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12088.X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在SFE‑Concept中建立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利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驾驶室模型质量、扭转刚度、弯曲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一阶弯曲模态频率进行分析;其次结合HyperMesh重新划分驾驶室结构,以弹性模量为设计变量进行驾驶室结构灵敏度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试验设计之前筛选出厚度、截面变量;最后构建径向基‑响应面混合近似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驾驶室结构优化。该方法能解决驾驶室结构优化时间长、变量筛选客观性差的问题。经过仿真,在弯扭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驾驶室质量下降24.5kg,减轻了8.0%,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了13.9%,驾驶室结构优化效果较佳。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84420.6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的轻量化优化方法,采用SFE‑Concept、HyperMesh、Isight、Optistruct、Ls‑Dyna联合仿真优化方法,以汽车轻量化为主,兼顾汽车被动安全性,完成驾驶室白车身多学科轻量化优化设计。以车身质量最小、弯扭刚度最大为目标,以驾驶室低阶弯扭模态频率、侵入量为约束,板件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重新调整板厚使各个关键变量实现最优组合。与优化前相比:驾驶室车身质量减轻了24.3kg,轻量化率达7.93%,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10.54%,弯扭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基本不变,优化后驾驶员最小生存空间均大于0,满足碰撞法规要求。该优化方法在保证驾驶室静‑动态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轻量化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5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184420.6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的轻量化优化方法,采用SFE‑Concept、HyperMesh、Isight、Optistruct、Ls‑Dyna联合仿真优化方法,以汽车轻量化为主,兼顾汽车被动安全性,完成驾驶室白车身多学科轻量化优化设计。以车身质量最小、弯扭刚度最大为目标,以驾驶室低阶弯扭模态频率、侵入量为约束,板件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重新调整板厚使各个关键变量实现最优组合。与优化前相比:驾驶室车身质量减轻了24.3kg,轻量化率达7.93%,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10.54%,弯扭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基本不变,优化后驾驶员最小生存空间均大于0,满足碰撞法规要求。该优化方法在保证驾驶室静‑动态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轻量化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647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31335.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5 , G06F30/27 , G06N3/00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商用车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车身结构优化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试验验证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精度;其次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以厚度、截面为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相对灵敏度分析;然后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进行试验设计;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驾驶室结构优化,并利用层次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合理、有效评价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该方法能成功筛选出更符合用户偏好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