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448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266388.0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植被空间变化的天然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方法和系统,通过构建模型从网格尺度区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理空间变化,在此基础上,分解下垫面参数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别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贡献率,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气候变化对研究区域的天然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域的天然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对天然径流变化进行准确归因。可更科学地得出在任意空间尺度上径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本发明提高了天然径流变化归因的准确性,同时完善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河川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归因方法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79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18812.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7 , G06Q50/26 , G06F30/28 , G06F16/26 , G06F16/29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洪水信息和路网重构的蓄滞洪区动态避险转移方法及系统,涉及蓄滞洪区风险管理技术领域。本方法通过构建一维河道水力学模型和二维蓄滞洪区水动力学模型,并耦合两者形成一二维耦合模型用于模拟蓄滞洪区分洪过程,获取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信息;此外构建初始路网拓扑结构,以最短通行时间为目标求解静态最短路径;利用洪水演进信息对初始路网拓扑结构进行重构,计算出动态避险路径,将其作为洪水演进过程中的最优转移路径。本发明能考虑蓄滞洪区分洪过程中的实时洪水信息和路网结构的动态变化,获取保证蓄滞洪区内部所有村庄完成避险转移的最晚时刻,避免传统蓄滞洪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的不合理性,降低传统方法存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99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127064.8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N5/025 , G06N5/04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8B31/00 ,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驱动模型的洪涝韧性高效评估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研究区域的多源数据,构建时空数据立方体,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得到时空数据立方体;构建文本语料库,进行多模态文本预处理,构建洪涝韧性的知识图谱,生成初步韧性指标体系;对韧性指标进行分类,得到指标集;提取时空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因果性分析,得到最终优化的韧性指标体系;进行特征工程,生成特征矩阵;为特征矩阵增加语义特征;调用量化方法计算目标变量;构建包含特征矩阵和目标变量的数据集,构建韧性评估模型,生成韧性评估报告。本发明实现了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96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62321.4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F16/29 , G06N20/20 , G06N5/01 , G01W1/14 , G01W1/0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方法和系统,涉及降水定量模拟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预定流域卫星反演、地表雨量站观测降水信息及地理、气象信息,匹配各信息时空尺度;构建RF星地降水融合模型,模拟得到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筛选有雨/无雨的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降水干湿分布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干湿分布;筛选强降水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RF强降水落区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落区分布;耦合上述三种分布得到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提升了降水融合信息的精度,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2321.4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F16/29 , G06N20/20 , G06N5/01 , G01W1/14 , G01W1/0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方法和系统,涉及降水定量模拟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预定流域卫星反演、地表雨量站观测降水信息及地理、气象信息,匹配各信息时空尺度;构建RF星地降水融合模型,模拟得到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筛选有雨/无雨的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降水干湿分布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干湿分布;筛选强降水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RF强降水落区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落区分布;耦合上述三种分布得到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提升了降水融合信息的精度,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3620.8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河道替代闸孔泄流计算的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洪水模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流域的干流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获取流域的蓄滞洪区高时空分辨率下垫面数据,构建蓄滞洪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获取流域的蓄滞洪区进洪闸及闸孔参数,构建虚拟河道泄流模型;耦合上述三个模型生成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模型;采用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输出优选防洪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泄流方案。本发明针对当前蓄滞洪区进洪闸闸孔泄流使用和定量计算暂处于空白阶段的问题,构建了一种虚拟河道,并以虚拟河道的过水量作为闸孔泄流量,实现对闸孔泄流的概化和精确测算,得到防洪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泄洪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5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85989.4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统计降尺度方法的降水预估方法和系统,包括收集预定范围内日尺度的基础数据并预处理;获取预处理后的基础数据并计算各个地面雨量站的观测降水数据和同期GCMs降水数据的降水参数并获得降水参数的平均值;基于平均后的降水参数调用CLIGEN模型生成降尺度的GCMs降水数据;计算观测降水数据的空间相关系数;评估GCMs降尺度降水数据的精度,若符合要求,则将同期GCMs降水数据替换为未来情景下的GCMs降水数据,并进行降尺度处理,得到未来时期的降尺度的降水特征。本发明能够对未来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和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的GCMs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预估未来时期降水,预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267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76316.X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8/23 , G06F18/241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重压力耦合的城市防洪韧性临界状态识别方法及系统。对原始气象、水文、工程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时空统一预处理,通过异常值检测和修正后进行压力特征分解;基于互信息熵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压力要素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动态网络并提取网络演化特征;接着结合历史韧性评估数据进行状态指标构建,通过时序分解和情景模拟建立韧性状态演变模型;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临界特征分析和阈值优化,实现防洪韧性临界状态的动态识别。本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多重压力耦合下的城市防洪系统临界状态,提高预警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0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25049.7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092 , G06F111/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方案组合设计方法和系统,包括:多源数据融合与不确定性分析;多尺度水文水动力模拟与影响评估;多维防洪排涝标准优化;工程布局与调度策略优化;综合效益评估与决策支持。该方法创新性地整合了社会‑生态‑水文系统数据,采用自适应多尺度模型进行模拟,运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生成最优方案,并考虑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法的核心在于其多尺度、多目标的整体性考虑,以及对不确定性的全程分析,为防洪排涝决策提供了全面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687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66984.2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8B21/10 , G08B31/00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融合降水和水位信息的洪涝灾害风险智能预警方法,其通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气象站提供的降雨量数据和各个水文站提供的水位数据分别进行时序分析,以捕捉到降雨量和各个水文站水位的时序动态变化特征,并基于各个水文站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水位时序变化特征进行关联校正,挖掘出全局水位时序聚合信息,进而基于降雨量与水位之间的时序动态交互影响,实现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的智能预警。这样,通过融合降水和水位信息并考虑时空动态关联,可以更精确地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能性,从而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