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782C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98114997.9
申请日:1998-06-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35 , H01M6/16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a)含有正极物质的正极,(b)含有氟和碳的层间化合物及碳材料的负极,(c)电解液。所述正极物质在充放电时可放出、吸留锂离子;所述碳材料可在前述充放电时吸留、放出锂离子;所述氟与碳的层间化合物可与锂离子作化学反应;上述电解液为非水电解液。上述氟与碳的层间化合物可表示为化学式(CxF)n。
-
公开(公告)号:CN1207208A
公开(公告)日:1999-02-03
申请号:CN97191595.4
申请日:1997-11-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C01G53/00 , C01G53/006 , C01G53/42 , C01G53/44 , C01P2002/54 , C01P2002/72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般被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可达到高容量化的锂和镍的复合氧化物,提供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均良好的新颖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通过烧成固溶了M(M为至少一种选自Co、Mn、Cr、Fe、Mg的元素)的镍氧化物和氢氧化锂或其水合物的混合物以合成包含锂的复合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将上述活性物质用于正极,能够获得容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且即使以充电状态高温保存也无妨的可靠性较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536243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2484.4
申请日:2007-11-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非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也能够高速充放电,具有高输出、高容量以及优异的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的蓄电装置。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其包括正极集电体、配置于正极集电体上并且含有至少能够可逆地吸附和解吸阴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集电体、和配置于负极集电体上并且实质上由能够可逆地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的负极,其特征在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是选自硅、含硅的合金、硅化合物、锡、含锡的合金以及锡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负极是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735985A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480011814.X
申请日:2004-05-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10/448 , H01M2010/4292 , Y02E60/122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它包括:包括正极材料混合物层的正极;包括负极材料混合物层的负极;设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或锂离子导电多孔膜;和锂离子导电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材料混合物层含有包括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材料,并且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包含锂、过渡金属和不同于所述过渡金属的金属。所述负极材料混合物层含有包括碳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在正极材料混合物层和负极材料混合物层彼此相对的区域中,比例R:Wp/Wn是1.3-2.2,其中Wp是单位相对面积的正极材料混合物层中所含的正极活性材料的重量,Wn是单位相对面积的负极材料混合物层中所含的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在正常操作时,将最终充电电压调整至4.25-4.5V。
-
公开(公告)号:CN1162935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0103654.8
申请日:2000-02-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10/0587 , H01M2300/00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高温保存特性的优良电池。它有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负极材料的负极、含非水溶剂和化学式1或化学式2所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电解液,正极活性物质是含锂原子的氧化化合物;负极材料是能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材料,式1中,R1、R2、R3和R4分别选自H、芳基和含有具有电子吸引性取代基的官能基的芳基中的至少一种,H的数量在3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231067A
公开(公告)日:1999-10-06
申请号:CN98800908.0
申请日:1998-06-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G51/42 , C01G51/44 , C01G53/00 , C01G53/42 , C01G53/44 , C01G55/002 , C01P2004/32 , C01P2004/51 , C01P2004/61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将正极与负极通过介入隔膜层合在一起,并卷绕成螺旋状,形成极板组,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使用一种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它是将选自过渡金属、ⅡA金属、ⅢA金属中至少一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与一种D50为5~50μm、D90在90μm以下、且不含粒径在100μm以上粒子的锂化合物混合,在700~1000℃下焙烧2~30小时后粉碎而成。通过使用这样制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02137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580039610.1
申请日:2005-11-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6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1M10/448 , H01M2010/4292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包含锂复合氧化物作为活性材料的正极。设置充电截止电压为4.25至4.5V。在正极和负极彼此面对的区域中,Wp/Wn比例R在1.3至1.9的范围内,其中Wp是每单位面积正极中包含的活性材料的重量,并且Wn每单位面积负极中包含的活性材料的重量。既使在将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充电截止电压设置为4.25V或更高时,这种电池在安全性、循环特性和存储特性方面也是优异的。
-
公开(公告)号:CN1220299C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02126809.6
申请日:2002-07-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52 , H01M2/0292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10/52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它包括:由正极、负极以及加装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板构成的极板组;由锂盐及非水溶剂构成的非水电解质;吸收在电池内发生的气体的气体吸收元件;该气体吸收元件含有气体吸收剂和对前述非水溶剂疏液的材料,或者气体吸收元件由选择性地吸收从二氧化碳和甲烷构成的组中选择出来的至少一种的气体吸收剂构成,该气体吸收剂含有使苯化学吸附在原料碳粉末中而形成的碳材料或者含有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原料碳粉末而形成的碳材料。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在苯气氛中在600~1000℃下加热原料碳粉末而使苯化学吸附到原料碳粉末中,或者在600~1300℃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原料碳粉末10~120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162934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0103653.X
申请日:2000-02-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6/164 , H01M6/168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87 , H01M2300/0017 , H01M2300/00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温保存特性优良的蓄电池。它包含:有含锂原子的氧化化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有可吸留和放出锂离子材料的负极材料的负极;含非水溶剂和电解质以及化学式1的有机化合物的电解液,式1中,R1、R2、R3、R4、R5和R6分别为H和含乙烯基的基中之一,H的数量在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C
公开(公告)日:2004-03-10
申请号:CN98800908.0
申请日:1998-06-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G51/42 , C01G51/44 , C01G53/00 , C01G53/42 , C01G53/44 , C01G55/002 , C01P2004/32 , C01P2004/51 , C01P2004/61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将正极与负极通过介入隔膜层合在一起,并卷绕成螺旋状,形成极板组,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使用一种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它是将选自过渡金属、IIA金属、IIIA金属中至少一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与一种D50为5~50 μm、D90在90μm以下、且不含粒径在100μm以上粒子的锂化合物混合,在700~1000℃下焙烧2~30小时后粉碎而成。通过使用这样制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