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76940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60067.5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贮液槽的功能却不需要额外的贮液槽、而且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的供液泵。其解决方案为,在供液泵(1)的外壳(2)中的外壳主体(3)上,在泵室(5)的外侧位置处,设置贮液槽部(6)。在贮液槽部(6)内,配置流路形成构件(10),该流路形成构件(10)具有使泵室(5)与排出口(9)连通的排出用流路(13)。在形成排出用流路(13)的壁中,在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上形成连通孔(16、17),所述连通孔使排出流路(13)的内部与贮液槽部(6)的内部连通。在气泡混入通过排出用流路(13)的内部的液体中的情况下,气泡从上侧连通孔(16)向贮液槽部(6)侧逃逸,通过连通孔(16、17)向排出用流路(13)内补充与该气泡的量相应的量的贮液槽部(6)内的液体。即使将供液泵(1)上下颠倒,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0564884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710167411.X
申请日:2005-03-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5/002 ,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流体泵、具有该流体泵的冷却装置以及备有该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泵室(6)的内底面,在吸入口(7)和排出口(8)之间设有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用于在叶轮(21)回转时产生压力,并将其两侧部形成为平滑的斜面(11、12)。由此,流体与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时的流动变得顺畅,并能缓和冲击。因此,可以降低与流体的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所带来的振动,进而可以降低与该振动所伴随着的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00398843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510059581.7
申请日:2005-03-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5/002 ,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流体泵、具有该流体泵的冷却装置以及备有该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泵室(6)的内底面,在吸入口(7)和排出口(8)之间设有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用于在叶轮(21)回转时产生压力,并将其两侧部形成为平滑的斜面(11、12)。由此,流体与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时的流动变得顺畅,并能缓和冲击。因此,可以降低与流体的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所带来的振动,进而可以降低与该振动所伴随着的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743679A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200510097830.1
申请日:2005-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04D5/002 , F04D13/0673 , F04D29/588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却用流体泵具有:内部有着圆筒状泵室的壳体、具有泵叶片并可旋转地设于所述泵室内的叶轮、在所述泵室内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周围部并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通过流体的流体通路、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随着所述叶轮的旋转排出所述流体通路内的流体的排出口和将流体吸入所述流体通路内的吸入口。在所述泵室的内面中、在对着所述叶轮的轴向端面的部分、设置着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流体与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流体分离开来并对通过所述流体通路内的流体进行加压的凸部,在所述壳体外面、在和所述凸部重叠部位设置受热部。
-
公开(公告)号:CN1676946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59581.7
申请日:2005-03-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5/002 ,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流体泵、具有该流体泵的冷却装置以及备有该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泵室(6)的内底面,在吸入口(7)和排出口(8)之间设有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用于在叶轮(21)回转时产生压力,并将其两侧部形成为平滑的斜面(11、12)。由此,流体与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时的流动变得顺畅,并能缓和冲击。因此,可以降低与流体的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所带来的振动,进而可以降低与该振动所伴随着的噪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