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665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57804.8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N2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F模板法合成的TiO2负载的棒状α‑Fe2O3纳米异质结构气敏元件及其应用,其是利用MOFs为模板合成的纳米材料异质结构,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其具体是采用溶剂热法制备MIL‑88A纳米棒;然后将MIL‑88A纳米棒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并加入氨水调节pH;再加入一定量的钛酸四丁酯进行水浴反应;所得产物离心干燥后经空气煅烧,得到TiO2负载的α‑Fe2O3异质结构纳米粉末;最后在所得纳米粉末中加入松油醇研磨均匀后,将其涂抹在陶瓷管上,并置于马弗炉烧结,制得所述气敏元件。该气敏元件具有低高灵敏、响应快、高稳定性、高选择性的气敏特性,可用于制备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64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403897.8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葡萄糖比色法检测的Zn3V3O8微球的水热合成方法,其是分别以Zn(CH3COO)2·2H2O和Na3VO4·12H2O为锌源、钒源,通过添加CTAB、甘氨酸、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碳酸铵调节pH值,经高温水热反应得到微球状Zn3V3O8。本发明所得微球状Zn3V3O8具有分散性好、催化性高、稳定性佳等优点,并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用于葡萄糖的可视化比色法检测,对葡萄糖的检出限高达9.33×10‑7 M,且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0354862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750026.0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3/83 , B01J35/10 , C25B1/04 , C25B11/091 , C25B11/061 , C25B11/054 , C25B1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泡沫镍基质表面铈离子辅助原位修饰三维镍铁水滑石电催化析氧电极的方法,分别以六水合硝酸镍与九水合硝酸铁为铁源和镍源、六水合硝酸铈为辅助合成剂、尿素为水解剂、泡沫镍为导电基体,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导电基体表面上,一步原位合成三维镍铁水滑石纳米片状材料。由于在合成过程中铈离子的表面配位作用,形成较薄的镍铁水滑石纳米片状材料,并且材料表面的氧空位数目增多,从而导致催化活性中心(镍和铁)的配位数降低、活性增大,大大地提高了镍铁水滑石纳米片状材料的电催化析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9913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1316245.5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步光催化制备AgTPPS4/AgNPs/ng‑C3N4纳米片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以C3N4为光催化剂,先在室温及氮气保护下,经第一次紫外可见光照射,将硝酸银光催化还原为银纳米颗粒,形成银/ng‑C3N4复合材料。之后,在室温、氮气保护及搅拌条件下,再经第二次紫外可见光照射,光催化合成AgTPPS4/AgNPs/ng‑C3N4复合材料。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分散性好、催化性高、稳定性佳等优点,用于莱克多巴胺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73279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11156734.4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31/26 , C02F1/30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四磺基酞菁锌/氧化锌复合膜纳米材料的原位自组装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在ITO导电玻璃上合成哑铃状ZnO纳米膜材料;2)磺基邻苯二腈溶于DMF溶剂中;3)将附着在ITO导电玻璃上的哑铃状ZnO纳米膜材料浸渍在磺基邻苯二腈溶液中;4)将浸渍后的ITO导电玻璃置于管式炉中,煅烧后制成所述纳米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四磺基酞菁锌(ZnTSPc)在ZnO表面上原位自组装形成,所获得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材料的界面清洁、化学键合、稳定性好,不仅拓宽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吸收频谱,同时可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大幅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呈现出亲水性,以及对亲水性有机染料,具有选择性光催化降解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9913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316245.5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183 , B01J35/0033 , B01J2531/025 , B01J2531/17 ,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步光催化制备AgTPPS4/AgNPs/ng-C3N4纳米片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以C3N4为光催化剂,先在室温及氮气保护下,经第一次紫外可见光照射,将硝酸银光催化还原为银离子,形成银/ng-C3N4复合材料。之后,在室温、氮气保护及搅拌条件下,再经第二次紫外可见光照射,光催化合成AgTPPS4/AgNPs/ng-C3N4复合材料。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分散性好、催化性高、稳定性佳等优点,用于莱克多巴胺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374519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2112887.1
申请日:2002-04-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利用三氯化钛以及掺杂一定比例五氯化铌、五氯化钽为源物质;(2)采用溶胶-凝胶方法,添加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和DBS表面包覆剂,在50℃-70℃水浴下搅拌直至形成凝胶,保温3-5小时;(3)用松油醇调制以上纳米粉体,均匀涂抹在附有刷式电极瓷管上;(4)将它置于马弗炉中,在380℃-450℃下1小时烧结之后,制备了TiO2基掺杂五氯化铌、五氯化钽纳米粉体,附上加热丝制成厚膜型气敏元件,电加热老化10天。本发明制备二氧化钛基纳米掺铌、钽的纳米半导体厚模型氧敏传感器,以实现低工作温度、高灵敏、响应快、高稳定性的氧气敏感特性,本发明与现有的氧敏粉体成分、制备方法及气敏元件的结构均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35953.X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室温下高灵敏氨气传感的纳米银表面修饰二维钛酸铅材料制备方法,分别取适量PbTiO3纳米片和不同摩尔百分比的AgNO3溶于无水乙醇溶液,再转移至坩埚中,在80 oC条件下进行避光水浴反应,经高温煅烧,得到具有高活性的Ag/PbTiO3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Ag表面修饰PbTiO3氨气传感材料,在低温或室温下,提高了其气敏响应灵敏度、响应时间、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679751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074590.2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MIL‑53(Al))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调控下,将六水合氯化铝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MIL‑53(Al);将NH2‑MIL‑53(Al)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研磨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将该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应用于对六溴环十二烷的高灵敏荧光检测探针,0.01 mg/mL荧光探针对六溴环十二烷的荧光检出限为1.0×10‑6 mol/L,线性范围1.0×10‑6~1.0×10‑4 mol/L(R2=0.9386)。
-
公开(公告)号:CN112679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74590.2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MIL‑53(Al))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调控下,将六水合氯化铝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MIL‑53(Al);将NH2‑MIL‑53(Al)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研磨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将该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应用于对六溴环十二烷的高灵敏荧光检测探针,0.01 mg/mL荧光探针对六溴环十二烷的荧光检出限为1.0×10‑6 mol/L,线性范围1.0×10‑6~1.0×10‑4 mol/L (R2=0.938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