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制冷剂缺少故障检测功能的空调器及故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1473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122687.1

    申请日:2006-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和一种空调器故障诊断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制冷剂缺少故障检测功能的空调器和空调内制冷剂缺少故障的检测方法。一种具有制冷剂缺少故障检测功能的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中央处理单元和制冷剂缺少故障检测机构,该制冷剂缺少故障检测机构包括一管温温度传感器、一环境温度传感器和一比对单元,该管温温度传感器位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管道中部,该环境温度传感器位于室内换热器迎风面,该比对单元连接于中央处理单元。由于本发明空调器仅通过室内温度以及管路温度的简单检测就可以判断制冷剂缺少或系统堵塞,无需检测电流,与所用压缩机的规格无关,方法简单实用可靠。

    一种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6488537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610832041.6

    申请日:2016-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用以提高发送效率,包括:接收发送指令时,根据预设的优先级顺序,确定当前优先级最高的未尝试的连接方式,判断根据所述连接方式是否成功建立与接收端之间的连接;若确定连接成功,则根据所述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方式,将发送指令对应的待发送对象发送至接收端;若待发送对象未能成功发送至接收端,则重新选择一种连接方式重新连接以及发送待发送对象。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连接方式的优先级顺序,在发送待发送对象时,可对多种连接方式逐个尝试,直至发送成功为止,因而实现了智能选择连接方式并根据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方式进行发送,提高了发送效率。

    车载空调进风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9122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30163.6

    申请日:2018-06-19

    Inventor: 邵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进风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车载空调进风模式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车载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其中,当前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之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获取车载空调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参数和车外环境参数,其中,车内环境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车内温度、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车内露点温度,车外环境参数至少包括:车外温度;根据车内环境参数和车外环境参数度确定当前运行模式下的进风模式,其中,进风模式包括以下之一:内循环进风模式,外循环进风模式。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的进风模式在进风模式之间的切换需要手动完成,不够智能,导致的空调耗能较大,进而降低车辆的续航里程的技术问题。

    一种送风速度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7860096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849694.X

    申请日:2017-09-20

    Inventor: 邵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速度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所述方法包括:在空调的送风范围内有人体存在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人体与所述空调的第一距离;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人体与所述空调的第一距离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速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根据检测到的人体与空调的距离确定空调的送风速度,实现了空调送风到达人体时达到人体的舒适风速。

    电磁炉及控制方法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02378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410831415.3

    申请日:201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及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电磁炉,包括面板、加热线圈和控制装置,电磁炉还包括距离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距离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设在面板上;加热线圈为多个,控制装置根据距离检测装置检测的距离信息和/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信息分别控制每个加热线圈。本发明通过设置距离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并使加热线圈为多个,从而可以根据距离检测装置检测的距离信息和/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信息分别控制每个加热线圈,例如增大或者减小某个或者某几个加热线圈的电流,从而使整个锅底的温度更均匀;也可以关闭某个或者某几个加热线圈,使电磁炉更节能。

    空调器的调控方法、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19524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286416.4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调控方法、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控制参数,其中,控制参数包括:峰谷时段、峰谷时段对应的电价、用户设定温度及用户设定风档;根据控制参数控制空调器执行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记录功能和调控功能:记录峰谷时段的运行功率、运行电流和耗电量,并根据对应的电价计算出电费;根据峰时段内检测到的当前室内温度与用户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调控峰时段内的用户设定温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提供完整的自动调控空调器的技术问题。

    语音控制接听来电通话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0045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393891.6

    申请日:2015-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语音控制接听来电通话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启动语音识别模块;接收第一语音信号,获取第一语音信号的第一关键词,将第一关键词与数据库中预存的多个第二关键词匹配,并确定数据库中预存的操作指令中与第一关键词相匹配的第二关键词对应的第一操作指令;根据第一操作指令对来电通话执行对应的操作;其中,数据库中预存有多个第二关键词和多条操作指令,且一个第二关键词对应一条操作指令,一条操作指令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关键词。该装置包括数据库、语音识别启动/关闭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操作指令执行模块。上述方法和装置使用户能够在不触碰移动终端屏幕或按键的情况下方便的处理来电通话。

    一种能够提高制热效果的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8663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10198523.8

    申请日:201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热效果的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由于室外换热器分成两个以上部分流路,每个部分流路均串接有电磁阀控制其启闭状态;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两个以上热气旁通流路,每个热气旁通流路的一端连接压缩机排气管,另一端连接室外换热器的一个部分流路,每个热气旁通流路均包括有电磁阀控制其启闭状态。结合风吹、热气旁通、转制冷三种化霜方式,化霜模式运行可使化霜和制热同时进行,使室内制热不间断,有持续热风吹出,室内温度波动小,舒适性高,同时可增加化霜循环时的制热量。将室外换热器分成几个流路,利用室外换热器分段化霜的方法,可在化霜同时减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保证制热的连续性,增加制热量。

    一种蓄热装置、空调系统以及蓄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506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43065.2

    申请日:2021-07-26

    Inventor: 邵英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蓄热装置、空调系统以及蓄热控制方法,蓄热装置,其包括:包括集热管、蓄热材料和换热管,所述蓄热材料设置于所述集热管的内部,所述集热管能够通过从电加热、太阳能和废热中选择至少一种吸收热量,所述换热管穿设进入所述集热管的内部以与所述蓄热材料进行换热。根据本公开能够存在多种蓄热热源来源,能够在其中一个热源不充足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其他的热源进行补充,有效解决了在单一热源时蓄热量有波动导致无法满足需热端热量需求的问题,本公开的蓄热装置可以实现蓄热量有保障,可充分满足需热端热量需求;多种热源自动切换,可降低系统能耗。

    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920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62605.7

    申请日:2020-08-25

    Inventor: 邵英 岳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该设备能够设置在穿戴设备上;包括:热电模块、第一散热模块和第二散热模块;还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上与第一散热模块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口,使得穿戴设备内侧的空气能通过第一进风口到达第一散热模块并被冷却降温;第二外壳上与热电模块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进风口,且热电模块和第一散热模块之间能够形成气流连通,使得穿戴设备外侧的空气能通过第三进风口到达热电模块、并进入第一散热模块中以与第一散热模块换热。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内循环空气流通或内循环制冷,同时实现外循环空气流通或外循环制冷,降低穿戴设备(优选口罩)内侧的空气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