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24740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510918131.2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N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换热/储热设备性能测试装置,包括高温熔盐循环回路和梯级冷却系统(导热油循环回路和冷却水循环回路);通过变频泵、阀门以及旁通管路的组合调节方式保证大范围精确调节工质的流量;通过设置多组电加热器,并利用可控硅自动调节功率的方式可以大范围精确调节加热功率和温度;通过引入氮气可以隔绝熔盐和导热油与空气接触,大大延长熔盐和导热油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熔盐换热或储热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平台,具有多功能特点,不仅适合于测试熔盐工质的流动、换热和储热性能,同时也可以推广到其它液态工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60595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59405.1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 F28D20/0034 , F28D2020/0047 , F28F27/00 ,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换热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高温熔盐循环回路、导热油循环回路、冷却水循环回路和控制系统,高温熔盐循环回路与导热油循环回路分别连接相并联的熔盐换热实验段,导热油循环回路与冷却水循环回路分别连接导热油/冷却水换热器;所述的控制系统为Fuzzy-PID控制系统,其控制快速响应、控制精度高,又具有易实现。本发明减少了更换实验段的工程量,同时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实验段的同时进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能够实现对温度、流量的精确控制;同时,针对并联实验段的控制,对节能贡献巨大。实验操作人员远离实验台区域,完全实现智能自动化,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3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332577.4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安全高效的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混合瞄准方法,结合了定日镜赤道瞄准策略和现有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多点瞄准策略各自的优点,其中赤道瞄准策略用于提升吸热器吸收能量,多点瞄准用于保证吸热器不发生应力失效。通过上述两种瞄准策略的有机结合,本发明可充分发挥吸热器中各吸热管排抵抗热应力失效的能力,在不增加任何额外设备的前提下,可在确保吸热器不发生应力失效的同时,有效提高吸热器吸收能量,从而提升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系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11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1629868.X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低温线性太阳能制氢电热模拟实验平台,包括反应物给料系统、电加热蒸发系统、催化还原系统、非均匀热源模拟加热系统、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产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反应物给料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和电加热蒸发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加热蒸发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与催化还原系统以及旁路管道连接,所述旁路管道通过第二三通阀与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连接以及排气口连接,所述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上连接有产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以在室内开展各种非均匀热流条件下太阳能甲醇重整制氢过程传热特性和热化学反应性能的耦合机理等方面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3212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99416.7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抗盐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应用,能够实现主动将盐分从蒸发器中带回下方水体,蒸发器包括隔热浮子以及支撑于隔热浮子的上层纤维布和下层纤维布,上层纤维布和下层纤维布沿上下方向层状紧密堆叠设置,上层纤维布和下层纤维布均为条带状的亲水多孔纤维布;上层纤维布的靠近中间的面上设置有蒸发结构,蒸发结构包括负载于上层纤维布的光热材料,蒸发结构两侧的上层纤维布用于分别作为水盐传输通道;下层纤维布的形状与上层纤维布的一侧以及蒸发结构的形状相适配,且下层纤维布的一侧用于作为水盐传输通道,形成具有从上层纤维布的一侧经蒸发结构至上层纤维布的另一侧,以及从下层纤维布经蒸发结构至上层纤维布的单向微液流驱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29868.X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低温线性太阳能制氢电热模拟实验平台,包括反应物给料系统、电加热蒸发系统、催化还原系统、非均匀热源模拟加热系统、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产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反应物给料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和电加热蒸发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加热蒸发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与催化还原系统以及旁路管道连接,所述旁路管道通过第二三通阀与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连接以及排气口连接,所述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上连接有产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以在室内开展各种非均匀热流条件下太阳能甲醇重整制氢过程传热特性和热化学反应性能的耦合机理等方面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945886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303370.7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交错旋流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进口段和出口段等三部分;其中,换热芯体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板,换热板内包含至少一组立体交错旋流流道,冷热流体在立体交错旋流流道内流动并进行换热;工作过程中,热流体和冷流体首先分别从热流体进口段和冷流体进口段进入换热芯体,然后在换热芯体的立体交错旋流流道内完成对流换热,最后分别从热流体出口段和冷流体出口段流出;本发明设计的立体交错旋流流道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面积,减少流动死区,克服传统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中冷流体和热流体无法在水平方向实现换热的缺点,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83150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285264.1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23/79 , F24S2023/872 ,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线性菲涅尔反射式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利用装置。其包括由太阳跟踪装置驱动实时跟踪太阳的线性菲涅尔反射聚光镜阵列,以及与其配合且独立固定设置的吸热器;吸热器呈管状结构,外壁面上涂敷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管内注入化学反应物介质和催化剂。采用由线性菲涅尔反射聚光镜阵列和太阳跟踪装置组成的太阳能聚光系统,能很好地与中低温化石燃料热化学反应的热品位相匹配,结构简单,制作运行成本低,近地安装抗风性能优良;将吸热器内注入化学反应物介质和催化剂,使其在进行太阳能吸热的同时作为热化学反应的场所,对热量直接进行吸收利用,有效降低了系统集成复杂程度和能量传递损失,而吸热器独立固定设置也使得吸热与反应过程安全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214141579U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23337635.0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低温线性太阳能制氢电热模拟实验平台,包括反应物给料系统、电加热蒸发系统、催化还原系统、非均匀热源模拟加热系统、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产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反应物给料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和电加热蒸发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加热蒸发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与催化还原系统以及旁路管道连接,所述旁路管道通过第二三通阀与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连接以及排气口连接,所述产物冷却与分离系统上连接有产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以在室内开展各种非均匀热流条件下太阳能甲醇重整制氢过程传热特性和热化学反应性能的耦合机理等方面研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