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隧道接头组合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18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649484.8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接头组合结构,属于悬浮隧道接头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线性连接的管节模块;相邻的所述管节模块之间通过刚性接头相连;每个所述管节模块包括通过柔性接头连接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一端设置有榫头状剪力键,另一端设置有卯眼结构,剪力键两侧还设置有两条“GINA”止水带。柔性接头包括贯穿相邻管节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锚座、锚具;刚性接头包括设置在相邻管节模块之间的锚固钢筋和混凝土。本发明在陆地完成柔性接头对接,在水下完成刚性接头对接,方便施工,保证了管节间的密封止水性,还能抵御复杂海洋环境下悬浮隧道接头所产生的振动和变形。

    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037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649459.X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属于悬浮隧道连接技术领域。设置在水平面下,通过锚索固定在远离水平面一侧的锚固结构上,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以及设置在二者连接处的接头结构;其中接头结构包括第一止水带、第二止水带、剪力键以及预应力钢筋,第一止水带通过套箍和螺栓固定在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连接处,剪力键上包裹设置有缓震材料,预应力钢筋分别贯通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预应力钢筋的两端朝容纳腔方向伸出管节,伸出部分通过锚座和锚固将其固定,预应力钢筋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弹簧。本发明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抵抗变形能力,能够满足复杂海洋环境下水中悬浮隧道接头所产生的振动和变形。

    一种连拱隧道原位扩建施工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5361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56893.X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拱隧道原位扩建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既有连拱隧道断面轮廓,设计原位扩建隧道断面轮廓;对一侧既有隧道超出设计原位扩建隧道断面轮廓部分进行注浆回填加固处理;开挖拱顶另一侧部分岩体并拆除该侧既有隧道部分衬砌结构;开挖拱部岩体并拆除一侧既有隧道部分衬砌结构使初期支护闭合成环;拆除既有隧道剩余部分二次衬砌、拱墙等结构;采用爆破作业拆除既有隧道路面及仰拱结构,施作仰拱初期支护施作二次衬砌以及其他附属结构物。本发明利用既有隧道,减小扩建工程的开挖面积;同时对开挖产生的渣土与拆换的既有隧道混凝土、钢架等材料进行重复利用,体现绿色施工的施工理念。

    一种基于图像的公路隧道病害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492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395185.3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的公路隧道病害检测方法,属于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在防火装饰板的后部布置传感器,检测衬砌状态数据;B:将衬砌状态数据和渗漏水红外图像信息以及裂缝图像数据通过巡检机器人平台实时传输至分析处理服务器中;C:分析处理服务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网格化病害定位计算,若检测点数据正常,则对数据进行存储,若检测点数据出现异常,将渗透水裂缝图像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网格化病害定位计算可以快速分辨检测数据的异常情况,并根据经验得出隧道裂缝图像和渗漏水红外图像融合的方法,便于分析出现裂缝和渗漏水病害的衬砌图像,基于多种监测传感器,可以自动得出病害综合指数,确保隧道运营安全和健康。

    一种基于图像的公路隧道病害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492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95185.3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的公路隧道病害检测方法,属于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在防火装饰板的后部布置传感器,检测衬砌状态数据;B:将衬砌状态数据和渗漏水红外图像信息以及裂缝图像数据通过巡检机器人平台实时传输至分析处理服务器中;C:分析处理服务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网格化病害定位计算,若检测点数据正常,则对数据进行存储,若检测点数据出现异常,将渗透水裂缝图像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网格化病害定位计算可以快速分辨检测数据的异常情况,并根据经验得出隧道裂缝图像和渗漏水红外图像融合的方法,便于分析出现裂缝和渗漏水病害的衬砌图像,基于多种监测传感器,可以自动得出病害综合指数,确保隧道运营安全和健康。

    一种用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行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0769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95178.3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行走系统,属于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拱腰轨道和拱顶轨道,拱腰轨道均位于隧道的侧壁上,拱顶轨道位于隧道的顶端,拱顶轨道与拱腰轨道之间均设置有链式传动装置,拱腰轨道与拱顶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拱腰轨道与拱顶轨道用于巡检机器人进行移动,拱腰轨道与拱顶轨道包括可变轨道和固定轨道,可变轨道上连接有换轨气缸,巡检机器人包括图像采集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以及移动巡检系统。本发明将轨道设置在拱腰和拱顶,能够覆盖隧道衬砌所有的部位的病害检测,通过换轨电缸和链式传动装置,实现巡检机器人在不同轨道的换轨控制。

    一种用于水下悬浮隧道的分段刚度协同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0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70701.6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悬浮隧道的分段刚度协同设计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填补了水下悬浮隧道结构刚度设计的技术空白,推进了水下悬浮隧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可控性更具普适性的设计方法,且接头刚度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解决了现阶段悬浮隧隧道接头结构无人研究无人设计的问题,且本发明中的锚索刚度设计方法采用了创新的分段方法,将多管节间的耦合效应解耦,并且设计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产生了相较于现有预紧力优化设计更好的结构响应与缓和的位移曲线;并且,该方法亦可用于斜拉桥调索,同样采用分段方法,最后根据各段受力与位移需求,设计每支斜索的竖向刚度从而获得总刚度。

    悬浮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69558.3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属于悬浮隧道技术领域。包括套筒和嵌套在套筒空腔内的管体;空腔内壁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通过球铰与套筒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柔性材料与管体相连接。球铰的外部套设有导向管,弹性件在导向管内伸缩。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吊环和锚索。相邻的管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管体内设置有第一纵向支撑、横向支撑,其中横向支撑与管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纵向支撑相连接。有效减少了模型管体与锚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了试验装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适应多种试验条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