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1421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711305996.7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茶叶下脚料中茶多酚的方法。所述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茶叶下脚料经高温蒸汽处理;2)处理过的茶叶下脚料放入粉碎机粉碎;3)粉碎后的茶叶下脚料进一步用超声破碎仪破壁;4)再用稍高于室温的水进行浸提。通过与其它的茶多酚提取方法比较,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提取茶多酚含量高,安全无毒等优点。同时,原料采用的是茶叶的下脚料,可以减少浪费,使资源得以利用,提高茶叶的经济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628655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97344.7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酵母菌Lg‑3及其使用方法。该菌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8359。该菌株用于果蔬采后病害防治的抑菌谱广、效果稳定。该酵母菌的使用方法为菌株活化,菌体用无菌水配成1×108细胞/mL的菌悬液;将果蔬浸入菌悬液中30 s取出,风干,贮藏。有望广泛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减少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91932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97343.2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酵母菌MA及其使用方法。该菌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903。该菌株用于果蔬采后病害防治的抑菌谱广、效果稳定。该酵母菌的使用方法为菌株活化,菌体用无菌水配成1×107细胞/mL的菌悬液;将菌悬液喷洒于香蕉及枇杷表面,风干,放入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恒温恒湿贮藏。该酵母可以控制香蕉的炭疽病和枇杷炭疽病,并同时控制香蕉镰刀菌、枇杷尖孢炭疽菌、链格孢、葡萄座腔菌等。
-
公开(公告)号:CN110859966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330181.3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0 , A61K31/12 , A61K31/4745 , A61K31/337 , A61P35/00 , A61P29/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超支化聚前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先将疏水性药物与可被高GSH切割的二硫键连接,然后通过两步RAFT聚合反应合成具有氧化还原响应性的两亲性超支化聚前药纳米胶束。本发明的氧化还原响应性超支化聚前药纳米胶束制备过程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延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并且该纳米胶束能够针对肿瘤细胞内高GSH浓度的还原环境下发生断裂,快速释放出疏水性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本发明的氧化还原响应性超支化聚前药纳米胶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059193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97343.2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酵母菌MA及其使用方法。该菌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903。该菌株用于果蔬采后病害防治的抑菌谱广、效果稳定。该酵母菌的使用方法为菌株活化,菌体用无菌水配成1×107细胞/mL的菌悬液;将菌悬液喷洒于香蕉及枇杷表面,风干,放入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恒温恒湿贮藏。该酵母可以控制香蕉的炭疽病和枇杷炭疽病,并同时控制香蕉镰刀菌、枇杷尖孢炭疽菌、链格孢、葡萄座腔菌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01421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05996.7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茶叶下脚料中茶多酚的方法。所述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茶叶下脚料经高温蒸汽处理;2)处理过的茶叶下脚料放入粉碎机粉碎;3)粉碎后的茶叶下脚料进一步用超声破碎仪破壁;4)再用稍高于室温的水进行浸提。通过与其它的茶多酚提取方法比较,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提取茶多酚含量高,安全无毒等优点。同时,原料采用的是茶叶的下脚料,可以减少浪费,使资源得以利用,提高茶叶的经济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81160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77425.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16H30/40 , G16H30/2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皮肤病智能识别系统及筛查方法,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本发明收集皮肤病图像数据,并上传至标注系统,通过专业医生辅助完成标签标记。构建的皮肤病数据集涵盖皮肤镜类型数据数据和临床拍摄图像数据。对标注后的数据分别进行数据增强、标准化、归一化及图像尺寸统一调整后,输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设计并构建适用于皮肤病图像特征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DCSNeXt模型,根据数据类别设计专用分类器,分别对两类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性能测试;进一步使用多种现有常用图像识别模型对本数据集进行训练测试,并与DCSNeXt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表现进行对比;此外,收集近两年的相关文献中两种类型的皮肤病图像数据,选取性能表现较好的模型对其进行无标签预测分析。本发明可实现对皮肤镜和临床拍摄皮肤病图像的特征化智能分析,为皮肤病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提供技术支持,可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辅助分析、远程医疗及医学教学领域,推动皮肤病智能化分析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137007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122995.4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16C20/3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75 , G06N3/042 , G06N3/08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药物互作规则预测方法。使用大量具有药物互作规则的药物对标签训练基于图卷积以及全连的深度学习网络。网络首先训练三层权重共享的图卷积(GCNN)以及注意力池化来提取到输入药物对的高纬度特征,然后通过三层全连接(FN)神经网络进行进一步特征提取,最后通过一个多分类函数进行药物互作规则的预测。将训练好的网络应用到当前需要预测的药物对,在决策层即可获得输入药物对的互作结果。本发明中的网络可以有效地识别115种药物相互作用规则,不仅可以在药物发现过程中对候选分子可能药物互作的预测,而且同时可以指导合理地用药,促进用药安全。
-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60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86564.4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L26/00 , C08J3/075 , C08J3/24 , C08L5/08 , C08L5/02 , C08K5/134 , C08K5/13 , C08K3/28 , C08K3/16 , C08K3/30 , C08K5/098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酚‑镓离子配位作用的可注射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水凝胶复敷料是以质量百分比为3~30%的抗菌高分子化合物、3~30%的天然多酚化合物、3~30%的无机镓化合物,和去离子水为原料而制得。该水凝胶辅料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能、抗菌性能、止血性能以及抗氧化效果,在模拟小鼠全层皮肤伤口模型中可以显著提高伤口愈合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