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717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80093705.5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F27D1/00 , F27B7/14 , F27B7/28 , F27B9/34 , F27D3/08 , C22C19/05 , C22C19/07 , C22C38/00 , C22C38/52 , B01J8/08 , C23C26/00 , H01M4/04 , H01M10/0562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用构件用于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使待处理的材料在待处理的材料以及氛围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硫成分的环境中发生反应,该反应装置用构件包含以Fe为主成分并含有13‑35质量%的Cr且总计含有0‑35质量%的Ni和Co的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7795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80054444.6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在反应装置(10)中,窑部(100)具有构成为接收供给至其一端侧的原料的供给口(101)、构成为将反应产物排出至其另一端侧的排出口(102)、筒部(103)以及挡板(104),筒部沿着其中心轴线延伸并能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挡板设置为从筒部(103)的内壁通过包含中心轴线的中央区域。驱动部(120)使窑部绕中心轴线旋转。加热部(110)将窑部(100)的外周部加热。窑部(100)构成为在接触所述挡板(104)的同时沿着所述中心轴线输送至所述排出口(102)。
-
公开(公告)号:CN116636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80079465.9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H01M4/1395
Abstract: 提供能够改善电池的高容量化、周期特性等电池特性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负极合剂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疏水化纤维素,具有该负极合剂的负极合剂层1M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含有纳米Si,粘合剂是有机溶剂类粘合剂(例如聚酰亚胺或聚偏氟乙烯),疏水化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亲水基的一部分被疏水基取代的物质。像这样,通过使用有机溶剂类粘合剂,能够防止水与Si反应、提高电极特性。另外,通常,由于使用纳米Si而不得不增加有机溶剂类粘合剂的添加量,电池容量、周期特性(电池寿命)降低,但通过添加疏水化CeNF,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容量、周期特性(电池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32377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80070309.6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 ATTACCATO合同会社
IPC: C08J9/36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改善在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等中使用的多孔质膜的特性。本发明的多孔质膜(隔膜)是一种具有多孔质基材S和设置于所述多孔质基材的表面的涂敷膜CF的多孔质膜,涂敷膜具有碱硅酸盐和第1填料,所述第1填料由无机粒子构成,相对于所述无机粒子而言,含有0.05重量%以上的所述碱硅酸盐。并且,所述无机粒子具有从纳米二氧化硅、微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滑石、氧化铝、勃姆石、氢氧化铝和玻璃纤维中选择的材料,具有相对于所述无机粒子为0.05重量%以上的第2填料(纤维素的亲水基被疏水基取代)。通过使用所述多孔质膜,从而能够改善耐热性、循环特性等电池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9442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80057064.1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树脂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包含:化学改性纤维素0.01重量%~30重量%、表面活性剂0.01重量%~20重量%、以及分散溶剂50重量%~99.8重量%,所述化学改性纤维素为经过对纤维素中所含的羟基用二元酸酐改性的半酯化处理而得到的细粉化学改性纤维素,并且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利用威廉米吊片法得到的表面张力的测定值为70m·N/m以下且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为90°以下的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378183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280043602.4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33 , B29C47/0057 , B82Y30/00 , C08J3/203 , C08J3/2053 , C08J5/18 , C08J2323/06 , H01M2/145 , H01M2/162 , H01M2/165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刺穿强度等的微多孔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等。该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聚烯烃树脂熔融混炼,使该纳米纤维分散于该树脂中;第二工序,从该第一工序中得到的混炼物中除去水分;第三工序,将增塑剂混合到该纳米纤维和该树脂中,进行熔融混炼,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第四工序,对该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进行挤压成形;第五工序,对该第四工序中得到的挤压成形体进行拉伸而膜化;以及第六工序,从该膜中提取出增塑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872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80091873.0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H01M10/04 , B29C48/07 , B29C48/15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
Abstract: 电池制造系统(1)通过对预定的原材料依次实施多个不同的处理步骤来制造电池材料,并且包括多个处理块和连接块。每个处理块包括与外界空气隔断的处理空间、将预定的材料接收到处理空间中的接收口以及将通过对从接收口接收的材料进行预定处理而生产的产品送出的发送口。连接块(300)至少包括中间单元(301),所述中间单元(301)将从包括在上游侧的处理块中的发送口到包括在下游侧的处理块中的接收口的空间与外界空气隔断,并且所述中间单元具有柔性,以跟随发送口和接收口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176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80073128.3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B01J19/28 , B01J2/20 , B01J8/10 , H01M10/0585
Abstract: 在反应装置(10)中,窑炉部(100)包括:可旋转地延伸的筒部(103);接收从筒部(103)的一端侧供给的原料的原料供给口(101);以及将反应产物向另一端侧送出的送出口(102)。流体供给装置(120)包括:从一端侧或另一端侧延伸到筒部的内侧的流体供给管(121);以及流体供给口(122),所述流体供给口设置于流体供给管(121),以能够将压送的预定的流体排放到筒部的内侧。在接触区域(105),从流体供给口(122)排放的流体与原料接触。流体抽吸装置(130)包括:流体抽吸口(132),所述流体抽吸口设置成能够抽吸通过接触区域(105)的流体;以及流体抽吸管(131),所述流体抽吸管将从流体抽吸口(132)抽吸的流体压送到窑炉部(100)的外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0433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80055546.X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C08J11/12
Abstract: 在处理装置(10)中,处理炉(100)具有构成为接收处理对象物的供给口(101)以及构成为排出残渣的排出口(102)。温度控制区域(110)控制所述处理炉在所述供给口(101)与排出口(102)之间的中间部的温度。螺杆(120)旋转以能够将从所述供给口(101)供给的处理对象物向所述排出口(102)输送。第一分解区域(130)具有第一回收口(132),所述第一回收口构成为用于从处理炉(100)回收在所述中间部中的预定的区域中通过分解处理对象物得到的第一流体。第二分解区域(140)具有第二回收口(142),所述第二回收口构成为用于从处理炉回收在第一分解区域(130)下游侧通过分解处理对象物得到的第二流体。
-
公开(公告)号:CN1110944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880057064.1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树脂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包含:化学改性纤维素0.01重量%~30重量%、表面活性剂0.01重量%~20重量%、以及分散溶剂50重量%~99.8重量%,所述化学改性纤维素为经过对纤维素中所含的羟基用二元酸酐改性的半酯化处理而得到的细粉化学改性纤维素,并且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利用威廉米吊片法得到的表面张力的测定值为70m·N/m以下且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为90°以下的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