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55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94641.2
申请日:2023-11-10
IPC: G06T7/00 , G06T7/593 , G06T7/62 , G06T1/00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10/82 , E21F15/06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属于井下抛矸充填中充实率参数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图像分割模型检测出单个矸石左右图像,计算单个矸石的面积;采用双目立体视觉获取中矸石区域的深度信息,求取单个矸石的预测体积;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修正单个矸石预测体积,计算单个矸石的质量,并确定采样区域矸石总质量;动态测量矸石充入采空区时的充实率,直到满足最小充实率的要求,夯实机停止对充填材料进行夯实。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控制充填矸石质量不低于最小充实率的矸石需求量,可实现对矸石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固体充填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4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52501.6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IPC: E21F17/16 , E21F17/103 , E21C41/18 , H02J15/00 , F17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自主延展密封的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属于矿业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实施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1‑0阶段;S2、实施前期废弃巷道改造,布设空间自主延展密封装置;S3、实施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1‑1阶段;S4、实施后期废弃巷道改造;S5、实施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0‑2阶段。本发明基于空间自主延展密封的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通过非传统煤炭后退式开采系统与CO2压缩蓄能系统并行工作,配合空间自主延展密封装置,可实现煤炭生产与CO2压缩蓄能的协同性运行,进而达到煤炭开采、CO2压缩蓄能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独立性,提高煤矿废弃巷道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98815.2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煤矿防冲巷道围岩破碎改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将巷道围岩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划分为注浆加固区和碎裂弱化区;对巷道围岩施打多个沿径向延伸的钻孔直至碎裂弱化区,并在预先确定的部分钻孔的孔底放入岩石液压起裂器;沿径向将碎裂弱化区划分为多层,并由碎裂弱化区的外层至内层方向,通过岩石液压起裂器依次对碎裂弱化区内的围岩完整区域进行逐层循环损伤破碎,直至损伤破碎范围达到碎裂弱化区的厚度,对注浆加固区的围岩体进行封闭并注浆。藉以,对巷道围岩的损伤破碎的有效控制,打破传统的钻孔爆破法、水力压裂法在矿井巷道围岩损伤破碎中的局限,实现巷道围岩破碎程度、破碎方向及破碎距离的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17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806256.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辐射的小尺寸钻孔群致裂顶板围岩的方法,包括:一、确定小尺寸钻孔群的钻孔位置、钻孔数量和钻孔直径;二、在顶板围岩上实施小尺寸钻孔群的钻孔;三、对小尺寸钻孔群的钻孔周围进行浸润;四、利用微波辐射致裂装置致裂顶板围岩。本发明利用小尺寸钻孔群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微波辐射对顶板围岩的致裂效果,能够精确控制微波辐射的卸压力度,避免出现超压或欠压的问题,提高了微波辐射卸压的卸压质量,有效提高了微波辐射卸压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4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803830.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和水交互作用致裂顶板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开放式微波辐射发生器、声发射监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该方法包括:一、钻设微波压裂孔;二、致裂顶板装置的准备和安装;三、辐射开裂监测;四、次生裂隙的衍化;五、评估裂隙。本发明基于岩层内含水层对微波压裂孔周围围岩的浸润作用,极大提高了微波压裂孔周边围岩的介电常数,通过开放式微波辐射发生器产生的微波,二者结合使得微波致裂围岩效果增强,并利用所述声发射监测单元对岩层附近的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数据采集,最后得到岩层的裂隙生成情况,对有效降低岩层冲击倾向性起到了参考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03830.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和水交互作用致裂顶板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开放式微波辐射发生器、声发射监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该方法包括:一、钻设微波压裂孔;二、致裂顶板装置的准备和安装;三、辐射开裂监测;四、次生裂隙的衍化;五、评估裂隙。本发明基于岩层内含水层对微波压裂孔周围围岩的浸润作用,极大提高了微波压裂孔周边围岩的介电常数,通过开放式微波辐射发生器产生的微波,二者结合使得微波致裂围岩效果增强,并利用所述声发射监测单元对岩层附近的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数据采集,最后得到岩层的裂隙生成情况,对有效降低岩层冲击倾向性起到了参考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21568455U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20249094.5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岩控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大直径钻孔无线应力测量计,包括环形固定组件,环形固定组件包括圆环,圆环上设置有定位器,环形固定组件中插入有锥形测试组件,锥形测试组件上开设有导线孔和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上固定有环形应变片,环形应变片连接有无线传感模块,无线应力测量计还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环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和销钉管用于安装定位器,通过设置定位器用于固定锥形测试组件,通过在固定锥形测试组件上设置无线传感模块,并对应设置接收无线传感模块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形成无线应力测量计,用于监测井下煤岩体应力状态及其应力分布情况,对井下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可用于大直径钻孔,得到更准确的监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221568454U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20245459.7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岩控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装置,包括底部开孔的碗状底座,底座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圆管,圆管上均安装有限位组件,底座中插入有与限位组件配合的锥形探头,探头上开设有与限位组件配合的三级凹槽,固定有环形应变片,环形应变片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还包括接收无线传输模块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碗状底座便于采用推杆将底座放置入地下孔洞中,通过在底座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和圆管用于安装限位组件,通过设置限位组件用于固定探头,通过在探头上设置无线传输模块,并对应设置接收无线传输模块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形成地应力测量装置,用于检测地下孔洞的地应力以及地应力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221373572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3557722.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致裂岩层的微波与液氮交互装置,包括向岩层输送液氮的制冷机构和对岩层微波加热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和加热机构均与交互发射管连接;交互发射管的内部设有竖向隔板,竖向隔板将交互发射管内划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顶部设置有锥形部,锥形部上开设有供液氮流出的通孔,第一空腔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钢网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制冷机构和加热机构,便于利用微波加热和液氮冻融的冷热冲击,使岩石内部产生较强的应力破坏现象,实现坚硬岩层的快速破裂,通过设置交互发射管,既实现了仅需在岩层上打设一个孔洞,又实现了将微波导管与液氮分离开,避免液氮对微波导管造成侵蚀。
-
公开(公告)号:CN221812415U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20253754.7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岩控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移动式矿用钻孔全景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底座和一端插入在底座内的传动轴,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步进电机连接,第一步进电机上安装有无线传感器;底座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导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传送带连接,导轨上安装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有传动轴的底座上安装传送带和滑轨,将滑轨上安装有摄像头的滑块与传送带固定,传动轴带动底座旋转,摄像头通过底座旋转和滑块移动,能够获得钻孔内部的全景视角图像信息,提供更为全面的地下钻孔结构信息;通过安装无线传感器实时向地面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传送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提高实时监测、即时分析和远程决策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