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宽光谱脉冲光探测器和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8677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61540.9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宽光谱脉冲光探测器,包括:光转声模块、声耦合模块、超声探测模块、信号线和外壳;所述光转声模块作为探头,所述光转声模块包括聚焦透镜组和具有宽光谱吸光特性的光声薄膜,所述超声探测模块包括压电薄膜和吸声材料;所述聚焦透镜组、光声薄膜、声耦合模块、压电薄膜、吸声材料依次设置,所述光声薄膜、声耦合模块、压电薄膜、吸声材料设置在外壳形成的内腔。本发明的探测器采用基于光声效应的光声薄膜,光声薄膜由于光声效应产生超声,克服了光电效应光探测器的波长选择性问题。

    一种高稳定、低暗电流全无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170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091054.6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低暗电流全无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倒置结构光电探测器包括透明导电正电极、超薄氧化铝层、全无机钙钛矿光吸收层、电子传输层、金属负电极。所述制备方法是采用ALD沉积超薄氧化铝薄膜和氧化钛薄膜,制得器件暗电流低、稳定性高,器件暴露空气超过100天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在钙钛矿与金属电极界面引入超薄氧化钛薄膜,实现界面能带匹配,提高器件了响应速度和灵敏度。本发明制备方法适用于柔性探测器制作,为实现无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及其柔性器件产业化,提供一种有效、可行、低成本的方案。

    一种自驱动宽光谱响应硅基杂化异质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201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94507.7

    申请日:2016-02-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驱动宽光谱响应硅基杂化异质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金属背电极、N型硅基底、N型硅纳米线阵列、有机聚合物半导体薄膜和传感器正极。其中,该杂化光电传感器器件特征在于N型硅纳米线阵列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薄膜构成三维立体的异质结接触,有效缩短了光生载流子传输路径,提高分离效率,通过界面烷基化处理减少表/界面复合效应。所述的硅基微纳结构不仅是作为主要吸光层,而且还是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传输层,空穴传输层所述的为P型有机半导体薄膜。本发明的光电传感器具有自供电、宽光谱响应、低成本大面积制备、光电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基于MnO2与Fe2O3纳米结构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366970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263404.5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麦文杰 杨培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MnO2与Fe2O3纳米结构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MnO2纳米线正极和Fe2O3纳米管负极,然后将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和隔膜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本发明方法降低了制作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复杂性,所得到的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达到0.47mWh/cm3。此方法简单易行,可规模化生长MnO2纳米线和Fe2O3纳米管并制备性能优良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含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的改性粘土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816461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308868.9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的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领域。通过将钠基化处理的粘土矿物的悬浮液与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和粉碎得到具有协同效应的含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的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本发明提供的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稳定性好,耐候性优良,无毒性;该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中同时含有季铵阳离子改性粘土和季鏻阳离子改性粘土显示协同抗菌活性,能够应用到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纸张和木塑复合材料等多种聚合物材料中,可以改善聚合物抗菌、阻燃和阻隔性能,且对聚合物机械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5117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6350.3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电化学技术领域。该复合电极材料由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和聚苯胺复合而成,具有多孔结构;氢氧化镍通过孔洞的束缚作用,沉积在多孔石墨烯上;聚苯胺通过π-π相互作用与石墨烯表面结合,沉积在多孔石墨烯表面。氢氧化镍的粒径为20~150nm;多孔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350~450m2/g,其电导率为20~60S·m-1,900℃内的失重为4~6wt%。本发明得到的多孔石墨烯/氢氧化镍/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其比电容高达2480F/g,且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比电容仍保持90%左右。

    一种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81791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030388.2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电池负极材料具体为石墨烯包覆的金属有机框架基衍生的镍钴硫化物。所述的石墨烯包覆的金属有机框架基衍生的镍钴硫化物结构为三文治夹心状结构,通过湿化学法及后续硫化法处理制得。将该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配合电解质为双氟磺酰亚胺钠/钾盐或三氟甲磺酸钠/钾盐,可获得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优异钠/钾离子材料。与其他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配合常规电解质相比,所述材料可有效增加负极的质量比容量,从而提升全电池中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于其制备方法易于操作,有望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一种调控全无机双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响应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070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30151.3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全无机双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响应性能的方法,具体是采用紫外线高压汞灯对钙钛矿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照处理,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经过紫外线高压汞灯光照处理后,响应光电流增大,响应速度提高。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性能调控提供新思路。

    一种组分可调无机钙钛矿光电薄膜及其低温制备方法和器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974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0981438.5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半导体材料制备及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组分可调无机钙钛矿薄膜及其低温制备方法和器件应用。步骤如下:将CsX以及AB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将所得前驱体旋涂在导电基底上;再将制膜进行退火处理,随后将样品转至原子沉积系统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组分精准可调的无机钙钛矿光电薄膜,并成功应用于光伏器件中。本发明方法解决了传统溶解度低问题,提高了薄膜均匀性致密性,且采用原子层沉积温度远低于200℃,不仅适用于硬质基底也适用于柔性基底,更利于实现无机钙钛矿卤族元素配比精准调控;此外前驱体均为无机物,解决了薄膜导电性差的问题,对无机钙钛矿薄膜制备及器件应用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3278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53486.1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该系统利用发射端发射调制后的激光信号在空气中传输,激光信号传输至空气/水界面处的中继部,发生光声效应,产生超声波,形成信号中继,超声波在水中传输,这样通过高效能量转换,利用信号载体(电磁波/超声波)在介质中(空气/水)的传输特点,减小能量损失,克服了纯光通信、纯声通信等方法在空气到水下通信情况下发生反射和折射以及能量损失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