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27751.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及方法,循环井包括井体、净化组件、可调节封隔组件、循环泵和曝气机;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箱、曝气盘、浮动盘、除油滚筒和驱动电机;可调节封隔组件包括封隔盘和第一电动杆;循环泵用于将井体内底部污染地下水抽至井体内部上方;曝气机与曝气盘连通;本发明的循环井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循环泵将污染地下水从井体内底部抽至净化箱内部,污染地下水在曝气过程中,污染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氧化分解,并抽出井体外;同时利用吸油毡套对污染地下水中的LNAPL进行吸附净化,净化后的污染地下水通过井体侧壁上方注入土壤中,实现了污染地下水的循环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7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45549.2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采样的被动式采样器,包括取样筒,以及位于取样筒上方的密封盖,取样筒底部设有加重块,密封盖底部设有的密封塞与取样筒顶部密封连接,密封塞底部中心处通过一个弹簧与取样筒底部连接,密封盖顶部中心处设有可转动的密封盘,密封盘一侧设有接口,接口处设有导气管,密封盖内部设有第一导气腔和第二导气腔,当密封盘转动后分别与第一导气腔和第二导气腔的顶端对应连通。本发明通过采用气动的方式,实现取样筒在地下水水位以下时的密封盖开启,从而进行被动式采样,配合弹簧的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复位闭合,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44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180121.2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样品多点采集及水质监测的集成式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底部设有排水仓,排水仓与壳体之间有多个采样腔,多个采样腔内均设有集水筒、采样筒以及监测设备;采样筒侧壁上设有连接杆、第一电机以及电动伸缩杆,壳体内顶部设有回转机构;采样筒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密封机构,采样筒上套设有第一齿轮;壳体顶部设有消毒罐且内顶部设有喷淋盘;集水筒顶部设有第二密封机构,集水筒一侧设有第二齿板;上述装置的采样及监测方法包括对采样筒的消毒干燥、采样、采样后干燥、集水监测;本发明集成式装置通过回转路径而实现采样和水质监测,过程简单且提高了自动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180121.2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样品多点采集及水质监测的集成式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底部设有排水仓,排水仓与壳体之间有多个采样腔,多个采样腔内均设有集水筒、采样筒以及监测设备;采样筒侧壁上设有连接杆、第一电机以及电动伸缩杆,壳体内顶部设有回转机构;采样筒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密封机构,采样筒上套设有第一齿轮;壳体顶部设有消毒罐且内顶部设有喷淋盘;集水筒顶部设有第二密封机构,集水筒一侧设有第二齿板;上述装置的采样及监测方法包括对采样筒的消毒干燥、采样、采样后干燥、集水监测;本发明集成式装置通过回转路径而实现采样和水质监测,过程简单且提高了自动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4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74740.4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33/00 , E02D29/12 , E02D29/14 , G01N1/22 , G01N1/24 , G01R31/385 , G01R31/396 , G01H17/00 , H04W4/38 , H04W4/90 , G08B2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土壤气监测井保护装置,属于监测井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于所述监测井井口处且中心处设有贯通口的水泥底座、设于所述水泥底座上端的双层保护箱、底端通过所述贯通口延伸至监测井内且上端设有出气盘的采集井管、设于所述双层保护箱内的智能监测组件,水泥底座上端设有多个支撑凸柱;采用三层保护措施对监测井内设备进行保护,第一层保护措施是通过内层保护箱和外层保护箱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第二层保护措施是通过振动传感器检测到外部撞击破坏时的振动信号,并发送报警信号;第三层保护措施是当外层保护箱被强行拆除抬起时,使报警器的通电回路被接通并发出报警,大大增加了对监测井保护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919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66664.3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绝热的VOCs取样设备,包括衬管、取样箱,剖管机构,制冷器和温度传动器,抽气泵,以及隔板;取样箱上设有放置孔,剖管机构包括放置盒,置刀板,丝杆,以及驱动机构;置刀板上设有切割刀,丝杆由正向丝杆与反向丝杆组成;正向丝杆上设有滑块,反向丝杆上设有滑块,放置盒侧壁上设有滑槽;滑块上设有夹持机构,放置盒两侧设有储气仓,取样箱上设有充气机构;滑槽左侧设有充气通道,滑块上设有气体通道、滑槽右侧设有排气通道。本发明制冷器可降低取样箱内温度,以减少VOCs挥发,驱动机构可通过丝杆驱动滑块,夹持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衬管,并在两组滑块的配合下将衬管剖开。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03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538044.9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勘探用地下水水位监测及采样组合平台,涉及地下水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主控制箱,位于主控制箱一侧的分控制箱,位于分控制箱下方延伸至地表以下的主井筒,以及位于主井筒底部且延伸至地下水内底部的监测井筒。本发明通过监测井筒的设置能够同步完成对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以及地下水水样的定期采集,解决了水位传感器长时间直接暴露在地下水流域中易损坏的问题,通过位于监测井筒内部的伺服电机以及螺纹套筒、螺纹杆的配合使用能够采集不同时刻的地下水水样,采样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2635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79444.5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监测及净化设备,属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主杆、中心处通过贯通安装口套设于安装主杆外部的安装浮板、设于安装浮板上的水体净化组件、智能监测组件;本发明的水体净化组件对待修复水体进行处理时,利用光反应池、光反应池可能通过光催化反应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藻类等富营养化相关物质;药物释放机构可以针对性地释放化学药剂,调节水体的酸碱度、杀灭有害微生物;沉水植物主体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这种多方式的结合能够从多个角度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使净化效果更加彻底。
-
公开(公告)号:CN1191915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89577.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3/30 , C02F3/00 , C02F1/00 , C02F1/72 , B09C1/00 , B09C1/08 , B09C1/10 , C02F103/06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原位分层修复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修复井、注射组件和调节电机;修复井侧壁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注射孔,注射组件用于将外部修复药剂通过不同高度的注射孔注入不同深度的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中,调节电机用于带动注射组件在修复井内部上下移动;本发明的修复设备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能够在修复井内部上下移动的注射组件,便于将修复药剂分层注入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中,不仅提高了修复药剂在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扩散效率,而且能够根据污染场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调整修复药剂的注射量,改善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的科学性,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6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27751.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及方法,循环井包括井体、净化组件、可调节封隔组件、循环泵和曝气机;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箱、曝气盘、浮动盘、除油滚筒和驱动电机;可调节封隔组件包括封隔盘和第一电动杆;循环泵用于将井体内底部污染地下水抽至井体内部上方;曝气机与曝气盘连通;本发明的循环井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循环泵将污染地下水从井体内底部抽至净化箱内部,污染地下水在曝气过程中,污染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氧化分解,并抽出井体外;同时利用吸油毡套对污染地下水中的LNAPL进行吸附净化,净化后的污染地下水通过井体侧壁上方注入土壤中,实现了污染地下水的循环净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