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03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6949.8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包括漏斗机构、滑轨机构、检测机构、上料机构和控制机构,漏斗机构对应设置在振冲桩的桩孔的外侧,用于向桩孔内送入填料,滑轨机构与漏斗机构配合,用于调节漏斗机构的填料参数,检测机构用于采集漏斗机构内的填料的当前数据,上料机构用于对漏斗机构补充填料,控制机构分别与漏斗机构、滑轨机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通信连接。通过上述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从而实现了振冲施工的自动上料,实现了无人参与或少人值守,另外,检测机构可实时精准掌握填料的质量等施工参数,以及实现对填料品质的动态分析操作,进而提升了施工的质量。

    一种基于智能学习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614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264591.6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学习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大体积混凝土的原始数据;步骤S2: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形成数据仓库;步骤S3:依据任务从数据仓库中读取相关数据;步骤S4:利用多种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使系统能够基于输入数据不断进行智能学习;步骤S5:数据挖掘结果的分析利用,包括目标温控曲线的智能寻优、实际温控曲线的智能预测、通水换热措施的智能控制和保温散热措施的智能反馈;步骤S6: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状态朝着最优方向发展,开始新的监控循环。通过采用该方法,可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闭环智能控制,同时实现目标温控曲线生成、实际温控曲线预测及″内通水外保温″联控,可显著提高温控质量和效率,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

    一种精确测量气体在多孔材料孔道内吸附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99176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10052571.2

    申请日:2019-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多孔材料孔道内吸附的精细分析方法。当吸附剂对气体吸附质吸附饱和后,采用原位迅速液氮冷冻法,将吸附相转为固相,然后进行吸附材料孔隙度分析,通过与纯吸附材料孔径分布对比,可精确分析气体吸附质在材料孔道内吸附的分布情况。本发明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甲苯浓度为100~10000ppm的动态穿透测试,并分析饱和后的孔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高,甲苯完全填充的孔由1.0nm增至1.3nm,除此之外,未完全填充的孔仍然贡献了45%以上的吸附容量。该分析方法在环境保护、化学化工等领域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24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258173.6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智能通水温控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选定第一混凝土块和第二混凝土块;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向所述第一混凝土块提供第一温度热交换媒介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得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直接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流入所述第二混凝土块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有益效果:快速向大坝提供多种水温,实现制冷回水再利用,减少管道布置,节省栈桥布置,提高大坝建设的安全性。

    一种智能备仓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126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11606.1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备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信息采集;采集的信息包括:本仓设计信息、相邻仓的浇筑温度温控信息、气温信息和标准化施工工艺信息;第二、智能备仓设计;收到备仓需求后分步进行如下备仓步骤:准备仓面环境、调整温控标准和准备保温设备材料;第三、成果输出:输出的成果包括优化的仓面浇筑工艺设计图表和成本预估,其中优化的仓面浇筑工艺设计图表添加了经第二步骤优化的个性化温控标准、冷却水管的材料、长度、布置方式,温度计的数目、布置方式和保温设备材料的数目;成本预估包括将仓面浇筑工艺设计图表的材料、工艺、人力与成本关联,在得到备仓材料、工序、设备数量的同时计算出本仓成本的预估值。

    一种全域大坝定温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5946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229591.2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域大坝定温方法,包括点测温、线测温、面测温布置。首次将点、线、面测温方式相结合,不仅能实时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混凝土坝内部和表面温度,还可以基于实测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插值,实时重构混凝土大坝二维、三维真实温度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发明改进了过去依靠经验在混凝土坝块内布置点式温度计和分布式光纤,提供了大坝温度监测仪器科学的埋设依据和确定温度的方法。三种测温方式各有优点,如温度计可以灵活布置在大坝混凝土内部,测温光纤抗电磁干扰、使用寿命长、灵敏度和精度高,红外热像仪非接触远距离温度测量等,合理对三者进行安装布置,便可以高效、经济、准确获得大坝全域的点、线、面温度。

    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24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58173.6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智能通水温控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选定第一混凝土块和第二混凝土块;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向所述第一混凝土块提供第一温度热交换媒介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得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直接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流入所述第二混凝土块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有益效果:快速向大坝提供多种水温,实现制冷回水再利用,减少管道布置,节省栈桥布置,提高大坝建设的安全性。

    可直接测量混凝土变形的混凝土温度应力试验机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3358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539510.5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直接测量混凝土变形的混凝土温度应力试验机和试验方法,试验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多个可活动的模板,多个模板配合限定出适于放置混凝土块的模腔;上变形测量系统,上变形测量系统包括:两个上预埋杆,两个上预埋杆位于模腔上方,两个上预埋杆的下端分别设有适于伸入混凝土块内的预埋件;上传感器,上传感器设在其中一个上预埋杆的上部;上引伸杆,引伸杆的一端与上传感器相连,上引伸杆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上预埋杆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凝土温度应力试验机,可直接测量混凝土的变形,测量精确性高。

    一种水利建设人员安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43612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410524412.5

    申请日:201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建设人员安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服务器、视频监控设备、警报设备、应急电子围栏设备、多媒体调度控制台、综合网络中心控制器、通讯基站、定位基站、手机终端、电子标签,a.通过综合网络中心控制器对服务器、视频监控设备、警报设备、应急电子围栏设备、通讯基站、定位基站、手机终端进行集中控制、监管和记录;b.通过定位基站在仓面采用GPS辅助定位技术;c.在权限限制区域设置应急电子围栏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强有力的通讯保障、安全管理自动化企业科技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基础建设和可扩展性。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空作业防作弊个人安全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61714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466821.4

    申请日:2014-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21/02 A62B35/0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空作业防作弊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佩戴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分析系统和报警装置。其中,佩戴装置包含本体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感应标识点,用于获取佩戴装置的图像。图像分析系统包括: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和分析单元,用于处理所获取的佩戴装置的图像并识别出多个感应标识点的第一拓扑结构,将第一拓扑结构与正确使用佩戴装置时多个感应标识点的第二拓扑结构进行比较,以判断佩戴装置是否正确使用。在佩戴装置未正确佩戴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本发明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空作业防作弊个人安全防护装置运用了智能化可穿戴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使用佩戴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