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720239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344414.X

    申请日:2017-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获取冷水机组的当前运行工况和/或泵组的当前运行工况;根据冷水机组在当前运行工况下的冷站运行状态参数切换冷水机的台数,并在冷水机的台数切换后调整冷水机组的当前运行工况对应的默认切换负荷率;和/或,根据泵组在当前运行工况下的泵组运行状态参数切换水泵的数量,并在水泵的数量切换后调整泵组的当前运行工况对应的默认切换水流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水系统的控制装置。本发明的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冷水机组和/或泵组整体的能效,进而提高该中央空调水系统的能效。

    中央空调仿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424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7277.8

    申请日:2016-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仿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该仿真测试系统包括建筑动态仿真模块,用于模拟真实建筑参数,该建筑参数包括室内温度、冷/热负荷和室内含湿量;空调设备动态仿真模块,用于动态仿真空调设备实时工作状态及参数;管路动态仿真模块,用于动态仿真模拟管网参数,管网参数包括温度、流量和压力。本发明可以使得中央空调在出厂前可以利用计算机模型测试方便地测试其是否能正常运行以及控制策略的节能性。解决了传统中央空调测试方法只能在真实建筑实际运行中进行测试而带来的测试周期长、难以提供极端工况和现场改正不便等问题。

    一种中央空调冷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25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30818.3

    申请日:2016-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62 F24F11/30 F24F11/83 F24F11/84 F24F21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冷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中包括冷却塔模块、冷却泵模块、冷机模块以及冷冻泵模块;所述冷却塔模块、冷却泵模块、冷机模块以及冷冻泵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至少一个冷却泵、至少一个冷机以及至少一个冷冻泵;所述冷却塔模块、冷却泵模块、冷机模块以及冷冻泵模块分别由相应的冷却塔模块控制器、冷却泵模块控制器、冷机模块控制器以及冷冻泵模块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塔模块控制器还与冷却总管控制器相连,所述冷机模块控制器还与冷冻总管控制器相连。本发明提供的中央空调冷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系统形式和设备数量,简化系统的开发过程,并提高中央空调冷站的运行效率。

    热水型热泵系统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03283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47537.9

    申请日:2016-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H4/02 F24H9/2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水型热泵系统。该热水型热泵系统包括热源水管路(1)、用户水管路(2)、第一工质循环系统(3)、第二工质循环系统(4)以及换热器(5),第一工质循环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膨胀机(6)、第一冷凝器(7)和第一蒸发器机(9)、第二冷凝器(10)和第二蒸发器(11),热源水管路(1)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8)、换热器(5)和第二蒸发器(11)换热,用户水管路(2)经过第一冷凝器(7)、换热器(5)和第二冷凝器(10)换热。根据本发明的热水型热泵系统,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热源水的热量,提高能源利用率。(8),第二工质循环系统(4)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

    一种高温空调机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90210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83204.7

    申请日:2016-06-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 F25B41/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空调机组,特别是一种高温制冷/热泵机组,通过对节流阀设置方式的改变,使得低压管路中冷媒的压力小于中压管路内冷媒的压力,保证了低压管路内用于冷却部件的冷媒是低压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蒸发压力过高导致的变频器、电机、润滑油冷却不足或不可冷却的问题,且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作为优选,通过采用对冷凝器出口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进行二次节流的方式,获得低温低压冷媒,从而实现对变频器、电机、润滑油等进行冷却;同时,采用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驱动引射器,将冷却完变频器、电机、润滑油的低温低压冷媒吸入并使其回到中温中压的蒸发器。

    一种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836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09757.8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集成冷站结构的集装箱体积过于庞大,无法应用于地下机房工程或受建筑布局限制的机房工程的问题。该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包括主机模块、冷却水泵模块、冷冻水泵模块、水处理模块、分集水器模块和冷却塔,主机模块包括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冷却塔、水处理模块、冷却水泵模块和冷凝器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蒸发器、分集水器模块、水处理模块、冷冻水泵模块和蒸发器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冻水循环回路。该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采用工厂预制、模块运输、现场拼装的形式进行施工,可应用于地下机房工程或其它受建筑布局等限制的机房工程。

    热水型热泵系统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03283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611047537.9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水型热泵系统。该热水型热泵系统包括热源水管路(1)、用户水管路(2)、第一工质循环系统(3)、第二工质循环系统(4)以及换热器(5),第一工质循环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膨胀机(6)、第一冷凝器(7)和第一蒸发器(8),第二工质循环系统(4)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9)、第二冷凝器(10)和第二蒸发器(11),热源水管路(1)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8)、换热器(5)和第二蒸发器(11)换热,用户水管路(2)经过第一冷凝器(7)、换热器(5)和第二冷凝器(10)换热。根据本发明的热水型热泵系统,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热源水的热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2472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68764.2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冷站结构包括框架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的顶面上,且经过所述冷站结构内的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面上。本发明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通过设计框架结构,有效利用了内部空间,实现冷站机组与箱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整体结构合理性和安装便利性上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在框架上部设置U型支架,实现管路零部件的吊装便利性,通过设置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能够增加线槽的吊装便利性同时简洁布线,通过在框架侧面上增加可拆卸加强梁,保证冷站机组运输过程中的冷站结构的承重与可靠性,在施工现场拆除加强梁,方便后续系统部件安装及人员进出。

    控制柜、散热方法及空调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85555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0587779.4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柜、散热方法及空调,该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所述控制柜本体包括容纳腔;及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件及用于输送第一制冷剂的输送管道,所述散热件及所述输送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件包括供第二制冷剂流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外,使所述输送管道内的第一制冷剂和所述流动通道内的第二制冷剂能够换热。上述控制柜及空调具备散热可靠性高的优点,该散热方法可以保证控制柜的具备良好的散热可靠性。

    空调系统、集成式冷站及集成式冷站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582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506967.X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集成式冷站及集成式冷站的控制方法,集成式冷站包括:制冷主机,用于形成冷量;蓄冷装置,蓄冷装置包括制冷回路和载冷剂回路,载冷剂回路与制冷主机连通,制冷回路与空调系统末端连通;其中,载冷剂回路中的载冷剂在制冷主机中承载冷量后流向蓄冷装置,制冷回路中的冷冻水吸收载冷剂承载的冷量,并输送至空调系统末端制冷。如此,可在蓄冷装置中存储由载冷剂带入的冷量,并可利用蓄冷装置中存储的冷量对空调系统末端制冷。例如,在低电价时(用电低峰期)制冷并蓄冷,在高电价时(用电高峰期)不需要制冷、直接用存储的冷量供冷,以平均电网的电力负荷,节省电费,降低用电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