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文件系统有效存储容量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89016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09185.1

    申请日:2010-02-08

    Inventor: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文件系统有效存储容量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监控文件系统数据的存取特征;将文件系统数据的存取特征与一预设的存取特征与数据压缩策略的对应关系进行匹配,根据匹配出的数据压缩策略对文件系统数据进行压缩处理。该方法能够在不损失文件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文件系统存储容量。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与系统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87547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24318.1

    申请日:2015-09-25

    Inventor: 于涛 张立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1097 H04L67/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与系统,将各物理存储节点使用预设的哈希函数进行计算一个哈希值,根据各所述哈希值分别确定各所述物理存储节点在哈希环上的位置,为每个所述物理存储节点分别增加预设数量的虚拟存储节点,根据每个所述物理存储节点对应的虚拟存储节点数量计算对应数量个哈希值,每个所述物理存储节点对应的各哈希值分别确定各虚拟存储节点的在哈希环上的位置,并将每个所述物理存储节点对应的虚拟存储节点存放至哈希环上的对应位置,将各虚拟存储节点映射到对应的物理存储节点,增加虚拟存储节点以及到物理存储节点的映射,能够更加均衡地负载存储对象到各个存储节点,降低故障恢复过程中,存储对象重新定位的运算量。

    一种堆叠式重复数据删除文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17177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541623.5

    申请日:2013-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15 G06F17/30156

    Abstract: 提出一种堆叠式重复数据删除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服务模块,对于正常的数据,采用直接接口转换的方式将底层文件系统的数据导入本文件系统中;对于进行了重复数据删除的数据,读取相应的数据属性标识,进行IO流程的重定向,实现重删后数据的透明无缝访问;重删服务模块,读取文件系统服务模块导出的文件系统日志数据,解析日志内容后进行数据签名的计算、重复数据的检测和删除,完成重删后对数据进行标识。所述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存储系统的存储能力,无需升级硬件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通过堆叠式的软件设计,在已有的文件系统上提供重复数据删除功能,优化数据存储结构,降低存储系统的空间占用。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文件系统及文件存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26592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29501.5

    申请日:2013-04-15

    Inventor: 王东风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文件系统及文件存储方法,涉及基于数据库的文件系统技术。本发明公开的文件系统,包括多个嵌入式数据库和应用进程处理模块,嵌入式数据库分为查询数据库、元数据信息数据库和块信息数据库,其中:进程处理模块,接收到用户发起的文件操作指令时,从查询数据库中查找用户所操作的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根据查找到的元数据信息从元数据信息数据库中确定存储元数据的块信息,根据所查找到的块信息从所述块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出元数据内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文件存储方法。本申请技术方案满足了客户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的要求,为开发系统新的特性提供灵活操作接口。

    一种缓存系统和在缓存系统中缓存数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17248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56221.7

    申请日:2011-03-09

    Inventor: 胡振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存系统和在缓存系统中缓存数据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缓存模块,包含第一缓存介质和第二缓存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缓存介质的读写速度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缓存介质的第二读写速度级别;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缓存介质中第一数据的第一访问热度以及所述第二缓存介质中第二数据的第二访问热度;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访问热度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一数据的访问热度下限值时,将所述第一数据迁移到所述第二缓存介质;用于在所述第二访问热度高于预先设置的第二数据的访问热度上限值时,将所述第二数据迁移到所述第一缓存介质。

    一种大规模集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8002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5065.4

    申请日:2010-02-02

    Inventor: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集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提高了集群系统的高可用冗余度。其中该系统主要包括:共享存储模块,用于提供存储功能并提供数据高可用服务功能;子集群,用于与共享存储模块之间进行数据映射,提供数据高可用服务功能,与外部进行并行输入输出;调度节点,用于监控子集群的工作状态,维护子集群与共享存储模块的映射关系,以及调度输入输出负载。本发明的提高了大规模集群系统的高可用冗余度和稳定性。

    一种云存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8870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054494.8

    申请日:2011-03-07

    Inventor: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存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涉及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云存储系统,包括:访问特征数据库,记录各类型的访问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关联访问特征以及数据预取策略;特征分析与调度模块,接收客户端发起的访问请求,确定该访问请求的类型,从访问特征数据库中查询该类型的访问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关联访问特征以及数据预取策略,根据所查询到的数据关联访问特征,确定执行数据预取策略的数据节点,并向所确定的数据节点上的数据预取模块发起数据预取指令;数据预取模块,接收数据预取指令,根据数据预取指令进行预取操作。本发明的实施例有效提高存储系统性能,降低持续数据访问存在的延迟。

    应用于IPSAN集群存储系统的交换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86873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26034.0

    申请日:2012-09-05

    Inventor: 张在贵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IP SAN集群存储系统的交换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其中,该交换设备包括:基于IP网络的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目标方模块,与iSCSI发起者相连,用于接收iSCSI发起者传输的TCP/IP消息,解析该TCP/IP消息获得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指令,向数据处理模块发送该SCSI指令;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iSCSI目标方模块和IP SAN集群存储系统的存储节点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所述SCSI指令,根据所述SCSI指令在存储节点上执行数据的并发访问。本发明可以使IP SAN存储系统实现横向扩展,从而实现存储系统容量和性能的线性扩展。

    一种大规模集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8002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010105065.4

    申请日:2010-02-02

    Inventor: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集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提高了集群系统的高可用冗余度。其中该系统主要包括:共享存储模块,用于提供存储功能并提供数据高可用服务功能;子集群,用于与共享存储模块之间进行数据映射,提供数据高可用服务功能,与外部进行并行输入输出;调度节点,用于监控子集群的工作状态,维护子集群与共享存储模块的映射关系,以及调度输入输出负载。本发明的提高了大规模集群系统的高可用冗余度和稳定性。

    一种集群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存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0460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57576.8

    申请日:2011-03-10

    Inventor: 刘家驹 张立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群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存储方法,涉及集群存储系统。本发明公开的系统,包括共享存储设备,位于元节点的数据分级服务器和DRBD,其中:所述数据分级服务器,确定所述共享存储设备中各文件的优先值,并将优先值大于设定值的文件的数据上传到所述DRBD;所述DRBD,接收所述数据分级服务器上传的文件的数据并存储。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混合存储架构兼顾集中式存储低沉本大容量的优势和分布式存储高可靠性的优点,同时构建数据提取模型分类安放数据,便于数据管理,提高整个集群的容灾性,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