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2882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900040.1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 C07K14/415 ,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玉米第10染色体大斑病(NCLB)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与玉米NCLB抗性相关的SNP位点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从5′端起第201bp位点碱基呈现A/G多态性,本发明构建了一个对NCLB抗性具有显著差异的玉米多亲群体,利用GWAS分析定位到位于10号染色体与NCLB抗性显著相关的位点Chr10:SNP_69286576,进而挖掘到调控玉米对NCLB抗性的功能基因Zm00001d024406,qRT‑PCR结果表明人工接种Setosphaeria turcica后这个基因的表达量在亲本中均有显著提升,本发明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玉米NCLB抗性调控机制,同时也为选育抗NCLB玉米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824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47275.6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G01N33/6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白斑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与玉米白斑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所述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和/或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多年多点实验,在玉米2号染色体上共同定位到SNP:2‑212792117及其下游基因Zm00001eb107230,该SNP在多个不同的环境下均可被定位到,可解释了20.39%的表型变异,其关联的候选功能基因主要编码Remorin家族蛋白,已被证实与玉米抗性有关,可作为玉米白斑病抗性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98241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47232.8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G01N33/6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4号染色体上白斑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及应用,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与玉米白斑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基因为Zm00001eb168510基因和/或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所述Zm00001eb168510基因的CDs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多年多点实验,在玉米4号染色体上共同定位到白斑病抗性QTL qMWS4‑4区间与抗性SNP:4‑14146725及其关联基因Zm00001eb168510,该SNP位点通过QTL连锁分析、GWAS关联分析均可在不同环境下定位到,可解释15.14%的表型变异;其关联的候选功能基因主要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超家族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大家族中含有去泛素化酶,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3935.9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08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Zm00001d028188基因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所述Zm00001d028188基因能够应用于调控玉米籽粒百粒重,并且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且Zm00001d028188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挖掘与玉米籽粒百粒重关联的功能基因Zm00001d028188,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调控玉米籽粒百粒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7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3934.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08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Zm00001eb378820基因在调控玉米籽粒百粒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涉及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以骨干玉米自交系Ye107为父本,与3个优良自交系(D39、R‑2‑1‑1和YML1218)杂交,构建了一个百粒重差异显著的多亲本群体,通过测定多个环境下的百粒重表型数据,并结合高密度SNP标记、GWAS分析和QTL定位,定位到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SNP_27712538是显著关联位点,挖掘到与玉米百粒重调控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Zm00001eb378820。本发明为玉米百粒重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高产量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关键靶点,从而显著提升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015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28672.5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回交改良将Suwan种质培育为甜玉米的方法,涉及甜玉米育种技术领域,过程包括:以温带超甜玉米为母本,以抗病耐瘠Suwan种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回交转育和表型选择的方法将F1代与抗病耐瘠Suwan种质连续回交三代,获得抗病耐瘠Suwan甜玉米种质;在昆明、西双版纳、德宏等西南鲜食玉米主产区进行适应性选择,并同步连续自交4代,获得抗病耐瘠Suwan甜玉米自交系,同时与骨干甜玉米自交系杂交测配,经过配合力测定、适应性和产量选择,获得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的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240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118878.9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与玉米穗长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SNP分子标记为玉米3号染色体的第183573532位碱基呈现A/G多态性,本发明利用玉米关联群体定位到一个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SNP位点:3号染色体的第183573532位碱基A突变为G,可作为分子标记,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筛选玉米穗长性状,并培育长穗玉米品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6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04776.4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Zm00001d014471基因在玉米提高大斑病抗性中的应用,Zm00001d014471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具体应用为提高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或玉米抗病育种,本发明通过研究证实玉米自交系具有最高的Zm00001d014471基因表达量,其大斑病抗性也最强,大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共同调控的数量性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大斑病玉米新品种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1772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51544.2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玉米种质抗病筛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鉴定玉米禾谷镰孢穗粒腐病抗性的方法。一种快速鉴定玉米禾谷镰孢穗粒腐病抗性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禾谷镰孢菌与营养液混合得到禾谷镰孢菌菌液;(2)将所述禾谷镰孢菌菌液接种于玉米乳熟期雌穗后培养,培养完成后观察侵染情况,根据玉米穗腐病病情级别划分标准判定是否抗病。本方法在实验室培养箱内即可完成禾谷镰孢穗粒腐抗性鉴定,全年可操作,且环境可控,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接种后8天即有结果,鉴定方法高效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7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68442.X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1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调控玉米籽粒油分含量的Zm00001d029550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籽粒油分含量较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e107为共同亲本,与5个籽粒油分含量较高的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杂交,构建了一个籽粒油分含量差异显著的玉米多亲群体。利用GWAS分析和遗传连锁分析共同定位到位于1号染色体的与籽粒油分含量显著相关的SNP_75791466,进而挖掘到调控籽粒油分含量的功能基因Zm00001d029550,该基因可解释1.4%的籽粒油分含量表型变异。本发明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玉米籽粒油分含量的调控机制,同时也选育优质高油玉米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
-
-
-
-
-
-
-
-