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52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36086.7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韧轻质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Mn28~32%,Al10.00~10.60%,C1.03~1.08%,Si0.20~0.60%,Cr2.00~3.90%,Ni0.05~2.00%,La0.01~0.05%,Mg0.01~0.10%,P≤0.012%,S≤0.003%,N≤0.10%,余量的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0.6((4[Al]+[Cr])‑25[C])/[C] 690。所述高强韧轻质钢同时满足低磁、低密度、高强度和抗低温冲击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51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436540.9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1D1/18 , C21D8/02 , C21D9/00 , C22C30/02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20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密度高塑韧性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技术领域。本发明复合添加Nb、Ti元素,通过生成(Nb,Ti)(C,N)抑制晶界碳化物的析出,合理调配Al、C、Si和Mn轻量化元素以及Cr、Cu和N强化元素,有效降低了钢的密度,同时保证试验钢具有较高强度,并兼顾塑韧性,使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低密度高塑韧性钢基体组织为奥氏体,Mn、C元素极大地提高奥氏体组织稳定性并保证其低磁性。同时,由于Nb、Ti元素加入改善了晶界碳化物的析出情况,促进低密度高强奥氏体钢强度和塑韧性的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89208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0463971.4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冲击韧性高的高强奥氏体轻质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奥氏体轻质钢或奥氏体低密度钢技术领域,所述高强奥氏体轻质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Mn 23~26%,Al 6.90~8.20%,C 0.83~0.92%,Si 0.10~0.35%,Cr 0.05~0.14%,Cu 0.10~0.30%,Nb 0.01~0.04%,N≤0.10%,P≤0.008%,S≤0.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高强奥氏体轻质钢的制造方法中包含以下步骤:冶炼铸锭、控温轧制、淬火固溶。本发明的高强奥氏体轻质钢具有低密度、低相对磁导率、高强度、良好塑韧性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5738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810286016.1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G01S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误差下的非相干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其内容是:在一个波达方向和功率已知的大功率参考信源下,应用非均匀嵌套传感器阵列接收目标信号,确定相位误差下的波达方向估计信号形式;计算阵列观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依次通过特征值分解、取模、向量化和平方处理后获得渐近无噪无相位误差干扰的向量模型;借助大功率参考信源特性对渐近向量模型进行线性模型近似等效和处理,并在余弦过完备基字典下基于l2‑l1范数最小化稀疏重构方法获得波达方向估计。本发明对相位误差不敏感,估计精度高,计算复杂度低,且无需二维谱峰搜索和多个参考信源即可完成对多个目标源波达方向的有效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212467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083177.7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幅相误差下基于部分校准嵌套阵列的欠定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阵列输出数据构建四阶累积量向量;步骤二:在参考信源适时工作下联合应用阈值判决和连乘子函数完成阵列幅相误差估计;步骤三:利用幅相误差估计结果修正四阶累积量向量并基于子阵划分策略获得Toeplitz满秩矩阵;步骤四:通过ESPRIT算法完成波达方向估计。本发明利用2L个阵元有效估计2L2个信源,且对阵列幅相误差、高斯白噪声/色噪声以及未知非均匀噪声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有效避免了大运算量的角度栅格搜索。
-
公开(公告)号:CN204314824U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20719700.1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红外的新型无线虚拟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的用于人机交互的虚拟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和3D显示服务器。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超声定位信号及红外控制信号;信号接收器被安装在3D显示服务器专用框架上,用于接收定位信号及控制信号;3D显示服务器用于显示虚拟物体及提供人机交互界面;通过TDOA方式获取信号发射器的位置信息,通过红外脉冲编码方式获取控制信息,进一步通过定义相关的移动、旋转、缩放等操作完成对虚拟物体的控制。优点在于:能实时地完成对虚拟物体的操控,成本低、功耗低、无线、可工作在多种模式及可实现六自由度操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