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81074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12573.5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7/20 , C01B17/165 , C02F1/4678 , C02F1/5236 , C02F1/66 , C02F1/72 , C02F3/345 , C02F9/00 , C02F2101/101 , C02F2101/20
Abstract: 一种重金属回收装置以及重金属回收方法,具有: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硫化氢反应并生成硫化物盐的生成部(11);当供给硫化物盐和酸时,取得通过硫化物盐和酸的反应而产生的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的取得部(12);将取得部取得的硫化氢供给到生成部的硫化氢供给线(13);以及排出重金属离子的排出线(20)。
-
公开(公告)号:CN100347101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510067500.8
申请日:2005-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2F1/78
Abstract: 供能够将臭氧注入量最优化,进行最佳的水处理的水处理控制系统。水处理控制装置14求出由被处理水水质计21测得的被处理水的水质指标和由臭氧处理水水质计24测得的臭氧处理水的水质指标的差值作为水质指标的变化量。将该水质指标的变化量除以被处理水的水质指标或臭氧处理水的水质指标求出水质指标变化率。水处理控制装置14根据该水质指标变化率控制臭氧气体注入装置19,调整臭氧气体注入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039061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10510771.7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固液分离系统具有:絮凝物形成槽,该絮凝物形成槽在内部并列多个搁板而具有迂流水道,在原水流入时,该迂流水道使流入的原水在2个搁板间、和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内壁之间迂回流动,使含有在该迂流水道中形成的絮凝物的原水流出;固液分离装置,当从絮凝物形成槽流出的原水流入时,该固液分离装置利用离心力从原水中分离出作为固形物的絮凝物,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壁面之间的间隔,比形成迂流水道的2个搁板的间隔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804266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010108499.X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236 , C02F1/34 , C02F1/38 , C02F1/5281 , C02F1/685 , C02F2209/06
Abstract: 一种固态物分离系统,具备:凝集剂注入装置(12),向利用由原水泵(10)产生的水流而流动的原水中注入凝集剂,该凝集剂使原水所含有的固态物凝集而形成絮凝物;第1搅拌装置(13),利用水流对注入了凝集剂的原水进行搅拌并送出;絮凝物形成槽(14),当流入搅拌后的原水流入时,使流入的原水滞留而形成絮凝物,并且利用水流将其送出;以及离心分离装置(15),当流入含有絮凝物的原水时,利用水流使流入的原水回旋,并且通过离心力分离为作为固态物的絮凝物和处理水。
-
公开(公告)号:CN101676037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910165769.8
申请日:2009-08-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B04C5/14
Abstract: 一种固液分离器,具备:液体旋流器,当含有作为回收对象的杂质的原水流入时,使该原水在内部旋转而使原水所含有的杂质沉降;流入管,以使供给的原水在液体旋流器的内部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上方,将原水供给到液体旋流器中;连接部,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下方,具有将沉降的杂质从液体旋流器排出的排出口;杂质回收部,隔着连接部与液体旋流器连接,对从液体旋流器排出的杂质进行回收;障碍物,设置在排出口附近,防止由杂质回收部回收了的杂质向液体旋流器再次混入的流动;以及流出管,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上部,将从原水分离了杂质后的处理水从液体旋流器排出,具有防止从原水分离的杂质向处理水再混入的分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164914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152915.4
申请日:2005-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供能够将臭氧注入量最优化,进行最佳的水处理的水处理控制系统。该水处理系统具有导入、装载作为处理对象的被处理水,排出已处理的处理水的处理槽;将臭氧气体注入前述处理槽的注入装置;测定前述被处理水的荧光强度的荧光强度测定手段;使用由前述荧光强度测定手段测得的荧光强度算出荧光强度残存率,根据该荧光强度残存率和前述臭氧气体的臭氧消耗效率的关系,算出与设定目标的荧光强度残存率相对应的目标臭氧消耗效率的运算手段;按照由前述运算手段算出的前述目标的臭氧消耗效率,控制由前述注入装置注入臭氧气体时的臭氧注入量的控制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1077808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710104190.1
申请日:2007-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08 , C02F3/04 , C02F3/2806 , Y02W10/15
Abstract: 无曝气水处理系统包括:使用泵(7)通过使污水(6)向上流动将污水(6)供给厌氧处理的厌氧处理罐(1),以及通过借助厌氧处理过的水自然的向下流动而向下流动使厌氧处理过的水从厌氧处理罐(1)供给好氧处理罐(2)上部的好氧处理罐(2)。好氧处理罐(2)包括好氧滤床部分(11),其中布置了粘附有好氧微生物的托架(21)。好氧滤床部分(11)通过使厌氧处理过的水接触粘附至托架(21)表面上的好氧微生物而使厌氧处理过的水经受分解处理。好氧滤床部分(11)设置有通气口(15),该通气口在常规压力下吸入空气,因此使好氧微生物活化。当厌氧处理过的水在好氧处理单元(11)中向下流动时,空气从通气(15)吸入。
-
公开(公告)号:CN10308650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42497.3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2F3/30
Abstract: 一种氮、磷除去处理方法及装置,i)在氮化合物浓度超过阈值、且磷化合物浓度与阈值相等或低于它时,使DTA以高速模式驱动而成为需氧处理气氛,使需氧处理气氛中的水量对厌氧处理气氛中的水量的比率增加;ii)在氮化合物浓度与阈值相等或低于它、且磷化合物浓度超过阈值时,使DTA以低速模式驱动而成为厌氧处理气氛,使厌氧处理气氛中的水量对需氧处理气氛中的水量的比率增加;iii)在氮、磷化合物浓度超过阈值时,使污水流入量减小或将DTA从高速向低速模式切换或使驱动停止,使ii)的比率减小;iv)在氮、磷化合物浓度与阈值相等或低于它时,使DTA以高速模式驱动,直到氮或磷化合物浓度与阈值相等,使ii)的比率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1164914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710152915.4
申请日:2005-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供能够将臭氧注入量最优化,进行最佳的水处理的水处理控制系统。该水处理系统具有导入、装载作为处理对象的被处理水,排出已处理的处理水的处理槽;将臭氧气体注入前述处理槽的注入装置;测定前述被处理水的荧光强度的荧光强度测定手段;使用由前述荧光强度测定手段测得的荧光强度算出荧光强度残存率,根据该荧光强度残存率和前述臭氧气体的臭氧消耗效率的关系,算出与设定目标的荧光强度残存率相对应的目标臭氧消耗效率的运算手段;按照由前述运算手段算出的前述目标的臭氧消耗效率,控制由前述注入装置注入臭氧气体时的臭氧注入量的控制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1380525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810214864.8
申请日:2008-09-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D1/1412 , B01D21/0009 , B03C1/0332 , B03C1/288 , B03C1/32 , B03C2201/18 , B03D1/1418 , B03D1/1431 , B03D1/1493 , B03D1/18 , C02F1/24 , C02F1/28 , C02F1/4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含有悬浊物质的原水容易且在短时间内分离为处理水和悬浊物质的固液分离装置。该固液分离装置,具备:分离槽;构成为使流入到上述分离槽内的原水旋转的流入管;构成为排出在上述分离槽内浮起的上述悬浊物质的泡沫排出管;以及构成为使其将从上述原水去除了上述悬浊物质的处理水从上述分离槽排出的处理水排出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