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55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010634116.6

    申请日:2020-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阀组结构,通过阀组结构的切换控制能够使得: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在再热除湿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相邻设置,空气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以完成换热。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阀的控制将背风侧换热器转换为再热换热器,提高除湿模式运行时的送风温度,同时降低冷凝温度,增大冷凝器出口过冷度,提升系统能效。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373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357379.3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新风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新风通道内,还包括集水件和回收换热器,集水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底部,以收集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凝露水;回收换热器连通所述集水件,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工质接通,工质预先在所述回收换热器与凝露水换热。本发明,新风经过第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在制冷和除湿时,空气制冷过程中会在第一换热装置凝结形成凝露水,利用集水件将凝露水通入回收换热器,以将凝露水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对空调内的冷媒或工质进行换热,提高回收换热器的过冷度,降低空调能效损耗。

    混合工质及包含其的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5701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662312.1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工质及包含其的制冷装置。该混合工质包括三氟碘甲烷、丙烯、丙烷和第四组分,其中第四组分选自氟乙烷、反式‑1,3,3,3‑四氟丙烯、2,3,3,3‑四氟丙烯、1,1‑二氟乙烷和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混合工质中包含多种制冷剂,且通过发挥各制冷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上述混合工质具有较低的GWP值,以及较高的容积制冷量和容积制热量。同时三氟碘甲烷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因而三氟碘甲烷的加入还能够削弱制冷剂的可燃性,进而提高混合制冷剂的安全性。采用上述混合工质进行制冷能够提升混合工质的容积制冷量和容积制热量,且制冷过程不会产生对环境不利的物质。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379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60451.X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一包括高温压缩腔、低温压缩腔和辅助压缩腔的压缩机,其中低温压缩腔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在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节流装置、第一闪发器、高温蒸发器、第二闪发器、第二节流装置、低温蒸发器;放热支路上设有冷凝器;同时根据室外环境的状况,通过设置控制阀来选择是否采用补气支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双温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制冷、制热能力和能效,而且还能使得该系统适应更宽的工况,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都能有优良的系统性能。

    混合工质及包含其的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5701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62312.1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工质及包含其的制冷装置。该混合工质包括三氟碘甲烷、丙烯、丙烷和第四组分,其中第四组分选自氟乙烷、反式-1,3,3,3-四氟丙烯、2,3,3,3-四氟丙烯、1,1-二氟乙烷和二甲醚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混合工质中包含多种制冷剂,且通过发挥各制冷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上述混合工质具有较低的GWP值,以及较高的容积制冷量和容积制热量。同时三氟碘甲烷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因而三氟碘甲烷的加入还能够削弱制冷剂的可燃性,进而提高混合制冷剂的安全性。采用上述混合工质进行制冷能够提升混合工质的容积制冷量和容积制热量,且制冷过程不会产生对环境不利的物质。

    环保混合工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5234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24645.1

    申请日:2019-0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保混合工质。一种环保混合工质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三氟碘甲烷,所述第二组分为一氟乙烷;另一种环保混合工质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三氟碘甲烷,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所述第三组分为1,1-二氟乙烷和反式-1,3,3,3-四氟丙烯中的一种。将各组分按比例在常温常压下经物理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环保混合工质。本发明提出的该混合工质环境性能好,具有极低的GWP(小于150),而且具有优于1,1,1,2-四氟乙烷(R134a)或与其相当的热力性能,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一种热泵设备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396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62237.9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设备,包括依次相连通并形成热泵循环的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补气机构和第二补气机构;压缩机包括依次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上的主路压缩单元、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主路压缩单元、第一补气混合腔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补气口;第一补气机构分别与第一补气混合腔的补气口和第一辅助压缩单元的补气口相连通,第二补气机构与主路压缩单元的补气口相连通。本发明将现有的多个辅助压缩单元分别与主路压缩单元并联,改进为主路压缩单元和至少一个辅助压缩单元串联连接,能够减少辅助压缩单元的使用数量,便于辅助压缩单元的安装以及其与主路压缩单元的连接,易于生产加工。

    一种热泵系统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66063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46370.9

    申请日:2015-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7/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热泵系统对高温热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具有两套冷媒循环回路,将其中一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凝器流出冷媒与另一冷媒循环回路将要流入蒸发器入口的冷媒在中间换热装置内进行热量交换,通过设置中间换热装置使得两冷媒循环回路具有不同的蒸发温度,不同的蒸发温度使得热泵系统不仅能够利用高温热源的高温部分,还能够利用到高温热源的中低温部分,大大提高了对高温热源的利用率,而由于第一冷媒通路内的高压液体得到进一步冷却,从而增大第一冷媒循环回路的蒸发器出入口的冷媒比焓差,提高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另外,两个冷媒循环回路共用一个冷凝器,简化了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