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974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244712.2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评估体系;划分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等级,确定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评估指标分级标准;确定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评估指标权重,计算评价目标隶属度;构建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状态综合评价模型,对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安全状态值;将安全状态值同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状态分值划分进行对比,得出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的实际安全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易受多种复杂不确定因素影响安全性的问题,为管廊的安全评估、安全等级的确定,指导工程实际运营,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5212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210184758.X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涌水量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法,监测及预警系统包括:无线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降雨量;渗压计实时监测孔隙水压力;量水堰水位计实时监测排水沟涌水量;中央控制中心,包括数据综合处理软件,计算降雨量增大、减小的加速度,地下水位上涨、下降的加速度,以及排水沟内水位升高、降低的加速度,并通过整合降雨量、地下水位、排水沟涌水量数据,预测不同降雨量、极端降雨条件下管廊内涌水量数据,并提出处理措施。本发明主动式捕获管廊外气象信息、管廊内涌水信息,使用计算机算法融合多通道监测数据,实时感知识别外部环境变化,预警式、智能化解决管廊降排水问题,最大程度上减轻渗漏水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5966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258202.7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云志 , 田宇 , 李笑倩 , 魏应冬 , 张迎宾 , 柴淑颖 , 张冬冬 , 杨焰鑫 , 张树卿 , 李伟瑞 , 赵立峰 , 李晓新 , 王磊 , 林紫昂 , 王栋 , 刘波峰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相供电用多输出变压器器身及变压器,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其中同相供电用多输出变压器器身包括铁芯、一次侧绕组以及二次侧绕组,所述铁芯设置有两个芯柱,每个芯柱上均缠绕有至少两个所述一次侧绕组,所述二次侧绕组与所述一次侧绕组嵌套配合;所述变压器器身上的所有一次侧绕组均并联连接至同一输入端;所述二次侧绕组分别设置有单独的输出端;本装置能够实现同相供电必需的二次侧多绕组的输出功能,适用于并联多重化与级联H桥拓扑结构单相AC‑DC‑AC的大容量功率转换,整流侧通过多绕组输出变压器获得优良的电流谐波特性,逆变侧得到接近正弦波的多电平SPWM波形,获得优良的电压谐波特性和电压暂态调节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521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184758.X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涌水量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法,监测及预警系统包括:无线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降雨量;渗压计实时监测孔隙水压力;量水堰水位计实时监测排水沟涌水量;中央控制中心,包括数据综合处理软件,计算降雨量增大、减小的加速度,地下水位上涨、下降的加速度,以及排水沟内水位升高、降低的加速度,并通过整合降雨量、地下水位、排水沟涌水量数据,预测不同降雨量、极端降雨条件下管廊内涌水量数据,并提出处理措施。本发明主动式捕获管廊外气象信息、管廊内涌水信息,使用计算机算法融合多通道监测数据,实时感知识别外部环境变化,预警式、智能化解决管廊降排水问题,最大程度上减轻渗漏水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0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76323.7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G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支架。该电缆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固定架、及横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架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横梁连接。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固定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横梁,从而使得较高横梁能够支撑电缆,较低横梁能够引导电缆的走向,使得电缆输出端弯曲并向下延伸,从而便于电缆的输出端伸入电缆沟中,又由于多个固定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在竖直方向上,电缆支架上具有多层横梁,从而能够支撑多层电缆,并将电缆整齐排布。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42877.5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其包括安装架、第一滚轴和第一滚筒。安装架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用于容设支架的横担,且安装架朝向第一安装腔的一侧凸设有安装凸块,安装凸块用于插接入横担的安装凹槽内;第一滚轴与安装架背离第一安装腔的一侧连接;第一滚筒套设于第一滚轴并能够绕第一滚轴的轴线转动,第一滚筒的外表面用于搭接电缆。当通过本电缆敷设装置对电缆进行敷设时,电缆与第一滚筒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而当电缆敷设完成后,将装置与支架拆离并进行保存,方便进行下一次使用。当将装置拆离保存后,此时再将电缆与横担固定连接,由于电缆与板状的横担直接固定连接,因而电缆的固定较为容易且更加牢靠。
-
公开(公告)号:CN206712364U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20546102.2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槽跨接结构,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基准部、弯折部及连接所述基准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基准部均呈槽型设置;所述连接部能够调节所述弯折部相对所述基准部角度,且所述连接部还能够固定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基准部。这样能够使得弯折部与基准部之间的角度固定,有效的解决目前采用“Z”型弯实现线槽的跨接连接导致的生产工序多、难度大、耗时长、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方便线槽的转接、跨接,而且,连接部能够实现弯折部与基准部之间角度的快速调节与安装固定,使得线槽跨接结构安装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作业,节省人力,节省劳动强度,提高安装效率,优化安装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216362228U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22891624.5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G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支架。该电缆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固定架、及横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架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横梁连接。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固定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横梁,从而使得较高横梁能够支撑电缆,较低横梁能够引导电缆的走向,使得电缆输出端弯曲并向下延伸,从而便于电缆的输出端伸入电缆沟中,又由于多个固定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在竖直方向上,电缆支架上具有多层横梁,从而能够支撑多层电缆,并将电缆整齐排布。
-
公开(公告)号:CN216390301U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22779072.9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其包括安装架、第一滚轴和第一滚筒。安装架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用于容设支架的横担,且安装架朝向第一安装腔的一侧凸设有安装凸块,安装凸块用于插接入横担的安装凹槽内;第一滚轴与安装架背离第一安装腔的一侧连接;第一滚筒套设于第一滚轴并能够绕第一滚轴的轴线转动,第一滚筒的外表面用于搭接电缆。当通过本电缆敷设装置对电缆进行敷设时,电缆与第一滚筒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而当电缆敷设完成后,将装置与支架拆离并进行保存,方便进行下一次使用。当将装置拆离保存后,此时再将电缆与横担固定连接,由于电缆与板状的横担直接固定连接,因而电缆的固定较为容易且更加牢靠。
-
公开(公告)号:CN216376907U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22843125.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盘支撑装置,其包括转轴、第一顶紧件和第二顶紧件。电缆盘套设于转轴外表面,且转轴与电缆盘间隙配合,转轴能够带动电缆盘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第一顶紧件套设于转轴并与转轴同步转动,且第一顶紧件能够相对电缆盘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第一顶紧件的外表面为第一锥面,第一顶紧件相对电缆盘做靠近运动时,第一锥面部分卡接入电缆盘的内孔;第二顶紧件设置于电缆盘背离第一顶紧件的一侧,且第二顶紧件套设于转轴并与转轴同步转动;第二顶紧件的外表面为第二锥面,第二锥面部分卡接入电缆盘的内孔。使得电缆盘轴线与转轴轴线的重合度更高,电缆盘不易发生大幅度的径向跳动,电缆盘对于转轴的力冲击较小,转轴不易发生弯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