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54311.X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锚定单元的车辆结构,其不妨碍轻量化、舒适性,且能够抑制因来自座椅安全带的拉伸载荷而使后底板变形的情况。带锚定单元的车辆结构(10)具备后底板(17)、一对第一锚定构件(72、72A、72B)、以及加强构件(71)。后底板(17)在上方配置有后座椅。一对第一锚定构件(72、72A、72B)设置于后底板(17),且安装有儿童座椅。加强构件(71)将一对第一锚定构件(72、72A、72B)与后底板(17)连接。另外,加强构件(71)将一对第一锚定构件(72、72A、72B)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68906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10942.4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支承结构,蓄电池支承结构具备底板(14)和后侧框架(13)。底板配置在蓄电池的下方来支承蓄电池,且具备供与蓄电池连接的电力线缆(16)穿过的插通部(33)。后侧框架通过在底板的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来支承底板,且由上构件(26)及下构件(25)形成。另外,底板具备随着从插通部的插通外端(33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32)。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5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43077.5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例如不用通过加强构件来加强后侧框架,能够由第一底板横梁来承挡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载荷。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第一底板横梁,其相对于蓄电池配置在车辆前方,且在车宽方向外侧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侧框架连结;以及第二底板横梁,其相对于所述蓄电池配置在车辆后方,其中,所述第一底板横梁在端部具备扩宽部,所述扩宽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被扩宽至与所述蓄电池重叠的位置,所述扩宽部与所述后侧框架的交界部在侧视观察下配置于与所述蓄电池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610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797218.9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能够在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的同时,在来自车辆后方的冲击载荷的输入时,抑制备用轮胎向乘员室方向移动。车身后部结构具备车身底盘(2),车身底盘(2)具有向下方呈凹状凹陷的轮胎收纳部(15)。车身底盘(2)具有前方延伸壁(19)和鼓起部(10c)。前方延伸壁(19)从轮胎收纳部(15)的前侧的立起壁(18)的上端部向车身前方侧延伸。鼓起部(10c)从前方延伸壁(19)的前部向上方立起,且大体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在前方延伸壁(19),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条,该加强筋条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前端部延伸到鼓起部(10c)的下端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93052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572402.7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1),该车身构造(1)具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框架(20),设置在侧框架(20)的车宽内侧的第一功能部件(10),以及从侧框架(20)向第一功能部件(10)的下方突出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30),横梁(30)具备:延伸至比侧框架(20)靠车宽外侧的延伸部(32),以及设置在比侧框架(20)靠车宽内侧的脆弱部(33)。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9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17339.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能够防止因惯性使得零件之间分离。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后车轮罩;后侧车架,设置于所述后车轮罩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后侧内板,设置于所述后车轮罩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以及支腿,从所述后侧车架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且接合于所述后车轮罩的后侧下端部,其中所述支腿与所述后侧内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7223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2726.8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能够提升结构强度来抑制座椅因车辆碰撞所导致的惯性移动,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座椅,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上方,且具有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后方侧接地部;一对纵梁,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补片部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且从一对所述纵梁的其中一者延伸至另一者,其中所述补片部件具有座椅接合部,以与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上方的所述座椅的所述后方侧接地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54502.6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 B62D25/00 , B60K1/04 , B60R16/04 , B60L50/60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电池的车辆结构,其能够抑制因侧面碰撞输入的冲击载荷向蓄电池输入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异常噪声的情况。带蓄电池的车辆结构(10)具备蓄电池装载部(31)、前横梁(14)、后横梁(15)、以及左右的后侧框架(11、12)。前横梁(14)配置在蓄电池装载部(31)的车辆前方。后横梁(15)配置在蓄电池装载部(31)的车辆后方。左右的后侧框架(11、12)配置在蓄电池装载部(31)的左右的外侧。蓄电池装载部(31)具备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而将蓄电池连接的蓄电池固定部(34)。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14206.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例如不通过加强构件对蓄电池收容部进行加强,就能够抑制因车辆前后方向的碰撞而输入的碰撞载荷引起的蓄电池收容部的变形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10)具备前横梁(14)、后侧框架(13)、底板(22)及前底板框架(23)。前横梁(14)配置在蓄电池(121)的车辆前方。后侧框架(13)与前横梁(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14B)连接。前底板框架(23)与底板(22)一起形成闭合截面,并与前横梁(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930522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0572402.7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1),该车身构造(1)具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框架(20),设置在侧框架(20)的车宽内侧的第一功能部件(10),以及从侧框架(20)向第一功能部件(10)的下方突出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30),横梁(30)具备:延伸至比侧框架(20)靠车宽外侧的延伸部(32),以及设置在比侧框架(20)靠车宽内侧的脆弱部(3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