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36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18753.8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双级压缩的自复叠制冷系统,其中,压缩机(1)设有中间补气口,制冷剂采用两种非共沸制冷剂,压缩机的排气口依次连接冷凝器(3)和气液分离器(4),气液分离器下部排出的高沸点制冷剂依次流经回热器(6)、第一节流部件(7)、冷凝蒸发器(8)至三通阀(9)的A端口,气液分离器上部排出的低沸点制冷剂依次流经冷凝蒸发器(8)、第二节流部件(10)、蒸发器(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内的精馏管(11)和回热器(6),之后与三通阀B端口排出的制冷剂混合后返回压缩机吸气口,三通阀的C端口连接压缩机的补气口。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功耗,提高制冷量,制取更低的温度并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18496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617473.0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于表示空调与其安装房间大小相关的第一房间负载系数和与其安装房间漏热相关的第一房间漏热量系数;将第一房间负载系数和第一房间漏热量系数模糊化;根据预定的模糊控制策略对经过模糊化后的第一房间负载系数和第一房间漏热量系数进行解模糊以得到第二房间负载系数和第二房间漏热量系数;根据第二房间负载系数计算得到空调运行的初始频率值;根据第二房间漏热量系数计算得到空调运行的稳定后频率值。本发明避免了因为房间大小和空调匹数大小不匹配、房间西晒等情况下温度控制不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06502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259617.5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运行方法和装置。其中,该空调运行方法包括:获取空调所处室内的第一环境温度;确定与第一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查找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相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率,其中,第一温度变化率用于表示第一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程度;以及控制空调按照第一温度变化率运行。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频空调的节能效果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2806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80267.X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辐射板和换热器,辐射板包括第一换热管,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互并联。本发明通过设置辐射板和换热器,并且辐射板的第一换热管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相互并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启辐射板和/或换热器实现制冷或制热,当开启辐射板换热时,可以关闭风机或者使风机以小风速运行,能够显著降低噪音,提高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9123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32981.9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2110/10 , F24F11/30 , F24F11/70 , F24F21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控制系统,其中,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房间信息,房间信息包括房间尺寸和/或房间漏热量;根据房间信息,得到空调的运行信息;将运行信息发送给空调进行执行。本发明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运行中温度控制不准确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9747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91144.1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及装置。该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器所处环境的室内相对湿度;判断室内相对湿度所处的湿度范围;检测空调器的运行时间;根据室内相对湿度所处的湿度范围和空调器的运行时间确定空调器的扫风时间;控制空调器按照扫风时间进行扫风运行。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中机械地以空调器的运行时间为标准控制扫风运行,从而导致的防凝露控制准确性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准确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54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910767166.9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8 , F04C23/00 , F24F1/0003 , F24F1/0038 , F24F12/00 , F24F13/14 , F24F11/89 , F24F11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曲轴、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壳体外设有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气液分离器和排气油分离器,所述第一压缩缸和第一气液分离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缸的一端和第二气液分离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另一端与排气油分离器相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空调和新风管道。本发明的一种压缩机、新风空调和新风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缩机解决压缩机缺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新风空调使用全热交换芯体和热回收换热器,对室内排风进行两次热回收,减少排风能量浪费,提高系统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198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1560256.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7/08 , F24F12/00 , F24F13/30 , F24F11/89 , F24F1/039 , F24F1/022 , F24F11/64 , F24F11/85 , F24F11/61 , F24F13/10 , F24F13/22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设备,该新风设备包括:壳体,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和吸风口,适于设置在室内;另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适于设置在室外;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有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出风口连通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吸风口、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排风口连通形成排风通道;热回收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中,且沿所述进风通道中的进风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上游。如此设置,由于新风温度较高,所以可以起到防止全热交换器3与室内排风热湿交换时产生的结霜。
-
公开(公告)号:CN11423428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66140.1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03 , F24F12/00 , F24F13/30 , F24F8/10 , F24F13/28 , F25B41/20 , F24F11/30 , F24F11/64 , F24F11/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新风空调机组,包括空调系统及热回收系统,其中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通过节流装置可控连通,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管换热器及第二热管换热器,第一热管换热器与第二热管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三通阀可控连通,第一热管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及第二热管换热器及第二热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三通阀、第三三通阀切换制冷剂的流向。根据本发明,实现了空调系统与热回收系统中的制冷剂能够在一些工况下将热回收系统与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在两者之间调整充注量,能够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能效、热回收效率及设备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05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96590.3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7/003 , F24F7/08 , F24F8/158 , F24F8/108 , F24F8/192 , F24F8/22 , F24F8/24 , F24F13/30 , F24F11/89 , F24F11/65 , F24F11/74 , F24F11/64 , F24F11/77 , F24F13/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新风机本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和控制器;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新风机本体所在室内的空气质量;控制器连接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控制器与新风机本体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新风机本体所在室内的空气质量控制新风机本体的运行模式。根据本申请的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同时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