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13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58023.9
申请日:2022-08-30
IPC: G08B21/10 , G06N20/00 , G06F17/1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关键参数预测值降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故障率的方法,包括:SS1、在对目标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状态进行分析预测前,判断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回传的预警模型关键参数是否缺失或存在逻辑错误:若不缺失或不存在逻辑错误进行SS2,若缺失或存在逻辑错误进行SS3;SS2、采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实时回传的预警模型关键参数,分析预测目标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状态;SS3、采用预警模型关键参数预测值,分析预测目标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状态;SS4、根据SS2或者SS3得到的分析预测结果,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其他流程。本发明当回传的预警模型关键参数数据缺失或错误时,能够解决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可能失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63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42607.X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nSAR的潜在滑坡识别方法,步骤如下:S1:通过资料收集和区域调查查明目标区域地质情况;S2:完成对目标区域现有滑坡的滑坡调查图绘制;S3:建立该区域内滑坡体积与滑坡面积之间的经验关系;S4:利用InSAR图像数据确定区域内潜在滑坡的地表位移速率阈值;S5:建立潜在滑坡的识别标准;S6:确定区域内潜在滑坡的滑坡规模。潜在滑坡的提前识别和规模判断对于滑坡灾害的灾害评价、风险管理和监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36156.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该发明涉及边坡地质力学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降强模拟的涉水滑坡地质力学模型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S1,材料准备,准备试验箱、试验用水、模型土、PVA材料和基岩层;S2,加筋层制作,利用3D打印PVA材料制成加筋层;S3,基岩层模拟,按照滑坡地带的地形数据将基岩层布置于试验箱内;S4,地层形状模拟,按照滑坡地带的地形数据将模型土和加筋层布置于基岩层上,并对模型土进行压实处理;S5,渗水模拟,将试验用水从试验箱的内壁缓慢加入试验箱内。用以提供一种适用于模拟不同破坏模式的涉水滑坡地质力学模型人工制备方案,为模拟强降雨诱发滑坡失稳、库水位变化引发岸坡失稳等试验模拟提供一种可控且易于满足相似设计的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022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73761.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滑坡清查图生成方法,步骤如下:S1获得已发生滑坡的遥感数据并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输入数据集的处理和准备;S2构建LanDCNN模型,该模型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为50个卷积层组成的ResNet‑50架构,解码器为U‑net架构;S3输入训练数据集,对LanDCNN模型进行监督训练;S4输入验证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对LanDCNN模型进行验证与测试并生成滑坡清查图。基于本申请方法结合遥感数据,即可以快速和智能化的生成滑坡清查图,降低了滑坡清查图对于高素质人员的要求,对滑坡发生后的评估分析和滑坡灾害防止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51481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38609.9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稳定性系数的滑坡推力监测与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参数测定;步骤二,推力监测;步骤三,稳定性系数计算及预警;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通过对滑坡推力的监测,建立监测数据与坡体稳定性的对应关系,从而直观、定量展示坡体的安全程度,提升监测对不同类型、不同状态坡体预警预报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92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73989.9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6V10/20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26 , G06V10/46 , G06N3/0464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双时相图像变换器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包括:模型构建步骤:构建变化检测模型,用于进行建筑物变化检测,包括:S1、构建基于ResNet101的主干网络,进行特征图提取;S2、采用双时相图像变换器处理两个时相的特征图;S3、结合残差模块的多尺度跳跃结构,采用改进的预测头模块对双时相图像变换器的输出进行处理,生成最终的变化检测预测结果。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双时相变换器学习和表示能力差、特征提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降低建筑物变化检测错误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和识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469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60489.7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Inventor: 廖云平 , 董平 , 余瞻 , 陈立川 , 杨勇 , 吴斌 , 李辉 , 李柏佚 , 闫奇 , 任晓虎 , 廖敏言 , 唐小军 , 任世聪 , 康燕飞 , 廖蔚茗 , 徐洪 , 陈正华 , 刘满乾 , 彭建梅 , 张俊杰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方法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组网式监测点的滑坡临灾预警预报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滑坡周界范围和主滑方向;沿着滑坡主滑方向和垂直于主滑方向布置阵列式监测点;在阵列式所述监测点布放用于采集敏感反应滑坡特征的传感器;在滑坡周界范围内布置监测控制主机获取监测点传感器数据,并将分析处理后的监测点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云平台;云平台分析传感器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数量,若预设百分比数量的所述传感器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云平台发出预警指令。本方案能够间接监测到坡体内滑动面的发展和贯通情况,对提高滑坡预警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重要意义;能够对多种滑坡进行预警,具有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8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64207.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InSAR形变测量的跨平台泛用人工反射器,包括:龙勃透镜、可伸缩的信号反射装置、GPS对时仪和向GPS对时仪和信号反射装置供电的电池;所述信号反射装置用于反射龙勃透镜汇聚的电磁波;所述GPS对时仪用于信号反射装置的对时。本方案采用龙勃透镜与信号反射装置的设计,相较传统角反射器可显著降低尺寸与重量,便于在野外复杂条件下的设备运输与安装;能够在多个波段(如X波段、C波段和L波段)提供良好的RCS;仅需要为伸缩的信号反射装置及GPS对时仪供电,设备复杂程度与所需供电功率将低于电子反射器,因而可以在不变更换电池或太能电池板工作受限的恶劣环境地区长时间工作,具备更好的严苛环境适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9736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30230.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坡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树莓派控制模块的滑坡监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服务器端建立滑坡累计位移‑时间曲线样本库;S2:提取滑坡累计位移‑时间曲线的标签数据:α和CP;S3:构建α、CP之间的预测关系模型;S4:样本库更新同步更新预测关系模型;S5:预测关系模型同步到树莓派中,位移监测数据传输到树莓派数据预处理模块中,并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标签数据α的提取;S6:树莓派计算加速变形阶段完成率预测值CP′;S7:树莓派将CP′和预警阈值进行匹配,并发出预警指令。本发明通过预测关系模型解决改进切线角滑坡预警机制的漏报问题,解决了因数据传输至服务器而导致的预警发布滞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63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36169.1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水解脆性软岩标准试件的干式取样装置与方法,包括与加工腔室连接的底座和顶部模块、支撑和固定八棱柱形软岩块的试样底面的下部旋转模块、设置在试样侧面的摩擦组件,至少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一组,以及电性连接并控制下部旋转模块和摩擦组件运动的控制组件。本发明利用了软岩硬度低,容易打磨的特点,采用了低强度的切割和打磨,且全程没有冷却水的参与和影响,最大可能避免了传统取样方法造成的应力集中导致软岩试样容易破裂、试样物理力学性质改变等缺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软岩试样物理力学参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提高现场岩块的取样成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