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4277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811459177.2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冷凝器通过第一管线连接,冷凝器与节流装置通过第二管线连接,节流装置与蒸发器通过第三管线连接,节流装置与压缩机的吸气端通过第四管线连接。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媒过冷器,第二管线流经冷媒过冷器的第一换热腔,蒸发器通过第五管线流经冷媒过冷器的第二换热腔。在本发明中,利用了蒸发器中未蒸发的带油低温液体冷媒来对第二管线中的冷媒形成过冷,不但没有消耗空调系统的整体能效,还有效处理了蒸发器中未蒸发的带油低温液体冷媒影响空调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

    一种油冷却系统及油冷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1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88553.3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冷却系统及油冷却控制方法。油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和蒸发器;油分离器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相并联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至压缩机的回油口;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第二管路穿过油冷却器,且第二管路中从油分离器的出油口至油冷却器的进油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阀门;蒸发器的第一冷媒出口连接至油冷却器的冷媒进口,蒸发器的第一冷媒进口连接至油冷却器的冷媒出口。本发明从蒸发器取液作为油冷却器的冷源,通过冷媒自循环实现油冷却,相关器件和管路可集成到整机上,无需额外配管,并且冷媒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后回到蒸发器继续参与冷媒循环,不损耗机组热量,避免因油冷却导致机组能效降低。

    定子冲片、定子结构及电动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98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63695.7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冲片、定子结构及电动机,其中,定子冲片内部具有多个定子槽,多个定子槽沿定子冲片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定子槽之间形成一个定子齿;定子齿用于缠绕定子绕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之间具有槽口,槽口与对应的定子槽连通;至少一个定子齿上具有定子凹槽,定子凹槽的开口朝向定子冲片的圆心;其中,槽口在定子冲片周向上的两端的距离为槽口宽度k1,定子凹槽在定子冲片周向上的两端的距离为凹槽宽度k2,0.8*k1≤k2≤1.6*k1。本发明解决了电动机启动较为困难且电动机噪声较大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的单相异步电动机,应用本发明结构的单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性能好且振动噪声小,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69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21258.3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该空调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油分和冷凝器,其中,油分包括冷媒入口、冷媒出口和冷冻油出口,冷媒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冷媒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储油器,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排气端,进液端与冷冻油出口连接,出液端与压缩机的进油端连接,排气端与油分的冷媒入口连接;提纯换热器,设置于储油器内部,提纯换热器的进气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提纯换热器的排气口与油分的冷媒入口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油器冷冻油提纯方式能耗高且可靠性差的问题,采用系统中本身存在的制冷剂对冷冻油进行加热,提高了能效,同时可靠性更高。

    一种冷凝结构及控制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33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71041.4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结构及控制方法,冷凝结构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一端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的低压管路;一端与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的高压管路,高压管路上设置有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储液进管和储液出管,储液进管和储液出管均与高压管路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分液进管和分液出管,分液进管和分液出管均与低压管路和气液分离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低压管路上,温度传感器位于气液分离器的上游;吸气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低压管路上,吸气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游。本发明的冷凝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机组结构复杂,且部分负荷运行时润滑油易积存在储液罐中,导致压缩机缺油的技术问题。

    一种压缩机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1905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80413.2

    申请日:2023-10-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缩机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压缩机供油系统包括具有多个储油空间的储油罐和多个电磁阀,多个储油空间与多个电磁阀一一对应,每个储油空间的出口通过对应的电磁阀与压缩机连接,方法包括:在压缩机开启时,控制多个电磁阀中的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得多个储油空间中与第一电磁阀对应的第一储油空间为压缩机供油;在压缩机开启后,获取压缩机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对多个电磁阀中除第一电磁阀之外的各个电磁阀进行控制。本申请实现了压缩机的供油量的动态调整,使得动态调整后的压缩机的供油量能够满足压缩机的冷冻油需求,以减少对空调机组的性能的影响。

    油分离器装置及空调机组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8865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710821132.4

    申请日:2017-0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及空调机组,其中,油分离器装置包括壳体(1)和滤油栅组件,滤油栅组件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内,用于通过转动与进入壳体(1)内的油气混合物碰撞实现一级分离,滤油栅组件包括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栅板(9),栅板(9)上设有一端延伸至靠近壳体(1)内壁的导油槽(92),导油槽(92)能够将分离出的油汇聚并引导至壳体(1)的内壁后流下。此种油分离器装置能够将一级分离后油的流动路径与气态冷媒在壳体内的主流通路径分离开来,而且由于油滴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吸附和聚集作用力,分离出的油不容易被气体带走,能够更顺畅地汇集到壳体底部,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转子结构和电机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6575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83984.5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和电机。该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包括多个轴向堆叠的导磁冲片,转子铁芯的一个极下设置有多个导体槽和多层永磁体槽;磁钢,设置在永磁体槽内;转子铁芯包括d轴和q轴,在一个极下,d轴位于该极的对称中心线上,q轴位于相邻两极的对称中心线上,导体槽包括d轴导体槽和q轴导体槽;同一极下,位于磁钢靠近转子外圆一侧的d轴导体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d轴导体槽在垂直于d轴方向的总长度L5大于磁钢在垂直于d轴方向的长度L1,1.2≤L5/L1≤2。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结构,既能够增加电机的牵入转矩、提升电机的起动能力,又能够加强导体槽对永磁体的保护作用,提升电机的抗退磁能力,增强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88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91093.3

    申请日:2022-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在石油、化工、矿井等的生产场所,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超标,容易引发爆炸事故的问题。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和防爆机构,防爆机构包括检测组件和储气组件,其中,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压缩机本体的电器盒内和室内的爆炸指标,在电器盒内和/或室内的爆炸指标超出预设范围外时,储气组件用于向电器盒内和/或室内输送惰性气体,并使电器盒内和/或室内的爆炸指标在预设范围内。本发明的压缩机,可通过向电器盒内和/或室内输送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降低电器盒内和/或室内的爆炸指标,使电器盒内和/或室内的爆炸指标在预设范围内,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避免爆炸事故。

    冷凝机组和控制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5175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26591.7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凝机组和控制方法,所述冷凝机组包括螺杆压缩机组、油分离器、油冷却器、冷凝器以及冷却罐,螺杆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油冷却器包括第三入口、第四入口、第三出口以及第四出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第三出口以及第一入口依次连通,冷却罐包括第一出液口和第一进液口,第四出口、冷凝器、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以及第四入口依次连通,第一进液口的高度高于第一出液口的高度,第四出口的高度高于第四入口的高度。根据本发明的冷凝机组,能够使得使得冷却罐的高度较小即可实现气液分离,简化了冷却罐的结构,节约安装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