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9949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1641621.2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J13/00
Abstract: 一种柔性PZT/PVDF复合压电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压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分别制备PVDF溶胶和PZT溶胶并将二者复合进而陈化形成凝胶,经干燥处理制得以柔性PVDF纳米片为骨架,PZT纳米颗粒生长在柔性PVDF纳米片上聚集形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的复合压电气凝胶材料。本发明复合气凝胶由于其特殊的微观结构,具有极低的密度,并且通过调节气凝胶的孔隙率能够调节材料的密度,同时由于PVDF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其作为骨架使得材料整体表现出强度高且柔韧性好的特点,并且PVDF是一种有机压电材料,同PZT复合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有利于促进压电气凝胶材料在水声换能器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86945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77928.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387 , H01M4/628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低温自活化制备碳包覆锡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储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率先提出了以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作为碳源与锡源共同构建凝胶体系进行低温烧结合成碳包覆锡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由于工艺温度低(250~400℃),相比传统高温烧结(通常800℃以上),明显降低了能耗,同时也避免过度碳化而提高了产率。同时合成工艺能在大气气氛下进行,省去保护气氛,并且空气活化使得外包覆碳层具有多孔性结构和富氧官能团,这样不仅降低了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倍率特性。本发明方法简单可控,在保证成本控制的同时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所用原料易于获得、来源广泛、品质稳定、取材环保,因此可实施性强,工业化难度小,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599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533684.6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基于三相BUCK-BOOST电路的光储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属于分布式离网的太阳能—蓄电池一体化发电供电的技术领域。首先根据光伏电池输出的功率以及额定负载功率计算出蓄电池的参考充放电电流;再根据参考电流判断出蓄电池是工作在充电模式、放电模式还是停止工作模式;然后根据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基于拓扑不同的开关状态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开关状态下一个周期的预测电流,最后经过目标函数优化以及在满足三相电流均衡的前提下选取三相BUCK-BOOST电路中开关管的最优开关状态。本发明能够在减少电流纹波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且本发明不需要分别建立每种开关不同状态的预测模型,仅需要简单的比较即可实现控制,大大减少了算法的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78671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063661.1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多孔碳骨架包覆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水溶性锡源、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配制得到凝胶前驱体溶液并经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再对凝胶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得到锡基碳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复合锡源并有效分散,低温碳化形成的碳骨架能够固定二氧化锡纳米颗粒,改善了锡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大、易造成粉化的现象;并且聚丙烯酰胺在提供碳源的同时原位掺杂氮原子,有助于提高材料导电率;生成二氧化锡粒径小于10nm,有利于增加化学反应位点,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大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相比现有工艺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工艺成本低的优势,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599880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811533684.6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基于三相BUCK‑BOOST电路的光储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属于分布式离网的太阳能—蓄电池一体化发电供电的技术领域。首先根据光伏电池输出的功率以及额定负载功率计算出蓄电池的参考充放电电流;再根据参考电流判断出蓄电池是工作在充电模式、放电模式还是停止工作模式;然后根据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基于拓扑不同的开关状态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开关状态下一个周期的预测电流,最后经过目标函数优化以及在满足三相电流均衡的前提下选取三相BUCK‑BOOST电路中开关管的最优开关状态。本发明能够在减少电流纹波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且本发明不需要分别建立每种开关不同状态的预测模型,仅需要简单的比较即可实现控制,大大减少了算法的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85094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45643.8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1G31/00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G11/46 , H01G1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状双金属氧化物及其可控合成方法和用途,包括步骤:(1)将模板剂加入乙二醇形成溶液,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模板剂为对苯二甲酸或1,2,3,4-丁烷四羧酸;(2)将含锌金属盐、含钒金属盐加入上述溶液并持续搅拌,(3)将上述制得的溶液转入反应釜中反应,(4)将上述产物冷却到室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再放入管式炉,锻烧,最后得到多孔状双金属氧化物钒酸锌,本发明能扩大电极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增强表面与界面能,抵消容量损失,所提供的负极材料锂电性能高,经测试,本发明合成的多孔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0.2C的放电容量大于700mAh g-1,可以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72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21847.0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4
Abstract: 一种基于海藻酸钠(SA)修饰硬碳活性材料的储能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对经酸洗和干燥的椰棕丝纤维进行多段加热使其分解得到具有纳米近平行多通道结构的硬碳材料,然后采用海藻酸钠对其修饰进而制备电极。经海藻酸钠修饰后的椰棕丝纤维生物质硬碳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以此构建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高达344mAhg-1的可逆放电比容量和高达86%的首圈库伦效率,100圈循环保持率达到94.3%,200圈循环保持率82.6%,电化学性能非常优异。此外,本发明采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废弃椰棕丝纤维作为原料,顺应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制作流程简单,能耗较低,可重复性强,有利于实现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6378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65787.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保山亚隆信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混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电容器的电解液中阴离子或阳离子的种类不少于两种或者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种类均不少于两种,且阴离子或阳离子具有不同的离子体积或不同的电荷量,阴离子或阳离子的离子体积和电荷量均不同。本发明能够降低离子笼效应,进而提升电容器能量密度;本发明能够克服同离子效应并基于异离子效应来避免盐析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离子的自由性,进而在提高电容器循环性能和稳定性的同时提升倍率性能;本发明还能提高阴阳离子在电极材料表面的堆密度,尽可能减小空间上的容量损失,以提高电容器的容量;本发明同时能够降低成本,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发展电容器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655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52528.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合一辅助控制器内部动力及信号线束的屏蔽保护方法,使用于氢燃料电池大巴中,通过铝合金密闭空间对线束进行屏蔽和保护,直接通过辅助控制器外壳进行屏蔽包裹,避免了传统屏蔽线缆通过屏蔽层双端接外壳而实现屏蔽层接地导致的接地效果不均匀,且接地电阻过大的问题。同时坚硬的铝合金保护槽相对于常见的波纹管、蛇皮管等线束护套更加坚硬,对线束的保护效果更好。通过线束设计,辅助控制器外壳开模时以及切割好对应的线束槽批量生产,使得布线路径固定且重复性好,并无需使用额外的屏蔽层接地手段和线束护套手段,有效降低了线束操作相关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71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65730.9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B60L58/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方法,通过一种自适应改进低通滤波方法实现对动力系统功率需求的频率分离,从而达到有效延长氢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目的。所述自适应改进低通滤波方法,即一种改进的频率分离方法,根据动力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统计学特征来确定最优的滤波参数。对动力系统的功率需求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得到在功率均值附近平稳波动的低频功率,并将这部分功率分配给氢燃料电池,差值功率分配给锂电池。本发明的能量管理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动力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氢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功率的波动,从而延长其剩余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