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0650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1910531959.0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河工模型的升降高度精准可控式潮水位闸,包括闸门、外涡轮、中蜗杆、内涡轮、传动丝杆与一号升降装置,其中,中蜗杆与位于其两侧的外涡轮、内涡轮均啮合,内涡轮的中部与传动丝杆的首端固定连接,传动丝杆的尾端与一号升降装置中的一、二号螺纹孔进行螺纹传动配合,一号升降装置中的托座的顶面与闸门的底部相接触,传动丝杆、螺纹孔之间的螺纹传动配合能控制托座的高度,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潮水位闸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高了传动效率,扩大了潮水位控制范围,增加了控制精度,且易于操作,可有效解决河工模型中出口水位控制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520191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84961.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特征提取的时间域动态波场匹配全波形反演方法,通过不同长度的一维的高斯卷积核对单道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卷积运算提取数据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波场的综合属性特征;计算单道模拟数据每个采样点与模拟数据对应道所有采样点之间特征的欧氏距离,再得到观测数据中与每个模拟数据采样点唯一的最佳匹配点,打破常规全波形反演在时间上点对点匹配的限制,实现动态匹配;引入衰减因子,对动态匹配后的模拟数据按照最佳匹配时差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振幅指数衰减;采用全局互相关目标函数。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全波形反演在时间上点对点相减得限制,实现了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自适应地跨时间匹配,提高了全波形反演的收敛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51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16344.8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流均匀的叶片式阻力阀,包括沿管道轴向布置的体型尺寸完全一致的固定阀体和旋转阀体,固定阀体与管道内壁连接,旋转阀体与固定阀体通过转轴连接,固定阀体和旋转阀体的过流断面被多个叶片均匀的分割为多个扇形孔洞,旋转阀体相对于固定阀体进行转动时可调节各扇形孔洞的面积,使各扇形孔洞的形状和尺寸保持一致,从而使通过阀体的水流为若干股流速分布近似的射流。本发明阀体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出流相对均匀,尾流浑掺距离短,可广泛应用到管道水力学模型试验中,亦可应用到有阀后流速分布均匀要求的管道控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426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459029.4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和观测粘性泥沙起动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环形水槽主体、底座、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流速测量系统、采样装置和图像观测系统,所述环形水槽主体置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固定在底座右侧,所述流速测量系统和采样装置固定在环形水槽主体外壁上,所述图像观测系统固定在底座的左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粘性泥沙起动试验研究存在的与自然落淤有差异和人为影响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591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67209.3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8/08
Abstract: 一种能适应多目标种群的窄深型仿自然鱼道,包括边墙、边坡、池室、主隔墩、中高隔墩、中低隔墩、底部条状墩、卵石或块石。通过在鱼道内部设置不同种类的阻水设施,并使各种设施之间在高度、宽度及前后形成交错,从而一方面达到仿自然鱼道内水流蜿蜒曲折的特性,另一方面实现对流场的“纵向分区、横向分层”,分层分区的满足不同游泳能力过鱼种群的洄游需要。本发明解决了受现场条件限制且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需要在鱼类资源丰富河段建设断面窄深型仿自然鱼道的条件下,各种洄游鱼类游泳能力差异较大的,很难兼顾的难题,为仿自然鱼道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214888921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1007934.X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流均匀的叶片式阻力阀,包括沿管道轴向布置的体型尺寸完全一致的固定阀体和旋转阀体,固定阀体与管道内壁连接,旋转阀体与固定阀体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固定阀体和旋转阀体包括位于中心的转轴、与转轴连接的内环、位于内环外圈的外环和连接内环和外环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呈中心对称布置,相邻叶片之间间隔形成扇形孔洞,叶片数量与扇形孔洞的数量相同。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出流相对均匀,尾流浑掺距离短,可广泛应用到管道水力学模型试验中,亦可应用到有阀后流速分布均匀要求的管道控制中。
-
公开(公告)号:CN202631226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276095.6
申请日:2012-06-1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水力模型泡漩或漩涡流测量系统,包括多个泡漩水传感器、与各个漩水传感器对应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A/D转换卡、计算机、多个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每一信号处理电路通过A/D转换卡与计算机连接,每一CCD摄像机通过图像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所述泡漩水传感器的波高传感元件采用阻抗变换器,测量时放置于水流中一定深度;所述CCD摄像机布置在模型河道水流上方。本实用新型将电子测量技术与摄影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为水力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测量水流泡漩与漩涡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系统,并且大大提高试验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水力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208239051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715213.6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和观测粘性泥沙起动的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环形水槽主体、底座、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流速测量系统、采样装置和图像观测系统,所述环形水槽主体置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固定在底座右侧,所述流速测量系统和采样装置固定在环形水槽主体外壁上,所述图像观测系统固定在底座的左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粘性泥沙起动试验研究存在的与自然落淤有差异和人为影响较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057739U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920924832.0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河工模型的升降高度精准可控式潮水位闸,包括闸门、外蜗轮、中蜗杆、内蜗轮、传动丝杆与一号升降装置,其中,中蜗杆与位于其两侧的外蜗轮、内蜗轮均啮合,内蜗轮的中部与传动丝杆的首端固定连接,传动丝杆的尾端与一号升降装置中的一、二号螺纹孔进行螺纹传动配合,一号升降装置中的托座的顶面与闸门的底部相接触,传动丝杆、螺纹孔之间的螺纹传动配合能控制托座的高度。本设计提高了传动效率,扩大了潮水位控制范围,增加了控制精度,易于操作,可有效解决河工模型中出口水位控制的瓶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706703U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20113944.9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8/08
Abstract: 一种能适应多目标种群的窄深型仿自然鱼道,包括边墙、边坡、池室、主隔墩、中高隔墩、中低隔墩、底部条状墩、卵石或块石。通过在鱼道内部设置不同种类的阻水设施,并使各种设施之间在高度、宽度及前后形成交错,从而一方面达到仿自然鱼道内水流蜿蜒曲折的特性,另一方面实现对流场的“纵向分区、横向分层”,分层分区的满足不同游泳能力过鱼种群的洄游需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受现场条件限制且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需要在鱼类资源丰富河段建设断面窄深型仿自然鱼道的条件下,各种洄游鱼类游泳能力差异较大的,很难兼顾的难题,为仿自然鱼道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