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212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352233.6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它包括钢管柱上段、钢管柱下段和内套筒,钢管柱上段底部设有上法兰盘;钢管柱下段顶部的端面上设有上加强环板,上加强环板具有下法兰板,在上加强环板的下方钢管柱上固接有与上加强环板平行的下加强环板,上加强环板与下加强环板之间设有竖直的腹板,上加强环板、下加强环板和腹板的对称伸长段构成连接工字梁的悬臂梁;内套筒跨接置于在钢管柱上段与钢管柱下段的拼接段内部,内套筒上部与钢管柱上段用螺栓固定,内套筒下部与钢管柱下段用螺栓固定,钢管柱上段的上法兰盘与钢管柱下段的下法兰板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施工现场的装配连接,且装配连接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05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394062.X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以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基于位移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以考虑地震作用共性的“基于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传统的考虑多振型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计算的层剪力作为检校参考,以最大程度减少由于地震波个性差异可能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位移设计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直接有效地考虑对框架结构位移反应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能够对框架结构在特定的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进行有效控制的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05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94062.X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全新的以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基于位移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以考虑地震作用共性的“基于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传统的考虑多振型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计算的层剪力作为检校参考,以最大程度减少由于地震波个性差异可能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位移设计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直接有效地考虑对框架结构位移反应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能够对框架结构在特定的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进行有效控制的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45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64424.2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索预张拉、标定一体化装置,涉及预应力索预张拉技术领域。本发明刚性梁,以及固定安装在刚性梁两端的固定件和张拉件;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顶部固定有第一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孔洞,第一接头孔洞内部连接有第一索接头;张拉件上安装有第二张拉板,第二张拉板上设置有第二接头孔洞,第二接头孔洞内部连接有第二索接头;第一索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有花篮螺栓,花篮螺栓的一端连接有预应力索,且预应力索的另一端与第二索接头连接。本发明装置加工简单、造价低廉,但功能性强,可同时实现预应力索的预张拉和弹性模量的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32184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106766.3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04C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H形预应力撑杆钢柱,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一种装配式H形预应力撑杆钢柱,包括H型钢和钢索。所述H型钢的腹板两侧和两个翼缘的外侧均设置有钢索,钢索的上下端连接在钢垫板上,钢垫板通过若干螺栓连接在H型钢的上下端。所述钢索的中段通过两个撑杆支撑,两个撑杆通过钢套筒连接,一个撑杆的端部连接在钢垫板上,该钢垫板通过若干螺栓连接在H型钢的中段。通过旋拧所述钢套筒对钢索施加预应力。本发明通过安装过程省去焊接作业,提高了中心钢柱的承载力,节约了钢柱的用钢量,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67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769005.6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初始有效预压力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在采取对施工阶段受力状态的明确定义和控制、有限元三维模型计算分析、最佳检测控制截面和截面内最佳测点布置部位的选择以及现场检测环境的选择和有效控制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压力(包括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应力筋分批张拉的各批次预压力)的有效现场检测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有效预压力检测精度差、以至无法采用的问题,为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为其施工的可靠性提供有效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67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69005.6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初始有效预压力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在采取对施工阶段受力状态的明确定义和控制、有限元三维模型计算分析、最佳检测控制截面和截面内最佳测点布置部位的选择以及现场检测环境的选择和有效控制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压力(包括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应力筋分批张拉的各批次预压力)的有效现场检测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有效预压力检测精度差、以至无法采用的问题,为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为其施工的可靠性提供有效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5977671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1131822.5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连接节点。该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预应力筋、梁跨中钢筋和节点连接区钢筋。所述预制柱在节点区域预留有预应力筋孔道Ⅰ。所述预制柱在节点区域预埋有上部、下部钢筋孔道Ⅰ。所述预制梁为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所述预制梁的梁身内布置有预应力筋孔道Ⅱ。所述预制梁包括梁主体以及布置在梁主体两端的梁端接合部。所述梁主体两端的梁顶和梁底均开设有槽口。预应力筋在梁端布置在截面中心位置,可以有效减小大震下梁端弯矩增量过大导致的预应力筋较大塑性变形,避免预应力损失过大。在梁跨中布置在梁底,可以有效控制梁跨中的裂缝产生和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