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4701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478727.9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双致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材料和应用,所述的变色纤维由二炔化合物和作为纺丝基材的高分子聚合物/热固型聚氨酯混合聚合物,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复合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工艺可控,且所制得的光/热双致变色纤维,性能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响应灵敏度,具有两种不同的变色效果,可用于纺织服装、化学防伪、传感器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313873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554356.X
申请日:2014-10-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M11/74 , D06M15/61 , C08G73/02 , D06M101/10 , D06M101/06 , D06M101/32 , D06M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自组装柔性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先使织物表面覆盖一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或其衍生物,再使上述织物吸附苯胺后进行原位聚合,在石墨烯整理织物上覆盖一层导电高分子聚合物,重复上述步骤,获得效果优良的导电织物。该方法弥补了单一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整理织物需织物吸附足够多的石墨烯方能获得好的导电效果,单一聚苯胺整理织物的稳定性不佳的缺点,制得的导电织物导电性、耐热稳定性提高,该织物可应用于医疗保健、智能传感器、移动发电、军事等领域。该方法适用于常用织物如棉、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以及上述织物的混纺或交织物的导电整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57591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1635267.2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形热致变色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石蜡混合,加入乳化剂和引发剂,冷却,离心,得到纯净的相变微球;(2)将隐色体染料、电子受体化合物和溶剂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再将该混合物加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加入去离子水、正硅酸四乙酯、硅烷偶联剂和乳化剂,在超声下加入氨水反应,离心、低温烘干得到热致变色硅胶囊颗粒;(3)将相变微球及热致变色硅胶囊混合形成混合物,加入乳化剂及催化剂反应,离心、干燥即可获得所述的草莓形热致变色储能材料。本发明的草莓形热致变色储能材料具有高热焓,温敏响应速度快,变色可逆,可循环反复变色,性质稳定等优点,可以作为新型智能材料,在建筑、节能、环保、服装、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58759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478607.9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可见光热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材料是由罗丹明B和烷基胺化合物在耦合试剂和活化剂作用下形成改性罗丹明B化合物,然后再与电子受体化合物和增效剂结合所得的荧光/可见光热致变色材料本发明所得荧光/可见光热致变色材料具有热致荧光变色及热致变色双重功能,且还具有温敏响应速度快,变色可逆,可循环反复变色,性质稳定等优点,可以作为新型智能材料,在防伪、加密、服装、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57591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635267.2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形热致变色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石蜡混合,加入乳化剂和引发剂,冷却,离心,得到纯净的相变微球;(2)将隐色体染料、电子受体化合物和溶剂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再将该混合物加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加入去离子水、正硅酸四乙酯、硅烷偶联剂和乳化剂,在超声下加入氨水反应,离心、低温烘干得到热致变色硅胶囊颗粒;(3)将相变微球及热致变色硅胶囊混合形成混合物,加入乳化剂及催化剂反应,离心、干燥即可获得所述的草莓形热致变色储能材料。本发明的草莓形热致变色储能材料具有高热焓,温敏响应速度快,变色可逆,可循环反复变色,性质稳定等优点,可以作为新型智能材料,在建筑、节能、环保、服装、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6207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10195430.3
申请日:2014-04-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领域。通过原位聚合法以光致变色化合物为芯材,以聚氨酯为内层壁材,以壳聚糖为外层壁材制备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该方法操作简单,包覆率高,健康环保,无甲醛,可显著提高变色材料的耐疲劳性,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可逆变色次数,可用于功能纺织品、服装及防伪技术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31387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54356.X
申请日:2014-10-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M11/74 , D06M15/61 , C08G73/02 , D06M101/10 , D06M101/06 , D06M101/32 , D06M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自组装柔性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先使织物表面覆盖一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或其衍生物,再使上述织物吸附苯胺后进行原位聚合,在石墨烯整理织物上覆盖一层导电高分子聚合物,重复上述步骤,获得效果优良的导电织物。该方法弥补了单一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整理织物需织物吸附足够多的石墨烯方能获得好的导电效果,单一聚苯胺整理织物的稳定性不佳的缺点,制得的导电织物导电性、耐热稳定性提高,该织物可应用于医疗保健、智能传感器、移动发电、军事等领域。该方法适用于常用织物如棉、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以及上述织物的混纺或交织物的导电整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835156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10616127.1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长链烷基四甲基胍碳酸氢盐作为CO2开关发泡剂进行涂料泡沫染色的方法,属于纺织化工技术领域。长链烷基四甲基胍可以通过向其溶液中通入CO2转化成具有发泡性能的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四甲基胍碳酸氢盐。将长链烷基四甲基胍碳酸氢盐作为发泡剂加入到含有涂料分散液的泡沫发生器中,可以产生均匀稳定可控的泡沫形成涂料泡沫染色工作液,然后通过泡沫传送装置可以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将织物表面残余的泡沫转移到容器中,通过温度升至80-100℃的加热方法,泡沫可以迅速完全实现破灭。破灭的泡沫即还原为原始的涂料分散液,在下次使用时,只要通入CO2,便可立即恢复其稳定的泡沫性能。该方法可以解决泡沫染色中大量残余泡沫难清除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泡沫染色残余涂料分散液的循环使用,实现零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9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15924.7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光激发变色/加热复色的聚氨酯及其合成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包括将荧光黄、烷基二胺化合物及溶剂混合均匀后,于机械搅拌下加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烘干并通过层析色谱法提纯,获得荧光黄衍生物;将二异氰酸酯、聚二元醇溶解于溶剂中于机械搅拌下加热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加入扩链剂并缓慢滴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反应,然后在上述反应物中加入荧光黄衍生物,继续加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用溶剂浸泡冲洗以移除未参与反应的单体,随后将上述反应物干燥,得到即得最终产品。目标产物紫外光激发变色/加热复色的聚氨酯在军事、防伪、加密、服装、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98775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58465.6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5/26 , C08K5/09 , C08K5/136 , C09D7/63 , D06P1/0096 , D06P1/65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色系可逆热致变色涂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硬脂酸和溶剂混合,再将隐色体染料加入到混合物中,将溶胶按以1:2的重量比加入到混合物中,再将水性涂料色浆加入其中,即获得可逆热致变色涂料。该涂料可用于纺织服装、医疗领域。本发明可逆热致变色涂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熟,生产成本低廉环保,操作易于控制,且所获热致变色涂料具有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的优点,同时还达到完全无毒、对人体无刺激的安全指标,可以作为新型涂料,在服装、医疗等皮肤接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