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末端、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59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597195.3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末端、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换热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辐射末端需要经过多次换热过程,导致辐射末端总体换热热阻较大,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换热末端,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竖向安装于室内,所述换热模块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换热模块内部为容纳腔,所述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且从所述进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的换热介质流过所述换热模块的内壁面后,从所述出口流出。本发明的换热末端,可减少换热末端的总体换热热阻以及提高换热模块的利用率,从而可提高其换热效率,另外,本发明的换热模块可利用换热介质重力的作用驱使换热介质流过换热模块的内壁面,从而可降低能耗。

    模块化风机盘管、空调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51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6195.8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风机盘管、空调器,其中的模块化风机盘管,包括: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三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换热模块,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三换热模块依次可拆卸组装,或者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可拆卸组装,第二换热模块的配置数量能够根据换热负荷大小的需求被调整。根据本发明,通过对风机盘管进行模块化设计,当面对不同负荷需求时,只需将第一换热模块、相应数量的第二换热模块、第三换热模块组装在一起,或者将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快速地生产出对应型号的风机盘管,使得设计和生产均非常方便,进而减少设计开发、减少生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6403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03266.8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机组包括:新风通道、两级表冷器和回风结构,新风通道安装有送风机,两级表冷器分别是沿送风方向依次设于新风通道内的一级表冷器和二级表冷器,一级表冷器的进液口和二级表冷器的进液口均连接供液总管,一级表冷器的出液口能够切换连接二级表冷器的进液口或者回液总管,二级表冷器的出液口连接回液总管,回风结构包含用于将室内回风引入一级表冷器进风侧的一级回风结构。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改变表冷器的运行状态与回风结构的回风状态,将新风和回风同时利用起来,实现准确控制室内湿度、防止过度除湿的效果,显著提升室内舒适度。

    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设备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963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236174.8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设备。本公开供暖设备可设置第一供暖风口和第二供暖风口,第一供暖风口为被供暖房间的室内送风风口,第二供暖风口为被供暖房间的外墙送风风口。本公开中,可在使用供暖设备为被供暖房间供暖时,可监测被供暖房间的外墙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然后基于上述监测到的外墙温度和室内温度,来控制供暖设备的第一供暖风口和第二供暖风口的送风状态,从而调整供暖设备对被供暖房间的室内空气和外墙的供暖程度,以改善外墙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异,降低甚至消除外墙的冷辐射,提升被供暖房间内人员的舒适度,且可避免因冷辐射造成被供暖房间内人员感觉到冷后,采取提高室内设定温度措施而导致的能源浪费。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90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31369.3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结构;第二换热结构;进风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上设置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换热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在第一换热结构的出风侧设置第二换热结构,经过第一换热结构换热后的气体与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气体热交换而进行等湿升温,第一换热结构处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被引流结构输送至第二换热结构上,使低温的冷凝水也与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气体进行换热,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来提高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气体的降温除湿效果,实现冷凝水的再利用,降低系统能耗,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68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93527.X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风机盘管包括壳体;风叶组件;所述壳体设置于相邻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本发明提供的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通过将壳体设置相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使得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能够通过壳体进行连通而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气体成分的调节,气体在壳体内能够进行换热后根据需要送入第一空间和/或第二空间,使得风机盘管能够对两个空间均进行换热,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成本,还能够提高进入壳体内的气体量,进一步提高风机盘管的换热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3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88858.2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组件,用于交换热量;接水盘,接水盘具有接水槽和与接水槽连通的排水口;接水槽用于容纳从换热组件上流下的流体;第一支撑部,位于接水槽内,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接水部;第二支撑部,位于接水槽内,换热组件与第二支撑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具有与接水槽连通的接水通道,接水部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者封堵接水通道。本发明的换热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换热结构容易汇集冷凝水和灰尘的技术问题。

    风机盘管及其控制方法、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7606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8803.9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机盘管及其控制方法、空调机组。一种风机盘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口;至少一个回风管,所述回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风机盘管具有至少两个回风口,且一个所述回风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回风口;所有所述回风口分布于室内的不同位置处。本发明提供的风机盘管及其控制方法、空调机组,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出风口,使得风机盘管能够直接在壳体所在位置进行出风,同时利用回风管在室内的不同位置进行回风,使得回风口所在位置处能够产生负压,此负压能够实现对此位置进行制冷的目的,由于用户处于回风区域,回风面积大,使得回风风速较小,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对用户的直吹,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换热组件及空调机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374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783758.2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空调机组。换热组件包括风管,所述风管的至少一端构成进风口,且所述风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换热管。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组件及空调机组,将换热管布置在风管的内壁上,使得从进风口流入风管的气体中,大部分气体不会受到换热管的阻碍而顺利流动,而位于风管边沿的气体能够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并在换热后会被中部的气体裹挟而向中部流动,从而实现对整个风管内气体换热的目的,而且换热管还能够对风管的内部进行辐射换热,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对风管内气体的换热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及翅片对气流的阻力,有效的提高了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及出风风量。

    一种流路结构、空调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5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63773.6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路结构、空调器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室外机,具有供水管路;室内机,与供水管路连接;室内机包括换热管路,以使供水管路内的流体经过上述室内机后,进入换热管路;比例式三通阀,比例式三通阀的入口与换热管路连接;换热部件,换热部件与室内机相间隔地设置;分水管路,一端与比例式三通阀的一个出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换热部件;回水管路,一端与比例式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连接;控制模块,与比例式三通阀连接,以通过比例式三通阀控制进入分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内的流体的流量;温度传感器,位于室内机与换热部件之间,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