进行了全新设计;对转轮叶片从进口到出口采用了新的厚度变化规律。新发明的水轮机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振动和压力脉动,增加了转轮机械强度,减小了转轮叶片动应力,使转轮叶片出现裂纹几率大大降低,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得以提高。

    水轮机及其活动导叶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624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58302.1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及其活动导叶,水轮机包括转轮,活动导叶设于转轮的径向外侧。活动导叶包括沿水流方向相对设置的进流端和出流端,出流端与转轮邻近且间隔设置;活动导叶包括压力面和吸力面,吸力面设于压力面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与水流方向相交;压力面和吸力面在出流端连接于一条弧形边线,在水流方向上,弧形边线朝靠近进流端的方向凸出弯曲,从而在出流端形成凹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水轮机的无叶区距离,减小活动导叶和转轮之间的动静干涉作用,从而减小无叶区的压力脉动,提高水轮机的水力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