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3417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004816.7

    申请日:2006-01-11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具有将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的电极组,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在正、负极的卷绕开始侧及卷绕结束侧的至少一侧的端部上分别设有没有担载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正、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在负极上形成有包含填料和胶粘剂的耐热层,在负极的卷绕开始侧以及卷绕结束侧的至少一侧的端部与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相对置,正极在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具有贴在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上的绝缘带。这样,通过在负极上设有耐热层,在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在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贴上绝缘带,可高效率地提供高安全性的锂二次电池。

    锂离子二次电池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59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510097882.9

    申请日:2005-09-0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它具有带状的正极、带状的负极和隔膜,具有将通过隔膜分隔的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的电极组与收容电极组的有底罐,其中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附载在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合剂层,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附载在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合剂层,在正极合剂层和负极合剂层的至少一方与隔膜之间,部分地配置着多孔质耐热层。由于这样配置了多孔质耐热层,所以可以提供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它可以防止电池特性的降低,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因过热而产生的内部短路。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0218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0980136693.4

    申请日:2009-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多孔质绝缘层以及非水电解液。一般地说,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因压坏而损坏时,电池内部会产生短路,而在短路电流的作用下,电池内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有可能导致电池的热失控。于是,本发明的申请人对于在因压坏而损坏时、电池内部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可知,正极、负极和隔膜中,拉伸伸长率最小的正极优先断裂而在电池内部产生短路。本发明通过将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含有铝的正极集电体的平均结晶粒径设定为1.0μm以上等,则即使有时电池因压坏而损坏,也可防止在电池内部产生短路。

    锂离子二次电池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05390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580012379.7

    申请日:2005-04-22

    Inventor: 长崎显 西野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含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正极,并且即使在钉刺测试中也能够大大减少造成热失控的可能性。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它包含锂复合氧化物;负极,它包含能够电化学吸附并且脱附锂的材料;隔板,它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非水电解液;以及多孔薄膜,它与选自正极表面、负极表面以及隔板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粘合,其中,多孔薄膜包含无机氧化物填料以及薄膜粘合剂,并且锂复合氧化物如通式Lia(Co1-x-yM1xM2y)bO2所示(式中元素M1为镁、锶、钇、锆、钙和钛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2为铝、镓、铟和铊中的至少一种,并且0<a≤1.05、0.005≤x≤0.15、0≤y≤0.05以及0.85≤b≤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