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97091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71997.6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人工髋关节摩擦试验机,包括载荷机构、扭矩测试仪、球头和臼杯以及球头旋转装置,所述球头旋转装置包括旋转Ⅰ轴和旋转Ⅱ轴,所述旋转Ⅰ轴于球头下方通过中、下层平台上的Ⅰ轴上轴承位和Ⅰ轴下轴承位安装,所述旋转Ⅱ轴斜向设于旋转Ⅰ轴旁,旋转Ⅱ轴上端连接球头,旋转Ⅱ轴下端于斜台上的Ⅱ轴承位安装,所述斜台于旋转盘上安装,所述旋转盘同轴空套于旋转Ⅰ轴并通过中层平台的转盘轴承位安装,旋转Ⅰ轴和旋转Ⅱ轴之间由啮合的锥形齿轮和圆柱齿轮连接,所述锥形齿轮安装于旋转Ⅰ轴上,圆柱齿轮安装于旋转Ⅱ轴上。本发明可适应不同年龄、地域及运动状态等复杂工况的摩擦性研究,使得人工髋关节摩擦性能测试结果进一步接近真实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79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06090.4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8L7/00 , C08L61/12 , C08L61/14 , C08K13/02 , C08K3/22 , C08K5/09 , C08K3/04 , C08K3/06 , C08K5/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间-甲胶粘体系的航空轮胎缓冲胶,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构成:天然橡胶100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0~2.5份;防老剂2~3份;高含量芳烃油:3~5份;炭黑35~50份;粘合剂RF-901.0~2.5份;粘合剂RA-651.5~5份;增粘剂TKM-M1~3份;硫化活性剂Z-3110.5~1.5份;不溶性硫磺2.0~3.0份;次磺酰胺促进剂1.0~2.0份;防焦剂0.1~0.2份;其中炭黑为N330炭黑和N550炭黑的组合。按本发明述配方制得的缓冲层胶料具有与尼龙帘布高的粘合强度、热老化后高的物理性能和粘合强度保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429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63585.5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站中便携式催化硼氢化钠水解产氢器组件结构,包括众多的产氢器,各产氢器自前向后插装于对应的产氢盒体中,各产氢盒体沿左、右向和上、下向紧密装配在一起而形成产氢柜体,所述产氢柜体平行间距排列而形成设于密封罩内的产氢方阵单元。本发明是在现有硼氢化钠水解产氢用整体式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硼氢化钠水解产氢机理,实现了硼氢化钠水解产氢用工业级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和按需产氢的要求,显示出安全可靠、模块管理、柔性的扩/减容和便捷的制造和维护的优势,为硼氢化钠水解产氢的工业化应用拓展了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46204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844827.0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改性海泡石/氧化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胶乳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复合胶乳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体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酸性的氨基改性海泡石/天然橡胶混合胶乳中,混合均匀后静置一定时间,即得;其中,所述酸性的氨基改性海泡石/天然橡胶混合胶乳按以下方法制备:取一定量的氨基改性海泡石水分散体均匀分散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护的天然橡胶胶乳中,然后调节体系的pH≤6.0,即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复合胶乳成型所得的干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6204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44827.0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改性海泡石/氧化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胶乳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复合胶乳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体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酸性的氨基改性海泡石/天然橡胶混合胶乳中,混合均匀后静置一定时间,即得;其中,所述酸性的氨基改性海泡石/天然橡胶混合胶乳按以下方法制备:取一定量的氨基改性海泡石水分散体均匀分散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护的天然橡胶胶乳中,然后调节体系的pH≤6.0,即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复合胶乳成型所得的干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5385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536254.8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宽幅胶片挤出模设计方法,包括上模和下模,合模状态下,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前部的分流器容纳腔和后部的V型流道腔,分流器容纳腔中夹持固定有分流器,分流器的前部内开设有圆形盲孔腔,分流器的后部内开设有V状鱼尾型流道腔,V状鱼尾型流道腔的前端连通圆形盲孔腔,V状鱼尾型流道腔的后端连通V型流道腔的前端,V型流道腔的后端通出上模和下模的后端面成为模具挤出口,圆形盲孔腔的前端连通上模和下模前端面上开设的挤入口。本发明创新地将挤出熔体在预成型段和成型段设计成V型折叠式结构,降低了模具沿宽度方向的尺度,从而降低了模具的铸造和设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8277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15784.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5C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鱼尾分流式进料口狭缝涂布模设计方法,包括由上模、下模、垫片、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构成的狭缝涂布模结构,其中:上流道板安装于上模底部;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相贯连通的前半圆柱模腔和后方形体模腔,下模的后端开设有与后方形体模腔连通的主进料口;下流道板安装于后方形体模腔内;上流道板于方形体模腔内与下流道板契合,两者之间的契合面斜向前上方,下流道板的后下端部开设有与主进料口连通的分料进口,下流道板的前上端部开设有合料出口与相贯口相通,下流道板的契合斜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鱼尾流道腔连通分料进口与合料出口;垫片置于上、下模之间,其左、右片体与上、下模之间形成与半圆柱型腔连通的狭缝成型腔。
-
公开(公告)号:CN10758639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973830.6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其制备方法及其水分散体。所述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包括: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二胺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体;所得氧化石墨烯分散体升温至≥50℃保温反应,得到料液A;取不饱和脂肪酸用第二极性溶剂配成溶液,所得溶液加入到料液A中,所得体系在≥50℃保温反应,得到料液B;所得料液B冷却,固液分离,即得。将上述制得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置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碱金属盐的水溶液中分散,即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水分散体。按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表面同时具备亲水和亲油基团并具有反应性,其水分散体特别适合天然橡胶的胶乳成型,可有效提高胶乳制品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1152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541436.6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硅酸盐/天然胶乳复合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胶膜主要由以下配比的组分制成:固含量≥60%的天然胶乳142~167重量份;密度为15~25g/L的层状硅酸盐分散液50~500体积份;硫化剂1~5重量份;氧化锌1~5重量份;促进剂0.1~0.5重量份;分散剂0.1~0.5重量份;上述配比中,当重量份中重量的单位选择为kg时,体积份中体积的单位为L;层状硅酸盐分散液按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取层状硅酸盐置于浓度≥0.5mol/L的酸液中超声分散,取悬浮液用水反复洗涤至pH接近中性,控制层状硅酸盐的密度为15~25g/L,之后调其pH=7~9,即得。本发明所述胶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10715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16139.7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8L27/12 , C09K3/14 , C08K13/06 , C08K9/12 , C08K9/00 , C08K9/02 , C08K3/34 , C08K3/04 , C08K3/28 , C08K5/09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13/06 , C08K3/04 , C08K3/22 , C08K3/28 , C08K3/34 , C08K3/346 , C08K5/13 , C08K5/136 , C08K5/14 , C08K9/00 , C08K9/02 , C08K9/12 , C08K2003/222 , C08L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层状硅酸盐/氟橡胶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基摩擦材料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构成:氟橡胶100、炭黑5~15、负载型层状硅酸盐5~15、硫化剂1~4、促进剂2~6、吸酸剂3~6;其中,负载型层状硅酸盐按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取干燥的层状硅酸盐载体置于容器中,加入金属盐溶液,搅拌1~2h,浸渍24~48h,过滤,滤饼干燥,焙烧;焙烧后的滤饼重复上述浸渍操作,直至层状硅酸盐载体的负载量达到10~20w/w%,得到负载层状硅酸盐;所得负载型层状硅酸盐置于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六偏磷酸钠、偶联剂和无水乙醇,搅拌均匀,于80~100℃回流反应,过滤,滤饼干燥,研磨,即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