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626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111526261.3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氧同位素标记的气体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制备氧同位素标记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包括第一收集瓶,第一收集瓶与反应釜连接,第一收集瓶与第二收集瓶连接,第二收集瓶与第三收集瓶连接,第三收集瓶与第四收集瓶连接,第四收集瓶与CO产品气袋连接,还包括真空泵和CO2产品气袋,所述第一收集瓶放置在第一级冷冻装置内,所述第二收集瓶放置在第二级冷冻装置内,所述第三收集瓶放置在第三级冷冻装置内,所述第四收集瓶放置在第四级冷冻装置内。本发明通过不同的温度使得CO2和CO和H2O被分别收集起来,在得到氧同位素标记的CO2和CO纯品的同时,回收了氧同位素H2O。
-
公开(公告)号:CN11421037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1236678.6
申请日:2021-10-23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同位素取代酸的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同位素取代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H型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填到圆筒形容器中,制成离子交换柱;将含有氢同位素的水通入到离子交换柱中,在离子交换柱内氢同位素和H型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氢同位素和氢的交换,得到含有氢同位素的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取对应酸根的金属盐溶于含有氢同位素的水中,制成盐溶液;将制得的盐溶液连续流过S2中的氢同位素代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氢同位素取代酸的溶液。本发明通过固态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媒介,取代酸过程温和,操作简单,可大幅提高氢同位素原料的利用率,并可实现连续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45735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1599689.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氘代试剂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制备卤化氘的装置,包括槽体,槽体内设有阴离子交换膜、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一和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二,阴离子交换膜设在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一和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二之间;其中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一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腔室为原料室,且该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一另一侧的腔室为阴极室,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二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腔室为成品室,且该单价阳离子交换膜二另一侧的腔室为阳极室;阳极室内设有阳极板,阴极室内设有阴极板。本发明的制备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另外本发明卤化氘的制备过程中氘代过程温和,具有安全便于生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1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302077.5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C07D257/02 , C07D25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氘代配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氘代配体的制备原料包括氘代乙酸、酸酐、卤素或溴素、氘代醇化合物或氘代氨化合物、四氮杂环十二烷或三氮杂环壬烷,以氘代乙酸、酸酐、卤素或溴素为初始原料,先制成化合物1,再利用化合物1制成化合物2及化合物3,再以四氮杂环十二烷或三氮杂环壬烷为主要原料,分别通过依次添加化合物2及化合物3制成四氮杂环十二烷氘代配体、三氮杂环壬烷氘代配体。本发明可显著提高氘代DOTA/NOTA配体与放射性金属核素(如68Ga、177Lu、90Y等)结合后的稳定性,提高金属核素结合率,降低在生物体内形成游离放射性金属核素的几率,制备方法高效、便捷,易于进行工业化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3505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78263.4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B01D53/02 , B01D53/00 , B01D53/26 , G01N33/4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O2呼气试验中呼出CO2的处置及回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受试者服用检测药剂后佩戴好呼气面罩,通过呼气面罩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输送至捕集装置,CO2被捕集下来,余下气体排放至大气中;2)切换至采样模式,通过呼气面罩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输送至采样装置,采样结束后再切换至CO2捕集模式,结束后受试者取下呼气面罩离开;根据捕集装置中各捕集器的捕集饱和程度对捕集器进行解吸和再生操作,被解吸的捕集器可重新接入系统。本发明可实现呼气试验中对产生的CO2进行捕获回收,不但能极大改善待试空间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辐射污染,同时能有效回收碳同位素资源,符合国家碳排放控制的发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49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20748.8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同位素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装置及方法和应用,该装置包括:交换单元,用于使气液两相进行氢同位素交换,得到重氢氨气和低重氢饱和氨水;精馏单元,用于使来自交换单元的重氢氨气分离得到低重氢氨气和重氢液氨,还用于使来自交换单元的低重氢饱和氨水进行分离得到重氢含量达标的水;分解单元,用于使来自精馏单元的液氨分离得到重氢氢气和氮气。本发明中,通过气体吸收、解吸和交换的方式将水中的氢同位素交换到氨气中,该过程不需要催化剂,交换后的含氢同位素的氨气进入精馏单元,精馏过程为常压操作,操作条件温和,分离系数大,结构简单,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实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103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236678.6
申请日:2021-10-23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同位素取代酸的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同位素取代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H型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填到圆筒形容器中,制成离子交换柱;将含有氢同位素的水通入到离子交换柱中,在离子交换柱内氢同位素和H型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氢同位素和氢的交换,得到含有氢同位素的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取对应酸根的金属盐溶于含有氢同位素的水中,制成盐溶液;将制得的盐溶液连续流过S2中的氢同位素代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氢同位素取代酸的溶液。本发明通过固态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媒介,取代酸过程温和,操作简单,可大幅提高氢同位素原料的利用率,并可实现连续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30340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58414.9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置和回收核级废弃物燃烧产物中放射性CO2气体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燃烧单元;过滤单元,与燃烧单元相连,用于过滤核级废弃物燃烧过程产生的含有放射性CO2的混合气体;冷却单元,与过滤单元相连;纯化单元,与冷却单元相连;捕集再生单元,与纯化单元相连;循环单元,与燃烧单元和捕集再生单元相连。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吸附材料再生和更换方便,能长时间重复使用,不但能从核电站混合废气或其他混合气体中选择性吸附CO2,符合碳排放控制和碳中和的发展要求,还能减缓自然界中因核电站废气或其他废气导致的环境辐射污染,同时也可以有效回收碳同位素资源,过程安全可控,无放射性物质泄露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9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111248757.9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B01D5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同位素分离系统,包括一个纯化单元和三个分离单元,该三个分离单元分别为第一分离单元、第二分离单元和第三分离单元;纯化单元是由至少一个纯化装置组成;纯化单元的出料口与第一分离单元的进料口连接;第一分离单元、第二分离单元和第三分离单元均具有轻组分出料端和重组分出料端;第一分离单元的重组分出料端与第二分离单元的进料口连接,第二分离单元的重组分出料端与第三分离单元的进料口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氧同位素分离系统生产氧同位素水的方法。该系统对氧同位素的分离效率较高,可以同时生产低氧十七水、高氧十七水和高氧十八水,并且所获得的氧同位素水的纯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272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61879.7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苏州思萃同位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B01D5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分离C13和O18同位素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n个分离单元组成的多级级联塔内,n≥2,通过采用气相CO2和含有CO2的液相有机胺盐逆流接触进行C13和O18同位素的交换分离,CO2在多级级联塔的交换塔中逐级被交换,液相有机胺盐在多级级联塔的分解釜和交换塔中进行分解和逐级交换。本发明中,采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化学交换法,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对设备的要求低、投资小、操作稳定等特点,能够在同一套串联的装置上同时生产得到C13和O18两种同位素产品,大大降低了各自同位素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整个过程体现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