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82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62344.9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废水循环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腔底部固定有内筒,所述罐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竖向贯穿于罐体与内筒的驱动杆件,所述罐体的顶面固定有能够驱使驱动杆件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驱动杆件包括由上至下第一管轴、第二管轴以及第三管轴,所述第一管轴的外侧设置有能够将滤渣导向内筒外的第一网罩,所述第二管轴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能够对罐体内废水与药剂搅拌混合的搅拌组件;进入罐体内的废水首先经过第一网罩的过滤,通过第一电机驱使驱动杆件转动,而驱动杆件带着第一网罩同步转动,由第一网罩表面的滤渣在第一网罩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四周甩出,并贴着罐体的内壁落在内筒的外围。

    一种自激震荡式脉冲水力压裂工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7723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616277.2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自激震荡式脉冲水力压裂工具及方法,以实现浅层低渗油气藏高效增产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克服常规水力压裂裂缝复杂程度有限和实现规模化脉冲致裂储层和加砂的难题。该工具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喷射器、单流阀体和震荡器;喷射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喷嘴;单流阀体和震荡器之间形成第一震荡腔;震荡器内形成第二震荡腔;单流阀体被封堵球封堵后,含砂液体通过喷嘴喷射出使套管上形成射孔;封堵球被反向洗出;高排量液体经过喷射器和单流阀体后再进入第一震荡腔和第二震荡腔内进行震荡,形成高频率高压脉冲液体;形成的液体进入到套管和工具之间形成的环空腔体内与高含砂液体混合,形成的混合液体穿过套管上的射孔对目标压裂层段进行压裂。

    一种真三轴裂缝扩展模拟和渗透率同步实验的加载体以及渗透率测试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082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141506.3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真三轴裂缝扩展模拟和渗透率同步实验的加载体以及渗透率测试表征方法,加载体包括:加载框体,其内放置有整体呈立方体的试件;加载框体的前端面一侧设置有试件送入的送入装置;有分别从加载框体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对试件进行加载的多组活塞,多组活塞分别从各个方向与加载框体之间形成密封、固定与加压;试件朝向前端面的前表面上设有钻孔,钻孔内安装有井筒;试件上除前表面之外的剩余五个表面上贴附有垫板,垫板上设置有通气结构;垫板上安装有汇气管线。解决了裂缝扩展实验前后常规测试方法无法完成大型致密试件渗透率测试的难题,为定量化评价不同地应力环境下的裂缝扩展实验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

    一种非常规气藏压裂用纳米乳液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378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86732.6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常规气藏压裂用纳米乳液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计,包括以下组分:10~30%的非极性油相、10~15%主表面活性剂和10~15%的助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无机盐水溶液,所述非极性油相为碳链长度为7~10的烷烃,所述烷烃为环烷烃和链烷烃;所述主表面活性剂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吐温;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正戊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盐是可溶性的金属卤化物。本助排剂可将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20.1mN/m,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水与岩石表面的接触角超过90°,显著削弱毛管力作用,极大提高非常规气储层压裂液返排效果。

    一种圆柱体岩心地应力大小测试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9433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88082.9

    申请日:2015-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圆柱体岩心进行地应力大小测试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由圆柱体试件加持装置、压力釜、液体增压泵、数字信号转化装置、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组成。本发明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岩心加工、波速各向异性确定水平主应力方位、试件刷胶、圆柱体试件差应变实验、数据处理等5个步骤。本发明的实验方法是对常规差应变实验的拓展,具有实用性强、简单方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应用范围比常规差应变实验更为广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