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9322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10863590.4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苗干选择与制备(选苗→切苗→苗干浸泡)→插干造林(密度配置→机械化钻孔→深栽)。本发明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缓苗期,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能有效改善湖洲滩地生态环境,对抑螺防病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种石漠化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97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56045.1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一种石漠化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方法,包括:选择针阔叶混交林设计;选择优良的品种,对树苗进行精心的管理和培育;采用块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40cm的鱼鳞坑;依据实地情况,采取“见缝插针”式在土层深厚区域适当密植并充分利用石沟、石缝、食槽和石坑中残存的土壤进行密植;栽植;抚育管理。本发明的石漠化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方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无须地形清理、接种微藻、客土、施放专用改良剂等操作,采用见缝插针栽植的方式,利用石漠化适生树种进行生态混交立体造林,苗木定植后,采用原地割山草覆盖于定植穴上,防风保墒,通过营造石漠化生态修复林来进行石漠化土壤改良,从而达到植被恢复及生态修复的目的。

    一种青钱柳茶园化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69282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1433374.2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钱柳茶园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优良苗木培育;(2)茶园选择、整地施肥与茶园配套设施建设;(3)栽植;(4)树体培育、定期修剪与后期管理。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实现了青钱柳茶园化栽培管理,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规模化生产青钱柳茶原料提供技术支持,实现青钱柳茶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对满足青钱柳茶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经此方法栽培的青钱柳为有机绿色产品,具有产叶量大、便于采摘、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一种种子处理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2639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80806.2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色土地区的种子处理方法。当前紫色土播种造林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对种子的抗旱性和抗逆性处理比较欠缺,且很少能够将绿色环保这一环节考虑到种子处理过程中来,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即能提高林木种子发芽率及抗旱性又能促进紫色土植被快速恢复的环保又抗逆的种子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提取植物特殊成分替代农药型驱避剂,倡导绿色生态的播种造林理念;通过农林剩余物的利用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引入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且进一步综合种子处理基质保水、保肥等特点以及采用了种子处理的特殊结构,进一步强化了种子的抗逆性能,提高了紫色土地区播种造林成活率。

    一种翅荚木成年树幼化复壮及无性繁殖育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4184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09998.6

    申请日:2018-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10 A01G17/005 A01G24/15 A01G2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翅荚木成年树幼化复壮及无性繁殖育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干形通直、无病虫害且生长健壮的翅荚木成年优树挖取树根,树根剪成长为10~12cm的插穗,置于吲哚丁酸钾溶液中浸泡,然后埋入苗圃地,等待根蘖苗萌生枝条长到半木质化程度时剪取插穗,置于吲哚丁酸钾溶液中浸泡,然后进行扦插,选择生根数多的扦插苗进行炼苗、移栽、上山造林。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解决翅荚木优良无性系选育过程中使用树干有偏冠老化、生根率低等问题,具有幼化、复壮的作用,且扦插生根率大大提高;一年可多次繁殖,繁殖系数高,繁殖规模大,比目前种子繁殖要方便、快捷的多,可迅速繁殖大量翅荚木苗木。

    一种尾沙坝植物修复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0684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510922413.X

    申请日:2015-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砂坝植物修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尾砂质量分析与评价;(2)多功能容器育苗;(3)栽植;(4)栽后管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在矿区尾砂坝使用本植物修复栽培方法,能有效降低整地成本,提高植物栽培成活率,本方法能更高效的达到矿区尾矿库生态修复的效果,且使用本方法,比目前常规栽培成活率高80个百分点,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造林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71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14333.7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造林方法,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生态造林方法包括在矿区废弃地按照4株柏树+1株梓树的配置比例进行造林。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的造林模式配置及改造,矿区废弃地土壤肥力提高10%、土壤酶活提高15%、水土保持能力提高12%、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总量降低10%,造林修复效果十分显著。

    一种种子处理方法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2639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0680806.2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色土地区的种子处理方法。当前紫色土播种造林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对种子的抗旱性和抗逆性处理比较欠缺,且很少能够将绿色环保这一环节考虑到种子处理过程中来,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即能提高林木种子发芽率及抗旱性又能促进紫色土植被快速恢复的环保又抗逆的种子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提取植物特殊成分替代农药型驱避剂,倡导绿色生态的播种造林理念;通过农林剩余物的利用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引入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且进一步综合种子处理基质保水、保肥等特点以及采用了种子处理的特殊结构,进一步强化了种子的抗逆性能,提高了紫色土地区播种造林成活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