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蒸汽透平的喷嘴腔加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294247A

    公开(公告)日:2001-05-09

    申请号:CN99123274.7

    申请日:1999-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47 F01D25/10 F01D25/26

    Abstract: 一种用于一蒸汽透平的单独插入型喷嘴的喷嘴腔的加热结构,包括,一喷嘴腔1,在其左右两侧设置有蒸汽进气口,其内部由肋片分成四个蒸汽腔。流过蒸汽进气口的主蒸汽流入各蒸汽腔,并通过上半部分的喷嘴流出到一蒸汽通道中。在各肋片中形成有可使加热蒸汽流动的各通孔,所以整个喷嘴腔可被均匀地加热,这样,可避免与转子的接触,从而可防止因接触而产生的各种振动。

    轴封装置以及具备该轴封装置的旋转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0572313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380080208.2

    申请日:2013-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3292

    Abstract: 轴封装置(100)具备:形成环状凹部(61)且固定于定子的壳体(60);径向外侧的部分被收纳于环状凹部(61)的密封体(20);以及沿着密封体(20)的高压区域侧(Hs)配置的高压侧密封板(40)。在壳体(60)、高压侧密封板(40)以及密封体(20)中的一个构件上,形成有在低压区域侧(Ls)比高压区域侧(Hs)压力高的非稳定时供低压区域侧(Ls)的流体穿过密封体(20)而流入的流入槽(66)。在壳体(60)上形成有使流入槽(66)与高压区域侧(Hs)的空间连通的连通路(69)。

    蒸汽轮机的机室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981279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0980111129.7

    申请日:2009-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265 F05D2220/31

    Abstract: 实施例(1)的蒸汽轮机,外部机室(11)在转子通过的水平面上分割为上部机室(31)和下部机室(下区段)(32),并且上部机室(31)被分割为具有贯穿孔(20)的中区段(33)和具有顶板(31a)的上区段(34),被分割为至少局部包含转子所通过的贯穿孔(20)的部分和除此以外的部分。由此,能够在不组装上区段(34)而组装下区段(32)和中区段(33)的状态下,在工厂等现有设备内对设置于端板锥形部(21A)上的波纹管安装部进行机械加工。

    轴颈轴承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49931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0980135281.9

    申请日:2009-11-13

    Abstract: 一种轴颈轴承,其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供给)的润滑油量,并且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以及减少轴承损失。所述轴颈轴承具有多个衬垫(13a、13b)和多个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15),所述衬垫(13a、13b)隔着间隔而配置在下半部承载环(17)的半径方向内侧,并且承受转动轴的负荷;所述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15)分别配置在各个衬垫(13a、13b)周向的两端部,并且限制各个衬垫(13a、13b)的周向的移动。在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15)中的、除了位于转动轴的轴转动方向最后侧的衬垫限位件(15)以外的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具有供油嘴的功能,该供油嘴向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13a、13b)的内周面之间施放润滑油。

    轴封机构及具备该轴封机构的旋转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0309778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0365.1

    申请日:2011-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447 F01D11/025 F05D2240/57 F16J15/3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封机构以及具有该轴封机构的旋转机械,即使旋转体的轴封构造的密封体倾斜,也能够防止密封体被保持为倾斜的姿势。本发明的轴封机构具备:设于定子上的收纳体(9);由在转子的周向上相互隔开微小间隙而重叠的多个薄板密封片(20)构成的密封体(12);覆盖密封体(12)的轴向一端部(20d)并且板面(17c)被压靠在收纳体(9)的内壁面(9e)上的板状体(17),在板状体(17)的板面(17c)和收纳体(9)的内壁面(9e)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径向内侧向外侧延伸且在轴向凹陷的凹部(31)、和在径向内侧比凹部(31)更向另一侧突出的凸部,在凸部与另一方抵接并在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之间形成有与流体高压区域连通的凹坑(X)的情况下,凹部(31)使凹坑(X)和所述流体低压区域连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