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8900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64375.2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IPC: C08F214/26 , C08F214/28 , C08F214/18 , C08F2/02 , C08F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十六氟‑1‑辛烯改性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此方法是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十六氟‑1‑辛烯为共聚单体,在一定温度下向反应器中预加共聚单体,升温至20~60℃,压力为1.1~1.5MPa,加入全氟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反应过程中补加一定量的共聚单体,最终得到改性后的聚全氟乙丙烯。本发明采用的改性单体为全氟单体,制得的改性后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耐热性能优良,其粒料无染色现象,可作为高速挤出级产品,能在300~500m/min的高速下平稳地涂覆于线缆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12955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264382.2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IPC: C08F214/26 , C08F214/28 , C08F214/18 , C08F2/28 , C08L2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4/26 , C08F2/28 , C08L27/18 , C08L2201/08 , C08L2203/202 , C08F214/28 , C08F214/1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十六氟‑1‑辛烯改性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及其乳液聚合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具有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加入占总体积50~70%的去离子水;通过置换至氧含量合格后,再加入乳化剂或其它助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十六氟‑1‑辛烯等预加共聚单体;开启搅拌并升温至60~120℃,反应压力控制在2~5MPa,加入引发剂,补加一定量的共聚单体,得聚合物乳液;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后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本发明采用的十六氟‑1‑辛烯改性单体为全氟单体,制得的改性后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耐热性能优良,其粒料无染色现象,可作为高速挤出级产品,能在300~500m/min的高速下平稳地涂覆于线缆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062069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424499.3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耐磨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酚酞型聚酰亚胺78~89%;聚四氟乙烯10~20%;抗氧剂0.01~1%;其它助剂0.01~1%;所述酚酞型聚酰亚胺的结构式如下式(Ⅰ)所示,式中,n为正整数,Ar为碳数为6~30的芳香基团。本发明提供的耐磨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以具有特殊结构的酚酞型聚酰亚胺为原料,利用聚四氟乙烯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耐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01906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310537841.1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IPC: C08J5/22 , C08L27/18 , C08K3/36 , H01M8/1069 , H01M8/105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O2掺杂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水、酸按摩尔比1:0.2~15:0.001~0.1在0~50℃下反应30~60分钟,得到SiO2溶胶;(2)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放入上述SiO2溶胶中浸泡2~14min,使SiO2溶胶吸附到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中;(3)将吸附SiO2溶胶后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表面的溶胶除去,在40‑~100℃条件下进行热处理0.5~8h,制得SiO2掺杂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安全环保、产品性能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697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342656.6
申请日:2015-06-18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IPC: C08F214/26 , C08F210/02 , C08F214/18 , C08F2/06 , C08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粉体,按重量份数,其原料组成为:乙烯12.6~15.4份、四氟乙烯45~55份、三氟甲基乙烯0.5~1.5份、可溶性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0.05~0.5份、全氟烷基化合物0.3~1.8份、引发剂0.6~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粉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耐热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优良,加工性能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8856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37027.8
申请日:2016-12-28
IPC: C07C21/18 , C07C17/25 , B01J23/02 , B01J27/138 , B01J3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17/25 , B01J23/02 , B01J27/138 , B01J35/10 , C07C2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1‑二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它是由1,1‑二氟‑1‑氯乙烷(HCFC‑142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气相脱氯化氢生成1,1‑二氟乙烯,所述的催化剂是由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组成,主催化剂为Ba基催化剂,助催化剂为过渡金属及镧系金属氟化物。本发明提供的1,1‑二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具有收率高、不易堵塞管道、制备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选择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2437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47400.1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 浙江巨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C381/00 , B01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381/00 , B01F17/0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反应步骤:(1)以五氟碘硫烷为调聚剂,在催化剂Hg的催化作用下,对四氟乙烯进行调聚,在辐射条件下得到五氟硫烷基全氟烷基碘。(2)将五氟硫烷基全氟烷基碘和亚硫酸盐在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相应的磺酸盐,再经重结晶提纯后即可得到可用于含氟单体乳液聚合的含氟乳化剂。该制备方法简单、劳动强度低、产品品质提高明显,制备出的含氟乳化剂主链碳个数小于8,仍具有较高的活性。本发明所制备的含氟乳化剂中的‑SF5具有较‑CF3更大的氟体积及化学稳定性,所制备的相应含氟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也更强。由于主链个数为4或6,大大降低了其生物累积性,在效率或有效性方面优于传统烃类含氟乳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50351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53553.2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17/10 , C07C17/383 , C07C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链全氟碘代烷的连续制备方法,将一氢全氟代烷、气化的单质碘、氟氮混合气按体积比为1:0.5~2:0.01~0.1进行连续反应,所述的氟氮混合气中氟气体积浓度为0.05~1%,反应温度为250~350℃,物料停留时间为5~30s,反应所得混合气经碱洗,干燥、精馏得到短链全氟碘代烷产品。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投资少,产品选择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54041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162297.7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氟醚的制备方法,将溶剂、催化剂、烯烃与醇混合后进行反应,所述溶剂与醇的摩尔比为1~6:1,催化剂与醇的摩尔比为0.01~0.15:1,烯烃与醇的质量比为0.5~5:1,反应温度为20~60℃,反应压力为0.05~0.6MPa,反应时间为0.5~3h,反应结束后精馏即得到氢氟醚产品。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品易于分离、三废排放少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77744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244652.X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降解六氯苯的方法,该方法为:一、将催化剂装填于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二、将六氯苯蒸汽和预热的氢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气,待还原处理结束后向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混合气,在催化剂上进行催化加氢脱氯反应,得到苯蒸汽、氯化氢气体和未反应的氢气的混合气体;三、将苯蒸汽、氯化氢气体和未反应的氢气的混合气体送入冷凝器中冷凝,使苯转化为液态,然后将混合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和未反应的氢气送入吸收塔中用氨水吸收氯化氢,将未反应的氢气经压缩机压缩后返回循环使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催化加氢降解六氯苯时不需要添加溶剂,并且副产苯和氯化铵,能够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高效降解六氯苯的绿色工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