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屏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8177C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480006598.X

    申请日:2004-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24 H01J11/12 H01J2211/225 H01J2211/444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屏,将前面板(2)和背面板(10)对置配置,前面板(2)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显示电极(6),并在显示电极(6)之间的非放电部设置遮光部(7),在背面板(10)上设置通过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层(15R)、(15G)、(15B),由透明电极(4a)、(5a)和总线电极(4b)、(5b)构成显示电极(6),由多个电极层构成总线电极(4b)、(5b),同时,电极层的至少一层为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小于等于2Ωcm2的黑色层,遮光部(7)为电阻率大于等于1×106Ωcm的黑色层。

    等离子显示器件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99312C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03800266.3

    申请日:2003-0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12 H01J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谋求提高效率和图像质量的等离子显示器件,包括相对配置以便衬底之间形成由隔板分隔的放电空间的一对正面方和背面方的衬底、排列在正面方的衬底上以便在隔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而构成的多个显示电极、形成在正面方的衬底上以便覆盖该显示电极的介质层、以及利用显示电极之间的放电进行发光的荧光体层,介质层为介电常数不同的至少2层的结构,而且每一放电单元在介质层的放电空间方的表面形成凹部。因此,限制放电区,实现高效放电,同时通过取为介电常数不同的2层结构,即使减小膜的厚度,也能抑制串扰。

    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其制造方法及转印薄膜

    公开(公告)号:CN1295735C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02814304.3

    申请日:2002-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12 H01J9/02 H01J11/38

    Abstract: 在PDP中,以实现发光亮度的提高与发光效率的提高为目的,因此,在下述PDP中,即第1基板及第2基板有间隔地并列配置,在第1基板的对置面上形成有:成对的显示电极、覆盖该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沿着成对的显示电极而形成了多个放电单元的PDP中,使在电介质层的表面上、于各放电单元内形成有2个以上的凹部。此外,目的在于:在制造电介质层的表面上形成有凹部的PDP时,以较少的工序数,通过提高成品率来实现低成本化,因此,在配置了多对显示电极的第1基板上覆盖显示电极地形成电介质层的第1工序中,设有如下步骤:在支承薄膜上形成电介质前驱体层并制作转印薄膜的转印薄膜制作步骤;在转印薄膜的电介质前驱体层上形成凹部的凹部形成步骤;在凹部形成步骤后、将转印薄膜的电介质前驱体层转印到第1基板上的转印步骤。

    等离子体显示屏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9464A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480006598.X

    申请日:2004-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24 H01J11/12 H01J2211/225 H01J2211/444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屏,将前面板(2)和背面板(10)对置配置,前面板(2)上设置具备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显示电极(6),并在显示电极(6)之间的非放电部设置遮光部(7),在背面板(10)上设置通过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层(15R)、(15G)、(15B),由透明电极(4a)、(5a)和总线电极(4b)、(5b)构成显示电极(6),由多个电极层构成总线电极(4b)、(5b),同时,电极层的至少一层为电阻率与膜厚之乘积小于等于2Ωcm2的黑色层,遮光部(7)为电阻率大于等于1×106Ωcm的黑色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