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25178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80050788.4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2/72
Abstract: 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在设置于壳体(10)的可动部件(30)形成有覆盖部(32)和接受面(34),当电路板(41)插入到电路板收纳空间(15)时,覆盖部(32)将电路板(41)的插入到电路板收纳空间(15)的插入方向顶端的插入端边缘部(45)覆盖,接受面(34)被电路板(41)按压而使可动部件(30)与电路板(41)一体地向电路板收纳空间(15)的里侧移动。在可动部件(30)和电路板(41)形成有卡止部(38、46),通过卡止部(38、46)相互卡止,从而使可动部件(30)与电路板(41)一体地向从电路板收纳空间(15)拔出的方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92517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50788.4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2/72
Abstract: 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在设置于壳体(10)的可动部件(30)形成有覆盖部(32)和接受面(34),当电路板(41)插入到电路板收纳空间(15)时,覆盖部(32)将电路板(41)的插入到电路板收纳空间(15)的插入方向顶端的插入端边缘部(45)覆盖,接受面(34)被电路板(41)按压而使可动部件(30)与电路板(41)一体地向电路板收纳空间(15)的里侧移动。在可动部件(30)和电路板(41)形成有卡止部(38、46),通过卡止部(38、46)相互卡止,从而使可动部件(30)与电路板(41)一体地向从电路板收纳空间(15)拔出的方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904069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380068788.3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2/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65 , H01R12/714 , H01R12/721 , H01R13/4223 , H01R13/436 , H01R13/502 , H01R13/5208 , H01R13/5213 , H01R13/6272 , H01R13/64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卡缘连接器具有在线束侧壳体(10)并列配置有多个端子配件(50)的线束侧连接器(H)以及在基板侧壳体(60)安装有电路基板(62)的基板侧连接器(P)。当嵌合两壳体(10、60)时,多个端子配件(50)与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62)的多个接点部(64)弹性接触。线束侧壳体(10)具有将多个端子配件(50)以在并列方向上定位的状态进行容纳的端子容纳部(39),端子容纳部(39)的至少一部分由线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62)的材料大致相同的材料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09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1880043707.7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ECU(1)具备电路基板(10)、固定于电路基板(10)的连接器(20)、以及将电路基板(10)和连接器(20)覆盖的树脂部(50)。连接器(20)具备壳体主体(22)和从壳体主体(22)突出的夹断接受部(27)。夹断接受部(27)具备:凸缘部(28),其从壳体主体(22)向外侧突出;和可挠壁(29),其从凸缘部(28)延伸,以越往顶端而去越接近壳体主体(22)的方式倾斜,可挠壁(29)的一部分埋设于树脂部(50)。
-
公开(公告)号:CN11274048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80062397.8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减轻作用于电路基板的外力。连接器(10)具备:壳体(12),具有基板收纳部(13);电路基板(42),收纳于基板收纳部(13);第1端子保持部(26),以与基板收纳部(13)形成一体的方式形成于壳体(12);第1端子零件(46),在保持于第1端子保持部(26)的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2)连接;第2端子保持部(30),以与基板收纳部(13)形成一体的方式形成于壳体(12);以及第2端子零件(52),在保持于第2端子保持部(30)的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2)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7621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80083016.7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连接器(1)具备端子零件(40)插入的壳体(10)和安装于壳体(10)的止动体(70)。止动体(70)具有:后止动部(74),限制端子零件(40)的后退;和前止动部(73),限制端子零件(40)的前进。
-
公开(公告)号:CN114747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80082120.4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2/72
Abstract: 防止连接可靠性的降低。卡缘连接器(C)具备:壳体(10),具有基板收纳空间(20);和连接端子(30),具有与插入到基板收纳空间(20)的电路基板(71)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6),装配于壳体(10)的连接端子(30)能在连接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连接位置上,使弹性接触片(36)与插入到基板收纳空间(20)内的电路基板(71)的表面接触,在退避位置上,使弹性接触片(36)从电路基板(71)分离,在弹性接触片(36)的移动路径与基板收纳空间(20)之间形成有第1防干涉部(62)和第2防干涉部(63),第1防干涉部(62)和第2防干涉部(63)在连接端子(30)移动的过程中限制弹性接触片(36)和插入到基板收纳空间(20)的电路基板(71)的插入端部(72)的干涉。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92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80014100.1
申请日:2017-02-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2/72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电路板顺利插入到壳体。在端子零件(30)形成有弹性接触部(33),弹性接触部(33)弹性地接触到被插入于基板收纳空间(16)的电路板(40)。在端子收纳室(13)的前端部形成有前壁部(17),前壁部(17)与被插入于端子收纳室(13)内的端子零件(30)抵接。在前壁部(17)形成有接受部(21),在端子零件(30)的前端面形成有嵌合部(34),嵌合部(34)以向基板收纳空间(16)侧的相对移位被限制的状态嵌合到接受部(21)。
-
公开(公告)号:CN1067167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80049376.4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能够避免在止动体插通孔内发生短路。止动体插通孔(15)内设置有短路防止壁(18),短路防止壁(18)将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腔体(11)之间隔开。在止动体(13)上,沿各个腔体(11)的排列方向设置有多个框状部(20),且各个框状部(20)形成为能够与对应的腔体(11)连通,并且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框状部(20)之间沿所述止动体(13)的组装方向形成有退避槽(32),且通过退避槽(32)在止动体(13)的组装方向的前端部开口,从而能够避免止动体(13)与短路防止壁(18)发生干涉的同时,将止动体(13)组装到止动体插通孔(15)。
-
公开(公告)号:CN104885306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380068790.0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2 , H01R12/721 , H01R12/75 , H01R13/42 , H01R13/64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端子配件与电路基板之间的接触可靠性的提高。卡缘连接器包括:支撑壁部(31),以沿着并列配置的多个端子配件(50)的方式设置,并接受由弹性接触片(54)的弹性按压作用引起而来自电路基板(62)侧的反作用力;前壁部(33),与支撑壁部(31)的前端缘相连。在前壁部(33)形成有:基板插入口(41),与端子配件(50)的并列方向大致平行地呈狭缝状开口,并与基板容纳空间(40)连通;连接部(44),将基板插入口(41)的开口边缘中的与支撑壁部(31)大致平行的一对长边侧开口边缘(43)彼此连接。在电路基板(62)形成有在向基板容纳空间(40)插入的插入状态下避免与连接部(44)之间的干扰的切口部(6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