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13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97102.X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B01J21/18 , B01J35/39 , B01J37/10 , B01J37/08 , B01J37/02 , B09B3/40 , B09B3/35 , C02F1/3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化工光催化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TiO2/秸秆生物炭可漂浮易回收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将玉米秸秆切割为小段并去掉表皮;将所得玉米秸秆小段烘干至恒重;所得干燥玉米秸秆常温浸泡于硫酸溶液中浸泡;将所得混合物进行水热反应;将所得玉米秸秆生物炭水洗多次并烘干至恒重;将所得玉米秸秆生物炭浸泡于钛酸正丁酯的乙醇溶液中,随后烘干;将所得样品进行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TiO2/秸秆生物炭可漂浮易回收光催化剂。本发明秸秆生物炭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大块体的秸秆生物炭可以漂浮到水体表面,这使得催化剂非常便于回收再利用,而且催化剂可以充分接受光源的照射。
-
公开(公告)号:CN1184764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225138.5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水热氧化的废弃棉花秸秆资源化方法及盐碱土改良方法,涉及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收集废弃棉花秸秆,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废弃棉花秸秆、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加热,依靠密闭容器内的自生压力进行反应,形成水热炭混合物;对水热炭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分别获取水热炭固体产物和水热液体产物。该方法通过对秸秆的水热炭化过程进行升级优化,形成可完全利用安全无害的产物,降低了废液的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437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52436.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C09K17/40 , A01B79/02 , C05G3/8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赤泥协同腐殖酸的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土壤治理系统,涉及沙漠治理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使用赤泥、混合料以及辅料制备改性赤泥,其中混合料包括食物残渣、粪便以及秸秆粉末;结合不同的菌类制备新型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结合新型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和混合料制备高效腐殖酸;结合高效腐殖酸、改性赤泥制备土壤改良剂。其能够结合腐殖酸和赤泥实现对沙漠土壤的高效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220894064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141181.7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膜下滴灌模式土壤中地膜微塑料纵向迁移扩散的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包括:吸水泵、土壤耕作层模拟柱、余液收集器、滴灌管、调节阀,以及滴灌管支架;滴灌管、土壤耕作层模拟柱和余液收集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土壤耕作层模拟柱为垂直放置的空心圆柱体;余液收集器收集多个土壤耕作层模拟柱的土壤渗出液;土壤耕作层模拟柱通过余液收集器通孔连通,一个通孔对应一个土壤耕作层模拟柱。该模拟装置通过改变用于滴灌的水的类型、滴灌的水量、掺有微塑料的土壤的类型和微塑料的量对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的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模拟各种自然条件下滴灌模式下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情况,对实际的微塑料治理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20845729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1242200.9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山西大同大学
IPC: C02F3/12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强化膜生物反应器,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控制器、进水池、GO预处理柱、MBR反应池、膜组件、第一进水泵、第一回水泵以及第二进水泵;第一进水泵的进水端与进水池联通,第一进水泵的出水端与GO预处理柱联通;第一回水泵的进水端与GO预处理柱联通,第一回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池联通;第二进水泵的进水端与GO预处理柱联通,第二进水泵的出水端与MBR反应池联通;膜组件设置于MBR反应池中;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进水泵、第二进水泵以及第一回水泵连接。其能够实现对矿区污水的高效处理,并且充分满足污水处理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20845621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1242338.9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山西大同大学
IPC: C02F1/28 , C02F1/00 , C02F1/44 , C02F101/16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强化超滤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进水池、筛网、反应柱、进水泵、回流泵、膜组件以及反应池;进水池于反应柱联通;筛网设置于进水池中;进水泵的进水端与反应柱联通,进水泵的出水端与反应池联通;回流泵的进水端与反应池联通,回流泵的出水端与反应柱联通;膜组件设置于反映出中;进水泵和回流泵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反应柱和反应池均由生物炭‑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组成。其能够实现对矿区为污染水进行更加深度且高效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9689437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21212157.1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山西大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一种用于雨水收集的重力驱动超滤装置,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清水池、集水池、雨水窖、超滤膜组件、取水组件、反冲洗组件、过滤网、第一过滤层以及推流搅拌器;清水池位于雨水窖的下方;集水池位于清水池中,且集水池与雨水窖联通;超滤膜组件位于集水池与清水池之间,且集水池的底部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联通;取水组件的取水端位于清水池中,且取水端靠近清水池的池底;反冲洗组件的冲洗端位于清水池中,且冲洗端与超滤膜组件联通;过滤网位于雨水窖和集水池之间;推流搅拌器设置于集水池中;集水池的池底铺设第一过滤层。其有效运用到山区农村地区进行雨水采集过滤,并方便维护和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56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5811.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新疆工程学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SWOT分析法,构建SWOT矩阵,确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基于模糊AHP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获取专家判断并建立模糊成对比较矩阵,计算各SWOT因素的权重值;基于模糊MARCOS法,确定评估标准,获取专家对改进策略的模糊判断,计算加权模糊矩阵,并通过效用函数对改进策略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各改进策略的效用值,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评估。本发明通过结合SWOT分析、模糊AHP和模糊MARCOS方法,能够从多个维度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考虑了系统的内外部因素,还包括了不同改进策略的优劣比较,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20846.5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新疆工程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nventor: 程友良 , 王玮 , 樊小朝 , 朱熔宇 , 史瑞静 , 王凯 , 徐立军 , 王刚 , 蒋甲丁 , 王杰 , 萨妮耶·麦合木提 , 胡衡 , 任鹏 , 贠振刚 , 杨帆 , 胥心怡 , 李梦珊 , 徐楠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矩形陷阱流道对板式膜增湿器性能影响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板式膜增湿器模型,所述板式膜增湿器模型包括干侧流道和湿侧流道,所述干侧流道通过平板膜与所述湿侧流道连接;在所述板式膜增湿器模型中的干侧流道和/或湿侧流道增加至少一组对称矩形陷阱或至少一组交错矩形陷阱,以建立不同矩形陷阱数量的对称矩形陷阱流道模型或交错矩形陷阱流道模型;基于不同矩形陷阱数量的对称矩形陷阱流道模型或交错矩形陷阱流道模型下板式膜增湿器的性能参数,确定不同矩形陷阱数量对板式膜增湿器的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该方法可以设计出具有优良传热、传质性能的流道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7810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65162.7
申请日:2023-12-29
Inventor: 宋江涛 , 崔双喜 , 樊小朝 , 孙玉峰 , 史瑞静 , 王刚 , 徐立军 , 王维庆 , 何山 , 王海云 , 程静 , 程志江 , 袁至 , 武家辉 , 王杰 , 萨妮耶·麦合木提 , 杨帆
IPC: H02J3/00 , G06Q10/04 , G06N3/049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 , G06N3/006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功率预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辛几何模态分解的风功率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的短期数据,对所述短期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风功率的强相关特征变量数据;基于辛几何模态分解算法对所述强相关特征变量数据进行分解量化,得到不同复杂度的辛几何分量;将不同复杂度的辛几何分量输入组合预测模型中进行预测,得到风功率预测数据;所述组合预测模型包括高复杂度预测子模型和低复杂度预测子模型,所述高复杂度预测子模型和所述低复杂度预测子模型均是基于时间卷积网络和神经网络构建的。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预测模型的效率及鲁棒性,进一步提升了风功率预测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