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05755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100076.2

    申请日:201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由若干个单槽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在迎漂一侧沿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浮槽一端与定位设施连接,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相接,在接近引流孔的浮槽内设清漂机械;浮槽设置在库区时,其出口端与泵站相连接。本治漂浮槽系统集拦漂、导漂和清漂功能于一体,可大幅度减轻水利工程坝前及库区清漂压力,有效缓解或消除漂浮物对发电的影响,改善坝前水面环境、水质等,实现可控清漂,治漂不排漂,促进相关技术的集成开发。

    一种大型垂直升船机间隙水的充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11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14352.4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垂直升船机间隙水的充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垂直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储水管;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设置在主储水管的两端;分流组件,分流组件包括侧储水管,侧储水管设置有两组,两组侧储水管对称设置在主储水管的两侧;其中,两侧储水管上分别固定连通有若干补排气组件,主储水管与垂直升船机两端的的间隙水箱之间设置有水泵电机组。本发明消除由于排气不畅主管道内承压空气进入间隙形成的气爆现象;通过补排气组件替代补排气阀,提高补排气效率且免于维护,可有效防止因机械故障导致补排气失效或间隙水与水库连通后发生漏水事故。

    一种导流隧洞明满流交替状态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7962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039481.8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隧洞明满流交替状态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导流隧洞的上游水位、出流量、洞内流态和沿程洞顶压力数据;统计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判断各监测数据是否满足以下条件:a,导流隧洞上游水位波动幅度大于0.15m;b,导流隧洞出流量变化幅度大于80m3/s;c,导流隧洞洞顶流态呈明流与有压流交替状态;d,导流隧洞洞顶压力不为恒定值;若所述监测数据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则判定导流隧洞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本发明通过监测一段时间内导流隧洞的上游水位、出流量、洞内流态和沿程洞顶压力数据,并统计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来判断导流隧洞是否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从而便于直观地掌握隧洞的流态情况。

    一种出流均匀的叶片式阻力阀

    公开(公告)号:CN113251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16344.8

    申请日:2021-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流均匀的叶片式阻力阀,包括沿管道轴向布置的体型尺寸完全一致的固定阀体和旋转阀体,固定阀体与管道内壁连接,旋转阀体与固定阀体通过转轴连接,固定阀体和旋转阀体的过流断面被多个叶片均匀的分割为多个扇形孔洞,旋转阀体相对于固定阀体进行转动时可调节各扇形孔洞的面积,使各扇形孔洞的形状和尺寸保持一致,从而使通过阀体的水流为若干股流速分布近似的射流。本发明阀体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出流相对均匀,尾流浑掺距离短,可广泛应用到管道水力学模型试验中,亦可应用到有阀后流速分布均匀要求的管道控制中。

    一种具有低边坡溅水强度及高消能效率的碰撞消能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6254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74707.4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低边坡溅水强度及高消能效率的碰撞消能工结构,包括由上至下设于坝体用于泄洪的表孔、中孔和位于坝体侧边的表孔出口末端外侧的闸墩处设有折流墩。所述折流墩用于将表孔外侧水流向泄洪中心线内偏转,以使水体空中碰撞造成的边坡溅水强度降低,同时增加折流墩所在表孔内侧的水流水深,还用于分散水流,增加所在表孔出口水流有效宽度,增大水流落入水垫塘内有效面积。本发明根据水流碰撞消能机理,通过合理设计的折流墩,改变边孔碰撞水舌的厚度及部位,使边侧轻薄且挑距远的小股射流碰撞大股主射流,以减小边孔溅水强度;而内侧厚重大股水流相互碰撞,效能效果得到增加,既增强了碰撞消能效果又减轻了边坡溅水强度。

    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设计方法及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67477.6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设计方法及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根据实际工程运行条件,开展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初始体型设计,得到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初始体型的基本设计参数;步骤二,确定转弯段的起始端断面直径和转弯段的末端断面直径;步骤三,计算转弯段的转弯半径、转弯段的转弯内径、转弯段的转弯外径,计算连接扩散段的长度;步骤四,基于转弯段的转弯半径、转弯段的转弯内径、转弯段的转弯外径、转弯段的转弯角度、连接扩散段的长度和连接扩散段的扩散角度,在三维设计软件中进行验证。本发明解决了因转弯段偏流影响引起的各流道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保障了水力水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一种泄洪雾化雾源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881893U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20361393.5

    申请日:2012-07-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泄洪雾化雾源量测量装置,包括地面收集装置和空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水舌入水时溅水位置四周集水盒以及设置在集水盒外围的滴谱试纸,其中集水盒中的收集的雨滴通过称重计算雾源量,外围降雨量较小的位置通过滴谱法对雨滴进行测量;所述空中收集装置为在溅水区域上方沿水滴激溅方向设置的集水盒。本实用新型中泄洪雾化雾源量测量装置,可以精确测量泄洪雾化雾源量;捕捉一定时间段内的雾源形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