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0779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066171.9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的强度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1)具有驱动部(3)和通过驱动部(3)的驱动力移动的可动部件(6)。可动部件(6)具备主体部(9)和支承突出片(132a)的固定支承部(30)。固定支承部(30)由刚性比主体部(9)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被部分地埋入而固定于主体部(9)。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17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310504420.9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米山秀和
IPC: H02K5/16
Abstract: 一种马达,其能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在马达(1)中,在通过端板(80)在端板与定子(40)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的端部的轴承部件(70)时,轴承部件(7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40)的端面(49)重叠的卡合部(73),端板(8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73)分别嵌入的开口部(83)。在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外缘中的沿周向延伸的末端部(733)形成有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径向定位的凸部(734),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末端部(733)和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末端部(833)在径向经由凸部(734)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173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504776.2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米山秀和
IPC: H02K5/16
Abstract: 一种马达,其能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在马达(1)中,在设为通过端板(80)在端板(80)与定子(40)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40)的端部的轴承部件(70)的结构时,轴承部件(7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40)的端面(49)重叠的卡合部(73),端板(8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73)分别嵌入的开口部(83)。在通过使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侧面部(731、732)与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侧面部(831、832)接触来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周向定位时,通过多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的卡合部(73a)和开口部(83a)进行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890591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480036056.7
申请日:2004-08-20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G02B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6 , G02B7/08
Abstract: 在该透镜驱动装置(1)中,移动透镜体(10)包括:具有透镜(14)的透镜镜筒(10b)、以及支撑透镜镜筒(10b)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镜筒架(10a)。镜筒架(10a)具有驱动磁体(16),支撑移动透镜体(10)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壳体(24)具有第一及第二驱动线圈,且具有限制镜筒架(10a)在光轴(11)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内筒部(26b)的端面(27)及内筒部(42b)的突出缘(36)。利用驱动磁体(16)和第一及第二驱动线圈的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使移动透镜体(10)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79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811066171.9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的强度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1)具有驱动部(3)和通过驱动部(3)的驱动力移动的可动部件(6)。可动部件(6)具备主体部(9)和支承突出片(132a)的固定支承部(30)。固定支承部(30)由刚性比主体部(9)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被部分地埋入而固定于主体部(9)。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178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310479515.X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米山秀和
Abstract: 一种马达,在将壳体部件覆盖于卷绕有线圈线的线圈骨架时能够防止线圈线的拉绕部分与壳体部件接触而被切断。在马达(1)中,在线圈骨架(2)的第一沿部(21)侧,线圈线(20)的拉绕部分(202、203)以沿端子台(25)的本体部(23)侧的面(251)的方式延伸,且在拉绕部分中,位于比在马达轴线方向(L)与第二沿部(22)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外侧区域的部分与筒部(46)在马达轴线方向对置。端子台的本体部侧的面中的比与第二沿部在马达轴线方向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外侧区域成为包括线圈线拉绕区域(250)的径向外侧区域整体位于在马达轴线方向比第一沿部的内表面(210)靠本体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的低处区域254)。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173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310504776.2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米山秀和
IPC: H02K5/16
Abstract: 一种马达,其能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在马达(1)中,在设为通过端板(80)在端板(80)与定子(40)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40)的端部的轴承部件(70)的结构时,轴承部件(7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40)的端面(49)重叠的卡合部(73),端板(8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73)分别嵌入的开口部(83)。在通过使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侧面部(731、732)与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侧面部(831、832)接触来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周向定位时,通过多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的卡合部(73a)和开口部(83a)进行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178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479515.X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米山秀和
Abstract: 一种马达,在将壳体部件覆盖于卷绕有线圈线的线圈骨架时能够防止线圈线的拉绕部分与壳体部件接触而被切断。在马达(1)中,在线圈骨架(2)的第一沿部(21)侧,线圈线(20)的拉绕部分(202、203)以沿端子台(25)的本体部(23)侧的面(251)的方式延伸,且在拉绕部分中,位于比在马达轴线方向(L)与第二沿部(22)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外侧区域的部分与筒部(46)在马达轴线方向对置。端子台的本体部侧的面中的比与第二沿部在马达轴线方向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外侧区域成为包括线圈线拉绕区域(250)的径向外侧区域整体位于在马达轴线方向比第一沿部的内表面(210)靠本体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的低处区域(254)。
-
公开(公告)号:CN102044920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21642.8
申请日:2010-10-19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nventor: 米山秀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7/14 , H02K1/2733 , H02K1/30
Abstract: 一种能实现轻量化的电动机用转子及具有该电动机用转子的电动机。在电动机(1)的转子(3)中,在转轴(31)的外周面(31a)与永磁体(32)的内周面(32a)之间,安装有压入并固定于转轴(31)的外周的树脂制的套筒(33)。因此,即使不缩小永磁体(32)的外径尺寸,也能使永磁体(32)变薄套筒(33)的壁厚尺寸。另外,在转轴(31)与永磁体(32)之间形成有第一环状凹部(35),利用第一环状凹部(35)内的粘接剂(37),能将转轴(31)、套筒(33)及永磁体(32)彼此固定。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粘接剂(37)位于第一环状凹部(35)内,因此,不易将粘接剂(37)从永磁体(32)的端部(321)挤出到输出侧。
-
公开(公告)号:CN100416329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480036056.7
申请日:2004-08-20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G02B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6 , G02B7/08
Abstract: 在该透镜驱动装置(1)中,移动透镜体(10)包括:具有透镜(14)的透镜镜筒(10b)、以及支撑透镜镜筒(10b)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镜筒架(10a)。镜筒架(10a)具有驱动磁体(16),支撑移动透镜体(10)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壳体(24)具有第一及第二驱动线圈,且具有限制镜筒架(10a)在光轴(11)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内筒部(26b)的端面(27)及内筒部(42b)的突出缘(36)。利用驱动磁体(16)和第一及第二驱动线圈的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使移动透镜体(10)移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