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0437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480080177.5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主体(2)具有:分别形成在其长条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的门安装部、配置在这些门安装部之间的弯曲变形产生部(3),弯曲变形产生部(3)具有:槽底部(4)、两个棱线部(5a、5b)、两个纵壁部(6a、6b)、两个曲线部(7a、7b)、两个凸缘(8a、8b)。在槽底部(4)的局部具备补强筋(13),该补强筋(13)与向门防撞梁(1)作用的冲击载荷(F)对置地向弯曲变形产生部(3)的剖面形状的外侧以具有曲面的形状突出,且朝向主体(2)的长度方向地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36732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680072161.9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的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具有具备冲模衬垫的冲模以及具备内衬垫的冲头的冲压装置,从中间原料制造冲压成型品的方法,中间原料具有向板厚方向一方侧弯曲的一对弯曲部,一对弯曲部的间隔设定为比冲压成型品的顶板的宽度窄的间隔,上述制造方法具备:在使内衬垫从冲头向冲模侧突出,并且将中间原料的板厚方向一方侧设为内衬垫侧的状态下通过内衬垫以及冲模衬垫夹持中间原料中的一对弯曲部之间的部分的第1工序、使冲模向冲头侧移动而成型出冲压成型品的纵向壁的第2工序、以及在冲模以及冲模衬垫变成一体后,使成一体的冲模及冲模衬垫以及内衬垫向冲头侧移动而形成冲压成型品的顶板的第3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968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580070474.6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具有大致槽型的横截面形状的纵长状的金属制的构造构件中受到冲击载荷时的载荷传递特性优异的构造构件。一种金属制的构造构件,其形成为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纵长状,并具有:槽底部;两个棱线部,其与槽底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续;以及两个纵壁部,其进一步与棱线部相连,在该金属制的构造构件中,在预定方向的端部具有至少跨槽底部、棱线部和纵壁部地连续地形成的朝外凸缘,槽底部的宽度随着远离具有朝外凸缘的端部而缩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30207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80009436.0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60J5/00
Abstract: 提供一种汽车的侧部构造及汽车,所述汽车的侧部构造具备:汽车门内的在车高方向上延伸的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汽车门内的第2冲击吸收部件(126);汽车门内的车门内面板(200);以及侧边梁(520);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第2冲击吸收部件(126)、车门内面板(200)及侧边梁(520)处于车宽方向的直线上;第2冲击吸收部件(126)被配置在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与车门内面板(200)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30207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080008977.1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60J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600),具备外装材(110)、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以及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以遍及延伸到车高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方式横切外装材(110)而配置,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配置在比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靠车厢侧的位置,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以遍及延伸到车长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方式横切外装材(110)而配置,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与外装材(110)的内表面邻接地配置,在除了车高方向的两端部区域、车长方向的两端部区域以及交叉部之外的部位,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车宽方向的弯曲刚性大于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车宽方向的弯曲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48100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080008970.X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60J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600),具备: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以遍及延伸到车高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方式横切汽车车门(600);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以遍及延伸到车长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方式横切汽车车门(600);外装材加强件(300)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车宽方向的弯曲刚性大于交叉部处的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车宽方向的弯曲刚性。(110);以及腰线加强件(300),支承部处的腰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30207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80008977.1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60J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600),具备外装材(110)、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以及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以遍及延伸到车高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方式横切外装材(110)而配置,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配置在比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靠车厢侧的位置,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以遍及延伸到车长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方式横切外装材(110)而配置,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与外装材(110)的内表面邻接地配置,在除了车高方向的两端部区域、车长方向的两端部区域以及交叉部之外的部位,第1冲击吸收部件(122)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车宽方向的弯曲刚性大于第2冲击吸收部件(124)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车宽方向的弯曲刚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16299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80009354.3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部件,即使在汽车内部的靠外侧没有较大空间,也能够进行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本发明的冲击吸收部件具备:汽车的外装件(10);第1加强部件(122),与外装件(110)邻接地配置,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外装件(110)正交的方向的高度大于沿着外装件(110)的方向的宽度;第2加强部件(124),与外装件(110)邻接地配置,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与外装件(110)正交的方向的高度大于沿着外装件(110)的方向的宽度;交叉部,第1加强部件(122)与第2加强部件重叠地交叉而成;以及接合部,在交叉部处将第1加强部件(122)与第2加强部件进行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025344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680053974.3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中间压力加工工序、加热工序以及热冲压工序。在准备工序中准备坯料。在中间压力加工工序中,对坯料实施压力加工从而得到中间成型品(1A)。在加热工序中对中间成型品(1A)进行加热。在热冲压工序中,对中间成型品(1A)实施压力加工,从而得到板状成型品。在热冲压工序中,使用包括第1冲模(12)、第2冲模(13)、冲头(11)以及压料圈(14)的装置(10)。在中间成型品(1A)被第1冲模(12)和冲头(11)夹着的状态下,使第2冲模(13)和压料圈(14)相对于第1冲模(12)和冲头(11)相对地移动从而成型板状成型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