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37829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910117985.5

    申请日:2009-02-27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能够简化平衡机构的构成,且能够将制动器操作部件、连动主缸及平衡机构紧凑地集约配置。平衡机构(16)由以下部件构成:臂部件(31),其通过支承轴(30)支承于支承体(12a),并使该臂部件(31)转动自如,且具有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31a)及第二臂(31b);卡环部件(32),其经由第一连结轴(33)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其第一臂(31a),并且具有直接接受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的抵接部(32a)、及将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接受到的操作力输入连动主缸(M2)的按压部(32b);第二连结轴(34),其将第一制动力传递系(15)可相对摆动地连结于第二臂(31b)。

    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4851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510073441.5

    申请日:2005-05-24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操作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以使得第一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与之对应地能使得第二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其中,随着对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在适当地保持制动力平衡的同时,使第一和第二车轮制动器联动地进行制动动作,并能避免第一车轮制动器上的制动力过大。通过反作用力传递机构(26A),将第一车轮制动器(BRA)的规定值以上的制动反作用力向增大制动力的方向传递给第二车轮制动器(BFA)一侧;与通过反作用力传递机构(26A)传递给第二车轮制动器(BFA)一侧的制动反作用力相对应的力,向根据制动力抑制机构(28A)来减小制动力的方向而作用在第一车轮制动器(BRA)一侧。

    连动制动装置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64719C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00135680.1

    申请日:2000-12-15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一种连动制动装置,将直接接触活塞杆31a后端的单一零件顶件25可绕与一平面(该平面包含了活塞31的作动轴线)正交的轴线转动地支承于缸体30。由此,相应于独立制动操作件与连动制动操作件可对连接于液压式车轮制动器的主缸进行作动,同时在连动制动操作件制动操作时,可使制动力施及上述主缸与机械式车轮制动器上,在这样的连动制动装置中以较少的零件件数与简单构成形成用于推压主缸活塞的顶件。

    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40045A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申请号:CN200510073441.5

    申请日:2005-05-24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操作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以使得第一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与之对应地能使得第二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其中,随着对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在适当地保持制动力平衡的同时,使第一和第二车轮制动器联动地进行制动动作,并能避免第一车轮制动器上的制动力过大。通过反作用力传递机构(26A),将第一车轮制动器(BRA)的规定值以上的制动反作用力向增大制动力的方向传递给第二车轮制动器(BFA)一侧;与通过反作用力传递机构(26A)传递给第二车轮制动器(BFA)一侧的制动反作用力相对应的力,向根据制动力抑制机构(28A)来减小制动力的方向而作用在第一车轮制动器(BRA)一侧。

    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76409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62476.9

    申请日:2005-03-28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在即使操作2个制动操作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使1个车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的小型车辆用制动装置中,不需要配置联动连杆等的追加零件,就可提高配置上的自由度,而且可降低零件品种。第1制动钢缆(21)的第1外钢缆(23)被分割为第1输入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23b),在分别设置于第1输入侧以及第1输出侧外钢缆(23a,23b)的相对端部的受压部(29)上,分别形成一对受压面(30),在以与第1制动钢缆(21)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第2制动钢缆(25)上,设置在两侧分别具有以与上述两受压部(29)的受压面(30)分别接触的方式倾斜的推压面(34)的一对推压部(33),以便其根据第2制动钢缆(25)的牵引动作而相互接近移动。

    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721C

    公开(公告)日:2004-10-13

    申请号:CN99110402.1

    申请日:1999-07-07

    Abstract: 一种二轮车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在第1和第2制动操作件22、23连接第1和第2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一端,在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另一端可回转地连接连动构件43,在该连动构件43于将连动构件43与上述两操作侧制动缆41、42的连接部夹在相互之间的位置可回转地连接前轮侧和后轮侧制动缆49、48的一端,前轮制动器BF发挥与从连动构件43作用于前轮侧制动缆49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该前轮制动器BF与前轮侧制动缆49的另一端连接,后轮制动器BR发挥与从连动构件43作用于后轮侧制动缆48的牵引力相应的制动力,该后轮制动器BR与前轮侧制动缆48的另一端连接。

    铸造轮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833C

    公开(公告)日:2001-07-25

    申请号:CN96110636.0

    申请日:1996-07-09

    Inventor: 冈崎泰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B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轮,它由轮毂、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的轮缘以及连结在轮毂与轮缘间的多个轮辐一体化成形,一方面确保轮毂与轮缘间有比较大的开口部分,提高圆盘闸等的维修性,同时确保车轮的刚性。多个轮辐对131是由沿轮毂111与轮缘121的圆周方向相互接近的一对轮辐141,151构成的,该轮辐对沿前述圆周方向均等配置,且各轮辐对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这些软辐对131的轮辐141,151相互间的间隔还要大。

    连动制动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99760A

    公开(公告)日:2001-06-20

    申请号:CN00135680.1

    申请日:2000-12-15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一种连动制动装置,将直接接触活塞杆31a后端的单一零件顶件25可绕与一平面(该平面包含了活塞31的作动轴线)正交的轴线转动地支承于缸体30。由此,相应于独立制动操作件与连动制动操作件可对连接于液压式车轮制动器的主缸进行作动,同时在连动制动操作件制动操作时,可使制动力施及上述主缸与机械式车轮制动器上,在这样的连动制动装置中以较少的零件件数与简单构成形成用于推压主缸活塞的顶件。

    摩托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18267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980102585.5

    申请日:2009-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261 B60T11/04 B62L3/08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10)的联动制动装置(100、200),包括:绕后轴可旋转的漂浮式制动器面板(40);被设置于摇臂(20)的支承轴(42)可旋转地支承的转矩臂(43);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动器面板(40)而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转矩臂(43)的转矩连杆(44);被所述转矩臂(43)的支承轴(46)可旋转地支承的平衡器(47);连接所述平衡器(47)的一端与用于向前轮(WF)施加制动力的前轮制动机构(51)的联动用连接拉索(48);和连接所述平衡器(47)的另一端与制动踏板(34)的复位棒(53)。

    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37829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117985.5

    申请日:2009-02-27

    Inventor: 冈崎泰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能够简化平衡机构的构成,且能够将制动器操作部件、连动主缸及平衡机构紧凑地集约配置。平衡机构(16)由以下部件构成:臂部件(31),其通过支承轴(30)支承于支承体(12a),并使该臂部件(31)转动自如,且具有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31a)及第二臂(31b);卡环部件(32),其经由第一连结轴(33)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其第一臂(31a),并且具有直接接受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的抵接部(32a)、及将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接受到的操作力输入连动主缸(M2)的按压部(32b);第二连结轴(34),其将第一制动力传递系(15)可相对摆动地连结于第二臂(31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