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型燃料电池和直接型燃料电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988237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610172024.0

    申请日:2006-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9 H01M8/04194 H01M8/1009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直接型燃料电池,即使在低空气流速下使用高浓度燃料的操作条件下,仍具有出色的放电性能。阳极包括一个面对燃料通道的阳极一侧扩散层和一个与电解质薄膜相连的阳极一侧催化剂层。阴极包括一个面对空气通道的阴极一侧扩散层和一个与电解质薄膜相连的阴极一侧催化剂层。面对燃料通道的阳极一侧扩散层的一个表面,或面对燃料通道的阳极一侧扩散层的表面区域和面对空气通道的阴极一侧扩散层的表面区域的这两个表面区域,具有的渗透润湿性临界表面张力为在22~40mN/m的范围内。

    直接氧化型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1968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82009.7

    申请日:2006-05-16

    Inventor: 植田英之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接合体,膜-电极接合体具有阴极、阳极和配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阴极具有阴极催化剂层和阴极扩散层,阴极催化剂层配置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一侧。阳极具有阳极催化剂层和阳极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配置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一侧。阴极催化剂层和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之间形成有阴极保护层,阳极催化剂层和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之间形成有阳极保护层。阴极保护层和阳极保护层各自含有高分子电解质和拒水性微粒。阴极保护层和阳极保护层分别以覆盖阴极催化剂层和阳极催化剂层上存在的龟裂的形态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